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明万历年间;形制特点:八角十三级楼阁式砖塔,高54·7米;现状:2006国保 ![]() 永祚寺(双塔寺)双塔,亦称宣文塔,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双塔寺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塔别称文笔双峰,南北对峙,相距16丈(50米),取“真言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之意。这两座形同孪生的姊妹塔,一个是创建于先的“文峰塔”,一个是继建于後的“舍利塔”。 舍利塔的原名叫做宣文塔(与文峰塔同名),创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历时五年竣工,由高僧佛登和尚(又称妙峰祖师)主持修建,而且塔内藏有佛舍利子,所以又叫做宣文佛塔,或舍利塔。舍利塔位于塔院的北端(西北隅),所以也有人按方位把它叫做北塔。北塔全部用秦砖砌筑,平面呈八角形,共13层,琉璃剪边,色彩绚丽,是不可多见的明代砖雕艺术品。塔内有石阶直至塔顶。舍利塔塔顶的塔刹,由铜、铁两种金属铸制。刹座为覆盆仰莲式须弥座,用生铁铸成。刹顶则为铜质宝瓶式,制于覆盆仰莲座中。 文峰塔与舍利塔比目并立,位于塔院东南隅,也叫宣文塔、宣文宝塔。它所以叫文峰塔,是因为它创建的原因本是为补辅太原府城“西北高东南低”,不利于发展文化的地形不足,用以“开山川之形胜,创文运之兴盛”。从建筑特色看,文峰塔虽然略早于舍利塔问世,但是,它们必竟同属于明代中叶的作品,有着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平面都是八角形状,都是十三层建筑,高低也仅有 2厘米之差。然而,它们也有不少不容忽视的差别,那就是,文峰塔没有塔基座,仅开一门,没有佛龛,没有“阿弥陀佛”刻字,塔檐也不用琉璃瓦剪边,塔的主体塔身,也有很大的差别;文峰塔上下直径几乎相同,基本为直上直下,没有明显收分,外形呈直线形;而舍利塔却是上下直径相差很大,有明显的收分,尤其是七层以上更为突出,使整个塔的外形呈弧状流线形。这些大大小小的差别,无疑正反映着两塔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在造形、技艺和风格上的不同。 两座塔形制相似,八角十三层砖结构,高五十四点七米。塔檐下雕刻斗拱,檐上饰有琉璃脊兽,绚丽壮观。塔内有阶梯踏道可登顶层。双塔寺双塔为太原的标志。2016年永祚寺古建筑群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资料:安东老王原创(更多图片请见:太原永祚寺:双塔奇观) 一、双塔全景图 ![]() ![]() 二、双塔之文峰塔 ![]() 太原永祚寺文峰塔,创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至三十年(1599年-1602年),楼阁式砖塔,八角十三级,高54.76米。 ![]() ![]() 文峰塔塔刹 ![]() 文峰塔塔基 ![]() 文峰塔塔身 ![]() ![]() ![]() 文峰塔塔局部 ![]() ![]() ![]() ![]() 三、双塔之宣文塔 ![]() ![]() ![]() 宣文塔塔刹 ![]() 宣文塔塔基 ![]() ![]() 宣文塔塔身 ![]() ![]() 宣文塔内部结构 ![]() ![]() ![]() ![]() ![]() ![]() ![]() ![]() ![]() ![]() 宣文塔局部特写 ![]() ![]() ![]() ![]() ![]() ![]() ![]() ![]() ![]() 补充资料: 双塔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中叶,大约在万历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之间(1597—1602),高僧佛登奉敕建造。那时,仅建了一座补辅太原“文运”不足的文峰塔,取名“宣文塔”。紧靠塔而建的几间简陋寺舍,而今早已荡然无存。当时,寺叫“永明寺”。关于“永明寺”和“宣文塔”的起建原因,明万历本《山西通志》和万历本《太原府志》都曾作过明确记载。 宣文塔和永明寺问世不久,万历三十五年(1607),晋藩第十一代王——晋穆王朱敏淳觉得永明寺宣文塔规模简陋,与省城太原地位不相称,就下书五台山显通寺,邀请该寺主持福登和尚,来太原主持扩建“大塔寺殿宇”工程。福登来到太原,见宣文塔微向西北倾斜,建议另建一新塔于旧塔之左,并用了四年时间,即万历三十六年春至四十年九月(1608—1612),新建了寺院的三座大殿(即永祚寺大雄宝殿、三圣阁、两厢方丈和两廊配殿),同期建成了在旧塔西北方的新塔,形成了“两峰插天”,“楼阁巍然”的大观。万历四十年秋天九月,完成新塔之后,佛登抱病返回五台山,不久即圆寂于显通寺。这个终未能完工的塔寺,遂更名“永祚寺”,两塔均定名为“宣文塔”。 永祚寺双塔,两个塔的平面都做八角型,各做13层均为楼阁式塔,塔的内部构造方式,合为“壁内折上式”,北做得细致,每层都有平座,不过平座没有栏杆,人们登上易有危险。双塔即是供奉两尊佛的意义,从一般的寺院来看,双塔都并列殿前,而永祚寺的双塔建筑为前后排列,这种布局比较少见,山西仅有两例。另一例是晋东南阳城县的海慧寺,它也是双塔,作前后排列的方式。在唐宋辽各时代,双塔都是采取并列的方式,一般建在大雄宝殿之前,宫殿的交错,有远有近,而双塔总是并列的,这是一种古制。到明代建筑前后排列的双塔,只在山西有。 相关资料: 双塔寺,原名永祚寺,因寺内筑双塔,故改名为双塔寺。清 顺治十五年(1658),阳曲县地方官曾对双塔寺进行过一次修葺,新筑两塔之间的过殿。这次修寺,曾准备新建该寺山门,后不知何故而未盖成。直至康熙三十年(1691),才由阳曲县继任知县刘江召集工匠,砌起从东配殿至西配殿的寺院围墙,并辟建一简陋之极的山门。民国十六年(1927),杨子端等人积极活动,组织募集捐款,维修塔寺,并在修旧的基础上,在大雄宝殿对面,东西配殿北端,破土动工建起六间单坡式北房,在原天王殿的位置上新辟院门,构成传统的四合院式布局。 详见安东老王:太原永祚寺:古刹禅院;太原永祚寺:砖艺砖雕;太原永祚寺:双塔奇观 附录:永祚寺双塔旧照珍藏 ![]() 太原永祚寺双塔(前为舍利塔后为文峰塔) (清代明信片);此自七宝庄严(新浪塔友) ![]() 1900-1910(法)拉里贝摄 ![]() 山西太原永祚寺(双塔寺)远景克拉克探险队于1908年5月至9月拍摄 ![]() 永祚寺双塔旧照,此图拍摄年代不详 ![]() 195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 1978年山西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 1989年太原邮政局出版的明信片 双塔寺双塔欣赏 更多原创图片参见:太原永祚寺:双塔奇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