分享

扁舟范蠡充满去意的人生

 风雅苏州 2014-02-06
 
 
  平静的石湖边正在修一条范公堤,所谓“范公”便是范蠡,比李公堤的李公名声响好多倍,而吴中长桥下,又在兴建一个叫“范蠡公园”商业文化主题公园。可见,苏州人对这位毁我“春秋霸业”的越国大夫充满了敬重。

  范蠡是古往今来急流勇退的表率。

  他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矢志灭吴,当“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时,却急流勇退,民间说,他与绝世美人西施隐姓埋名,“功就独携美人去,名成双伴览三江”。史实是,当年范蠡已六十八岁,照理已不甚这样的风流。

  真实的范蠡是千古难得的齐才全才,集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于一身,前半生官至宰相,后半生经商,成为史上最著名的商业巨富,为传说中的中国四大财神之一。这位楚国南阳子弟在吴越土地上,如何走得这般进退自如?

  读书人范蠡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学富五车,文韬武略,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却不为人所识。在“学以致仕”无法兑现时,他装疯卖傻,浪迹江湖。幸运的是,他遇到伯乐文种,两人煮酒夜谈纵论天下大事,商谈富国强兵之道,相见恨晚,彻夜不眠。他离开故乡那年二十五岁,铺展在他脚下的是辽阔的锦绣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年轻人的去意决然而匆忙,甚至没有想过何日回故乡,他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远离。

  范蠡最著名的“去”便是勾践霸业大成之日。二十年呕心沥血、二十年金戈铁马、二十年卧薪尝胆,终于君主成就霸业,这正是他分享战利之时、是他实践大国方略之时、也是他荣宗耀祖之时,可范公离开了,辞职了。一个读书人追求的不就是“治国齐家平天下”吗?他离开越国相位时,千金散尽。此“去”是人生的大智慧。他和当年的朋友文种说“高鸟己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对人性的参悟惊人。此后,一叶扁舟泛舟五湖成为江湖传说。我想范蠡此“去”,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男人谁不想加官进爵,可是他只经历了仕途最苦难的一环:出生入死,助君主登峰。看惯了血雨腥风、看惯了你讹我诈、看惯了英雄末路。高处不胜寒!走吧,走吧,不如太阳下看白鹭双飞,细雨中听游鱼吟唱。

  他这一“去”并不是扁舟太湖,而是到齐国海边当了渔民,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垦荒耕作,并更名换姓为鸱夷子皮。他把政治的聪明用在商业上,没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邻。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再“去”,他便成了陶朱公。

  范蠡的一生充满了去意,但每一“去”,便走进一个新境界,政界、军界、商界,每一“去”就是一个成就,最终成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的全才。他的“去”,非逃避,也非追逐;非出世,也非入世。让后人仰望,不知如何进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