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家庭,两种市场

 Jonathan0512 2014-02-07

在引入“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和“莱茵兰资本主义”这两大概念之前,我先用日常生活的比喻,为两者画个卡通或者漫画,以求通俗易懂。

 

这两个卡通或漫画各有一个中心人物,一个是美国人麦克,一个是德国人马丁。两人都是结婚的中年人,各有两个孩子,全处于青少年阶段。他们也都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爬到了管理阶层,享受着中高产的生活。只是两人的生活信仰各有不同。麦克信仰的是“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强调个人奋斗、个人责任、效率优先;马丁信仰的是“莱茵兰资本主义”,强调家庭的稳定、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的责任、同舟共济的精神。两人这次都赶上了全球经济的“大衰退”,丢掉了工作。我们先把他们所在的国家中失业人员的待遇等外在条件忽略不计,假设他们面对的是同样的挑战,看看他们根据不同的信仰会有什么不同的回应。

 

麦克被解雇回家。他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觉得把家人召集在一起开会。他告诉两个孩子:爸爸被解雇了,家里丧失了唯一的生活来源,积蓄无多,不可能养四口人。好在你们也大了,一个十四岁,一个十六岁,应该出去自谋生路。看看卡内基,当年到美国当童工时,还没有十四岁,但是最后成了钢铁大王。他能行,你们也一定能行!脱离父母,他们更早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爸爸妈妈把房子卖掉,手里有点钱,开始重新创业。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负担,把所有的资本和精力投入创业之中,创造最高的效率。这样才有成功的机会。你们年纪轻轻,面对这样的挑战,也会受到锻炼,培养出高度的个人责任感。家庭会议结束的第二天,一家人四散,房子被放在市场上拍卖。

 

马丁同样被解雇回家,也同样 把家人召集在一起开会。他告诉两个孩子的是同样的事情:爸爸被解雇了,家里丧失了唯一的生活来源,积蓄无多。但是,接下来的话就不同了。他告诉孩子们,他希望把房子卖掉,全家租个最小的房子,两个同样是十四和十六岁的孩子只能共用一个房间,父母则用更小的一间。他劝说孩子:“家里没有固定收入,大家都要省吃俭用。这样,靠积蓄坚持的时间才能长一些。而坚持的时间越长,父母在积蓄用完之前找到工作的可能性越大。更重要的是,你们都在上中学,是一生的关键时期。首要目标,还是保证你们的学业不受打扰。有些额外的补习班,该上还是要上。这种钱不能省。要知道,钱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会议结束,全家人拥抱在一起。每个人都在想:怎样最大限度的减少自己的开支,怎么努力寻求一些工作机会,帮助家里渡过经济危机。

 

几年后,经济迅速反弹。这两个家庭哪个更成功呢?这实在很难说。麦克一家各奔东西。这是麦克夫妇甩掉了养孩子的负担,把有限的资本和精力都集中在创业上,最后终于把小买卖作大,成了百万富翁。两个孩子早早被赶出家门,历尽千辛万苦,虽然还没有成为卡内基,但从在超市打工到摆地摊,现在也已经拥有了小店。父母事业成功后,把孩子们招回家里团聚,并为孩子的成就感到无上的自豪。这一切似乎都证明了麦克对“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的信仰:人是自由的,首先要自己为自己负责。只有有这种自由,艰苦奋斗,摆脱依赖别、吃“免费午餐”的心态,就能无往而不胜。

 

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你敢相信这样的模式吗?麦克的事业也许成功,也许不成功。即使他事业成功了,有能力把孩子们接回家来,两个孩子更可能早已辍学,并且染上吸毒、酗酒等等恶习,甚至进入犯罪集团或无家可归者收容站。即使父母有钱支付学费,他们一生也许都因为丧失了学业基础和学习习惯而再无机会接受大学教育,前程就这么给毁了。马丁一家呢?马丁大概是发不了财。因为他卖了房子的钱,都精打细算地花在家里,花在孩子的教育上。经济恢复后,他最多不过是会原来的公司上班,挣原来的工资。他不肯能有资金自己创立一个公司。不过,两个孩子在父母牺牲的精神的感召下,都发奋向学,几年下来,全都是优等生。他们不可能从当童工起家而成为卡内基,父母不给他们这种自由,而是从自己的经历不断向他们展示学所有长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失业后,父母有更多的时间督促和帮助他们的学业。最后,他们有更大的机会到名校去读大学,接受比父母更好的教育。

 

当然,麦克和马丁之间,有着深刻的偏见。在麦克看来,马丁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危机却拒绝“精简”(downsizing),硬挺着养活不可能养活和四口之家,还花钱给孩子上什么可谓补习班。这种投资,自然挤掉了(crowd out)他创业的资本,造成只消费不生产的格局。更重要的是,孩子也跟着发展出依赖他人的心态,丧失了个人奋斗和进取的精神,只知道向父母要钱。这就好象是在家里搞社会主义,最后只能坐吃山空。在马丁看来,麦克不过是个赌徒,把钱看得万能,不懂得家庭的价值,不懂得利他主义的牺牲,宁愿放弃当父亲的责任,把钱拿来在市场上奋死一赌。

 

当然,麦克和马丁都是假设中的人物。大多数中国人,恐怕更加认同的是马丁。凭借生活常识,大家不排除麦克的家庭有可能培养出个卡内基来,麦克本人也更可能生意成功。但是,至少从概率上讲,马丁的家庭最终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如果全社会都成了麦克,就会出现大危机的原因。事实上,即使在美国,麦克真要这么作也是犯法的。美国最激进的市场派,比如弗里德曼等等,也不会赞赏麦克的经济模式。相反,保守主义的政治家们,无不口口声声地标榜“家庭价值”。

 

但是,在经济领域,在市场竞争中,美国所代表的“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采取的就是麦克的模式。经济一旦有危机,大量的员工马上就被解雇,这就叫“精简”(downsizing)。员工们就象突然被赶出家门的孩子。他们中许多人,在长期的事业中丧失了工作技能。在这次“大衰退”中,确实有许多美国家庭因为父母事业使孩子不得不中断学业。与此同时,也有许多CEO,在解雇了大量员工、企业严重亏损的情况下,自己拿走了几百万美元的年薪和奖金。而这种模式,特别反对“财富的再分配”,甚至抱怨保障性的公共开支会挤掉(crowding out)更有经济效益的私人投资。即使在华尔街大坍塌之后,人们还在大谈其他市场上追逐利润的“兽性”(animal spirit)对资本主义而言是如何重要。说市场如赌场,确实不算为过。

 

与此相对,“莱茵兰资本主义”则更接近马丁家的运行规则。当经济危机到来、订单锐减之时,企业不是象把孩子赶出门那样 工人解雇,而是和工人们商量如何同舟共济,最后大家采取的措施,更多的是尽可能不解雇员工,而是大家都少拿点工资,少要点奖金,同时也减少工作时间,或者趁开工不足的机会进行再培训,增长员工的技艺,日后一旦经济恢复,就会大有用武之地。看看马丁在失业之际,不正是利用多下来的时间督促、辅导孩子,最后使孩子都读了名校、有了更强的职业竞争力了吗?事实上,许多观察家都指出,这次德国在经济危机中,企业就采取缩短工作日的策略,不解雇工人,而是增加假期、强化职业培训。结果,职工没有因为停止工作而丧失技艺。恰恰相反,他们在专业技能上更加精工。结果,德国经济率先反弹,突然接到大量订单的企业,因为没有解雇工人,大家休够了假、也接受了专门培训,可谓是养精蓄锐、各就各位,使企业能够保质保量地突然加大生产,没有出现美国的企业面对经济反弹时拿着订单找不到合格的职工的狼狈局面。[1]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并非超越国界的经济体制,而必须镶嵌在特定的民族国家的政治框架和当地的文化习俗乃至信仰之中。我们不能大而化之地谈论市场经济。虽然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不同民族国家中的市场经济,有着不同的特征。我们为了讨论的简化,把这些在不同民族国家框架中的市场经济大致归结为两类:盎格鲁萨克逊式和莱茵兰式,尽管这两类远不足以概括现实之复杂。为了读者理解方便,我们提供了麦克与马丁这两个漫画。漫画对现实的表现也许太过简化夸张,但好的漫画总能突出现实中最为本质的特征。我们记住这两幅漫画后,再认真地分析一下:这两种资本主义究竟是怎么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