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佛塔之演变(42)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4-02-08
中国佛塔之演变(42)

明、清文峰塔 

    文峰塔这种从佛塔演变而来而又与佛教毫无关系的塔,在明、清两代大量建造。这是因为当时风水学说大发展,反映了中国儒家文化对佛教的借鉴和吸收,表达了人们祈求金榜题名、官运亨通的世俗心理。所以过去中国各地区、各阶层的人,都希望当地文运昌盛。为此,人们常常依据风水学说,择其吉地(多为东南方向)于山上立文笔塔,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平地建文峰塔,补阙当地环境缺陷,振兴文运。

    文峰塔别名很多,亦称文笔塔、文昌塔、文星塔、文风塔、崇文塔、三元塔等。它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模仿佛塔,即按照佛塔的式样建造,甚至有佛龛、佛像、刻经文,初看很容易当作佛塔。另一种,外形创新。建成一支大笔形,曰文笔塔。有的地方建造象征性地塔,形状奇妙。还有的地方将文峰塔当作文昌阁来建造,又称文昌塔。文昌塔内供奉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是我国神话传说里主宰功名、禄位的神。 

    另还有建塔来镇妖辟邪,以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的传统心理。

    文峰塔的分布,以南方及西南地区为主,北方次之,东北及西北地区数量最少。文峰塔的造型多姿多彩,有楼阁式、密檐式、喇嘛式,再加上各地变化出自己的独特形式。它虽不属于佛塔,但在中国古塔百花园里是一支俊丽夺目的奇葩。因此,作为佛塔演变而生的文峰塔或叫风水塔,应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1南方地区

    文笔塔位于江苏常州红梅公园南端,始建于南朝建元年间(479482年)。名建元寺,后改称太平寺。太平寺塔因巍冠郡中,形似文笔,又称文笔塔,被常州文人视为笔魂。塔寺历经兴废,寺已不存。现存塔为光绪末年重建,1982年又进行修复。文笔塔为砖木结构,七级八面,48.38米。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江苏常州文笔塔 (1985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文峰塔位于江苏南通市区城北古运盐河畔,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塔高 39米,为南通三塔之冠。据《通州新建文峰塔记》碑文记载,文峰塔是为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盛兴而建。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江苏南通文峰塔 (1988年南通邮电局出版的明信片)

 

 

    文峰塔位于扬州市南门外官河南岸,处于古运河入江水道三湾子岸边。此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十年(1582), 清康熙七年(1668年)夏六月山东郯城大地震,波及扬州,塔尖坠毁。第二年修葺。清咸丰三年(1853)寺毁于兵火,塔腰檐平座尽毁,仅存砖塔身。民国初年,扬州众僧集合大江南北各寺住持募修,1923年落成。文峰塔为七层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宝塔,通高4475米。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江苏扬州文峰塔 清末外国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江苏扬州文峰塔 20世纪80年代扬州邮票公司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江苏扬州文峰塔 20世纪70年代扬州园林处编印)

 

 

    龙光塔位于无锡锡惠公园内锡山顶上。塔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原为石塔,明万历四年(1576年)重修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清代同治四年秋火灾,古塔遭到严重毁坏,虽经几次修理,未能恢复旧貌。直到1924年重修,把塔的主要结构改成钢筋混凝土,并在塔顶上专门铸了重1.5吨、高2.85米的铜刹,塔的高度增加到32.3米。1992年大修,加固了飞檐和栏干,对塔的倾斜度也作了纠正,对塔身的墙面由原来的杏黄色改成深红色,此塔属振兴文风的风水塔。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江苏无锡龙光塔 20世纪30年代日本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江苏无锡龙光塔 20世纪80年代无锡邮电局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江苏无锡龙光塔  (网络照片)

 

 

    江苏无锡妙光塔,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984-987年),现存的妙光塔,为明朝正统年间建筑。清咸丰十年遭火灾。光绪年间,塔顶又被烧坏,仅剩无顶荒塔。1926年将塔屋檐、平台及护栏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改为贴瓷水泥葫芦。19801992年两次对塔全面整修。

    明代天顺元年张思安所撰《南禅寺重修塔记》载:院之西有溪曰梁溪,溪之脉于惠山第二泉通,故老相传云,昔有巨蛟蜿蜒水中,每当天地晦暝辄光风雨喷腥涛,居民震怖,商贾怀忧。雍熙中,有异僧驻锡于兹,谕于众曰,苍龙在耳,宜建浮屠以镇之,则蛟自潜,居业安矣。说明当时建塔,是百姓要求制服梁溪水患的愿望。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江苏无锡南禅寺妙光塔(2008年修缮后)  (网络照片)

 

 

    永寿寺塔在江苏溧水县城西北。据旧县志记载,明代,因县城三面环山而西北空缺,秦淮河恰由此北流金陵,为免河水把财气、人气带走,故造此塔以补山水之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知县徐良彦倡建,原名“永昌”,意为祈求溧水永远昌盛。次年宝塔竣工,敕名为“永寿”,并在塔周建永寿寺。清乾隆元年(1736)重修宝塔,近年又修葺一新。塔为七层八角砖砌仿楼阁式,高33米。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江苏溧水永寿寺塔  (网络照片)

 

 

    万寿塔位于上海青浦镇南,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塔为方形七层砖木结构。汪德馨《塔院记》载:其士大夫与里之父老子弟输金钱,仿浮图象教,岿然建瓴级于南门之外,丹黄璀璨,上耸云霄。工竣而奉以嘉名,谓之万寿……邑之人望云稽首,感百年休养保聚之泽,效万岁歌呼颂祷之声,而藉是以仰报国恩,非徒辉耀文明如雁塔故事,为俊髦题名之地而已。故此塔与佛教无关。

    光绪九年(1883年),火灾,塔各层腰檐、平坐、楼板和楼梯及塔刹都已损毁。仅存砖砌塔身19821993年,对塔身予以维修加固。2009年修复万寿塔,恢复其历史原貌。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上海青浦万寿塔  (网络照片)

 

 

    浙江海宁占鳌塔又名镇海塔,高高耸立在海塘上,是一座为镇服潮神而建造的楼阁式塔。塔始建成于宋代,重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邑侯许三礼又复重葺,并建塔院。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再修,道光十九年(1839年)海宁知州李超成主持重修。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通高50米。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浙江海宁占鳖塔 1995年中国邮政邮资明信片)

 

    浙江海盐镇海塔,据光绪《海盐县志》记载:至元元统二年(1334年),天宁永祚禅寺主持高僧梵琦发愿建塔镇海,塔于元至元三年(1337年)开工,至正元年(1341年)建成,名为镇海塔。塔八面七层,高二十四丈。康熙八年(1669年)因不慎失火,塔身俱毁,仅存塔心,由茶院金粟寺和尚源瀚法师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修,历经八年才得以修复。光绪和民国期间多次重修。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浙江海盐镇海塔  (网络照片)

 

 

    隆山塔在浙江瑞安市城关东门外隆山之巅。塔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当时县令吕勤以世俗所谓城东南势弱,故在隆山建塔以壮之,后毁。据塔砖铭文,塔重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原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六面七层,底层有副阶。抗战期间,塔刹、腰檐、副阶等全部拆毁,塔仅存五层。1989年全面维修,现塔高38.5米。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浙江瑞安隆山塔  (网络照片)

 

 

    安徽芜湖中江塔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但“工未竣”,“折损二层”。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乃落成”。一、二层建设于明代,三、四、五层建设于清代,前后跨越了60年。形成五层八角风水塔,“以镇水口”。塔为砖石结构,高35米。1987年维修,恢复了塔的出檐部分。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安徽芜湖中江塔 清末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安徽芜湖中江塔 (网络照片)

 

 

    绳金塔座落在江西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据史料记载,南昌绳金塔始建于唐。后历代几经兴衰,多次重建。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又重建,现在的塔体就是那时所建。1985年重修过一次。而今的绳金塔,则是2000年重新修建的。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江西南昌绳金塔  2007年南昌邮政局发行的明信片)

 

 

    瑞云塔位于福建福清市融城镇瑞云街龙首桥。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冬,万历四十三年(1615)秋竣工。塔用花岗石砌建。塔高34.6米。建造该塔是为了补龙江地势之旷点缀融城风景之不足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福建福清瑞云塔  (网络照片)

 

 

    广州琶洲塔是古人依据堪舆学所兴建。琶洲塔、赤岗塔、莲花塔,都是明万历年间建于珠江上的风水宝塔,以壮广州,素有广州三塔之称。建成后起关锁珠江水口的作用既水口塔,通过造景,使地理形势获得平衡,使广州乃至全粤的气势完好而坚固。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高50余米。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广州琶洲塔 20世纪20年代香港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广州琶洲塔  (网络照片)

 

 

    赤岗塔是建于明代的风水塔,坐落在广州海珠区赤岗一红砂岩山岗上。明万历四十七年 (1619)由直指王命璇倡建。工程未半时,因费用告绌而停顿,至天启年间(16211627)由尚书李待问续建而成。此塔为楼阁式青砖塔,平面为八角形,高约50余米。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广州赤岗塔 (清末日本发行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广州赤岗塔  (网络照片)

 

 

    金鳌洲塔位于广东东莞市万江金鳌洲村。万历丁酋年(1597),一些绅士文人认为东莞县城南、北、东三面皆有名山峻岭护卫,唯西向滨海,宜建宝塔,以耸其观,以翕其秀,补虚镇之弱,摄浩瀚之气。东莞知县翁妆遇遂其意,募缘筹建,历时27年,于明朝天启甲子年(1624年)建成。塔高达50.6米。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广东东莞金鳌洲塔  (网络照片)

 

 

    榴花塔位于广东东莞市铜岭山巅上。塔呈八面七层,高30米,以红石为基,青砖灰沙砌筑。榴花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茶山袁昌祚、温塘袁应文为镇东江之水倡议集资兴建。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广东东莞榴花塔  (网络照片)

 

 

    文昌塔在广东佛山高明区明城镇内,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塔高37米,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文昌塔雄伟壮观,凌空耸秀与文笔对峙。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广东佛山高明文昌塔 (网络照片)

 

 

    广东清新县的鳌头塔俗称飞水塔,滨江河口与北江交汇处,有一条凶恶的鳌鱼经常吞噬过往船只,严重影响了清远城和滨江人民的生计,于是,地方乡绅集资在西岸建造了一座塔,以镇住鳌头,故称为鳌头塔”。鳌头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由永州通判钟于田倡建。塔高29.7米。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广东清新鳌头塔  (网络照片)

 

 

    罗定文塔位于广东罗定罗城镇。它矗立于泷江曲水环抱的一个半岛上。文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当时的地方官为了在当地营造兴文崇文、尊师重教的气氛而建造的。文塔在万历四十年(1612年)动工,万历四十三年建成,建成后的文塔高47米。

 

中国佛塔之演变(12)—1
                                      广东罗定文塔  (网络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