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问与解疑的艺术

 骅骝83 2014-02-08
设问与解疑的艺术 作者:吴明华    文章来源:《上海中学数学》    点击数:3868    更新时间:2007-5-24    

 

    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因此设问解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如果教师善于提出一些新颖别致、富有启发、引人入胜的问题,把学生己有的认知基础与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新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心求通而不得时开其意,口欲言而不能时达其辞”,从而领略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意境。

    1。中心问题一课堂设问的关键

    “边讲边问”是目前多数教师正在使用的课堂教学方式。据有人统计,一堂课上的问题,少则十几个,多则上百个,许多是随便问问的,少数是有意要问的,个别是精心设计的中心问题。中心问题是课堂教学设计时考虑好的、关系课堂教学全局的问题。可以说,每堂课都应该有中心问题,而且中心问题常常被设计成一个“问题链”来呈现。

    譬如说,北师大课标教材九年级(上)21花边有多宽(1)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让学生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结合相应的情景,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链:

    问题一:如果我们不急于求得未知量的值,而暂时只关心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未知量用字母表示),你能得到哪些关系?

情景1:花边的宽度?

情景2:底端的滑动距离?

    (学生的结论可以是代数式,也会得到方程)

    问题二:(基于学生的探究结果)哪些数量关系可以确定未知量的值?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能说出“含未知量的等式”,在进一步启发下能得到“方程”,只有能力强或看过书的学生可能会说“一元二次方程”,但理解上也不一定到位)

    问题三:(针对概念理解上的疑难而提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要点是什么?(请简要说出)

    (要点只有两个:①一元整式方程,②可化为。Ax2bxc= 0(a0)(x代表未知数)。这两个要点也是判别的方法和步骤,即先看原方程是不是一元整式方程,如果是一元整式方程,再看能否化为一般形式)

    设计好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体现教学的重点;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破教学的难点;三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蕴含教学动力(动力型问题是指问题包含着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问题的解决能直接导致有关教学价值的实现)。

2。有效性一课堂设问的原则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与效率。影响课堂设问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下面的两点是教师需要把握的关键。

1)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突出章节知识的重点,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己有知识水平,使学生找得到问题的切入点。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课堂提问不宜过多地停留在己知区和未知区,应在己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己知区。

    ( 2)课堂提问要适时有度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要把握好两个度:一是频度。一讲到底被认为是填鸭式教学,而提问过多,不仅繁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教学重点不突出、重点不解决。二是坡度。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问题有一定的坡度和有序性,必要时才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

    3。思维导向一课堂设问的本质

    从心理基础来看,思维过程是一个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基本形式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从教学行为来看,思维过程又是一系列相关问题与结果的反映过程。思维过程有两个要素:一是思维对象,二是思维方向。思维对象是指清晰、稳定地反映在当前思想中的事物,也就是“有什么”的问题回答。思维方向是指从思维对象出发的发展方向,也就是“怎么样”的问题回答。思维过程的基本单元可描述为:“对象十方向”或者描述为:“有什么一怎么样”。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过程一般是若干思维单元的有机组合。

   让我们来分析如下一个案例:

    案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引入(浙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

    (教师用多媒体逐张呈现图片)

教师:(呈现第一张图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齐声)刘一翔一(教师补充说了一大堆赞美刘翔的话)

    教师:(分别呈现第二、三、四张图片)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学生:(齐声,还夹杂着嬉笑)姚一明一(

    陶一璐一娜-一-许-海-峰-

    (教师从许海峰的过去一直讲到现在,在历数英雄事迹的同时,不忘提醒学生学习与射击一样,要向英雄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等等)

    (接下来,教师呈现一张表,其中有一些奥运会上射击队获得的奖牌数。然后借助于表中的数据编出几个题目,如“某某运动队获得的奖牌数是射击队奖牌数的2倍少3枚,则该运动队获得的奖牌数是几枚?等等,学生很快就用算术方法解决了)

    教师: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学生:(大多数茫然不知所措)

    分析:教师之所以用“奥运情景”,无非是课本上有一个亚运会奖牌数的问题。可弄了这么多的图片,四个“认识他吗?”上了半堂“爱国主义”的说教课,实在是离题太远,不要说将学生的思维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引到了别处,以至于后来对教师列出的问题,大多数学生想也没想过用方程去解决。笔者并不反对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生动有趣,就拿本案例来说,如果想要为问题提供一个奥运情景,那么只要用一张幻灯片呈现几个奥运画面,并说一句“让我们来看一个与奥运有关的数学问题”就可以了。对于“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本质上不在于谁优谁劣,而在于思维方式和处理方法的不同。因此,设问的目的是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上来,引导到方程思想的应用上来。

    思维从无到有,在某一点开始,这称为思维起点思维在进行过程中,对象和方向发生较大的改变,这可称为思维拐点。从一个问题转向另一个问题、从一个层次转向另一个层次,一般都会引起拐点的发生。思维于某处聚合或发散,可称为思维结点。在一段时限内,思维对象和方向在数目上从多个变为一个或从一个变为多个就形成了思维结点。思维的起点、拐点、结点是思维过程中的三个要点,其共同特征是思维要素的显著改变,它们是教学的难点。为使课堂设问具有对思维的导向作用,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下个思维要点上讨论。

    4。方式方法一课堂设问的艺术

    设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启发、可设疑、可反问等。课堂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忌太难、太易。只有在学生思维的邻近区域的问题才会有导向性,否则往往会启而不发、问而无用。设问要注意思维过程的流畅性,切忌“脑筋急转弯”,以免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要追求“问题自然来”的教学境界。设问要注意明确性,切忌语不达意。设问还需克服先提名后提问的做法,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防止惩罚性。总之,提问必须做到:富有启发,切中要害,难易恰当,适时而问。

    1)为启发而提问

    据说,在国际教育比较中人们发现,我国教师善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有效铺垫”。设问与铺垫相结合可以体现艺术性。

    目前有些课堂教学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问题过易,使得“问而无题”,失去了问的价值,课堂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实质学生只要“跟着感觉走”就可以了;另一种是问题太难,使得学生只有刺激感,没有成功感。对于第一种现象,笔者的观点是少用这样的提问。对于第二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一开始将问题提得大一点、难一点,然后视学生的反应来实施铺垫。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选择某个“中间地带”提一个过渡性的问题,用这个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来启发学生解决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这种为铺垫而进行的设问,消除了讲解的直白,显示了教学的艺术。

    ( 2)为强化而诘问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一般都会考虑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内容需要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有关重点内容的问题上,即使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为使全体学生在该问题上得到强化也不宜急于表态抓我们不少教师都难于做到这一点),此时,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诘问可以体现教学的艺术。难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共性又更多表现为个性,在问答过程中最常见的是无答或错答,对此教师最好不要让他(她)“失败地坐下去”,诘问一个简单一点的问题,让当事人“恍然大悟”,自己修改问题的答案。

    5。质疑解疑一课堂设问的另一面

    质疑与解疑是课堂设问的另一个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每天都要多次遇到的事情。对于重点疑难,最好的办法是反问几个问题,促使学生自我省悟,更可以与学生一起苦思冥想,共同探讨,收益甚深。学生的疑问可能雷同,但老师的解疑却因人而异,因场合而异,但都能使学生疑团顿释,这坦就存在着解疑的艺术性问题。

    对那些易错易漏的知识内容,难于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问,让学生分析、对比和辨别,往往能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防患未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可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

    解疑也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不要急于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要善于间接解疑,即对学生的解疑提供帮助,激发学生主动解惑的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在解疑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互相提问或质疑。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运用艺术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以鼓励、唤醒其创造的欲望、鼓舞其斗志,抓住关键,及时点拨,指明方向,促使思维起连锁反应,不同的方法和观点得到暴露,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李忠旺    浅说数学目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数学通报 20016

2。赵宇博    有效性-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数学通讯。200017

3。秦四良  解疑艺术浅探。数学通报。200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