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制陈皮新发现

 啸海楼 2014-02-07

自制陈皮新发现

—— 废物利用的家常脾胃圣品

陈念萱 昨天 13:18

岁末之际,经常收到四面八方的有机香橙,包山包海包甜美安全,无论如何,我的惯性,到手先闻,对橙柑橘类并无偏好,唯独果皮,却让人恋恋不已,总是闻了又闻,想象着烈阳晒干后,能如何运用着。却偏偏北台湾的天候总是湿冷居多,晒橙皮,几成痴梦。

客家人自制各种咸甜柚子皮,做为常备家用食材,用油炸或用糖熬煮,口味多变化,甚至塞填熟茶放置成陈年老柚茶,以备药用之需,几乎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柚皮一本经。而我见识过五年乃至五十岁甚至百岁老柚茶,色泽与香气大不同,茶汤入腹的感受,更是妙不可言。越陈越香越有药用价值,这是客家人的生活经验,而根据我三十年的品茗历史,百岁柚茶,的确有抚慰人心的气定神闲,饱足的氤酝在脾胃间游走,那当下,真有赛神仙之感。

脾胃乃五脏六腑之本,守好了脾胃,便能治百病,因之,对脾胃有绝对影响力的橘皮或柚皮,都是早年农村的家常必备妙药。至于,拿来治感冒咳嗽,亦取其固本之用。

有年,弟弟带来外祖父当年养家活口的东势椪柑,果皮香气浓郁,舍不得丢弃,便事先用刀切开四瓣,中间的果肉盛盘端给客人吃,把皮剥下去白囊,没有阳光的日子,便拿到有除湿机的后阳台晾干,装罐放置,来年开罐却闻不到任何香气,既然未发霉,便又继续放置,直到第三年才忽然芬芳迷人,难怪《本草备要》说三年以上的橘皮才能叫陈皮。由于取得不易,干脆用磨豆机打成粉末,炖汤做卤味甚至和面团成烤饼,都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美味效果。

想起日本承袭自唐人的七味唐辛子,辣椒粉里最主要的香气,便来自陈皮或柚皮。每回吃拉面前,在汤头洒上密密麻麻的七味粉,热乎乎地下肚,冒出一身顺畅的大汗,什么杂气也一扫而空,顿时神清气爽起来,唇齿之间,余下淡淡的香气,缭绕不绝,令人回味不已。

今年气候偏冷,却异常地阳光普照,实在是晒橘皮的好日子。适巧,食客上门的伴手礼,端来一盒精贵的日本迷你小柑橘,果皮香气袭人,我便老实不客气地剥除所有的果皮,收到后阳台晾晒。为了弥补食客无法自己动手剥小橘皮的快感,另外用陈皮粉熬煮一锅巧克力酱,细致的柑橘果肉淋上浓稠酱汁后,让饱餐过后的食客们,着实幸福得惊叹不已。

晾晒一周后干透的柑橘皮,仍色泽艳丽,且香气越发浓郁,我也等不及变陈皮,直接磨粉,拿来跟云南八百岁普洱茶一起熬制卤味,茶叶蛋出锅时,忍不住自我赞赏一番,这真是天才之作,迷死人的美味啊!

(图注:橘皮茶叶蛋——迷死人的美味。图片为作者提供)

不过,处理橘皮或柚皮前,必须注意,努力刷洗后,白囊部位会制造苦涩,需用小刀剔除,除非遇上皮甜美的金桔类或皮薄的小柑橘,尽量取表面有色泽的部位,才能保有芬芳的口感。

此外,若非立即取用刚晒干的新鲜橘皮,就必须等待三年以上,才能用,除了书上说的疗效外,用鼻子闻,也能判定是否适用。这种古已有之的生活经验,信手拈来的快感,很容易让人拥有幸福美好的滋味,不过是人人丢弃的橘皮,却能有如许多的身心妙用,大自然的奇妙,随处可见。

某日浏览法式糕点,发现老外把橘皮切细裹上糖浆做甜品装饰,虽是附属品,却能让主角产生画龙点睛之色香味,堪称杰作。也有运用橘皮做果酱,甚至酿甜酒,如热巧克力里添加的橙橘调味,便是橘皮酿酒。客家人会将柚皮与果肉一起跟糖浆熬制成果茶酱,做为日常保健饮料,制作工序简易,是宴客好帮手,做茶饮或提味配料,都是不可或缺的特色味觉。

我自己则喜欢用各种橙皮磨成粉末,放置冰箱里,随时取用装饰前菜,增加色泽外,亦有浪漫的诱人香气,效果绝佳。

自制陈皮粉末,可以根据菜肴需要搭配各种香料,形成自家的Masala(印度综合香料),或做蘸酱或做卤汁甚至直接入菜,不但增添色彩与气味,并能助消化调理气血,难怪日本人的各种调味料里,不管配方变化如何,陈皮或柚皮,是必不可少的主配角。说陈皮是家常必备保健圣品,绝对名符其实。而我在自制陈皮的过程里,便已享受了气味的旅程,仅此一味,提神醒脑足矣,其余的,都是意外收获。

责编:贾嘉

阅读(10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