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明、清时代佛塔(三)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4-02-09

 23、明、清时代佛塔(三)

 

 

1、楼阁式塔(闽、粤、桂、琼)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福州白塔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出版的明信片)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福州白塔 1981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福州白塔 1986年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福州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矗立在于山之麓。与乌山乌塔遥遥相对,于唐天元年(904 年)建造。初建时塔身砖砌,外环木构楼阁,是一座高 66.7的七层砖心木塔。每层的斗栱、云楣、栋梁、栏杆都经过精雕细刻,塔壁和门扉还绘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塔被雷火焚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高41。塔内旋梯可攀登顶。因为外表涂上白灰层,故称白塔。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福建龙岩龙门塔 1986年龙岩市邮电局出版的明信片)

 

龙门塔位于龙岩市西北7公里的龙门潭中,又名魁星塔。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1985年重修,为六面三层楼阁式砖塔,高10。花岗岩基座。塔身表面素面无饰。檐角有起翘。龙门桥以塔基为中心,横跨南北,与龙门塔相依相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此塔实为文昌阁,只不过以佛塔的形式来建造。这类塔在华南地区甚多。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福建南靖文昌塔 1989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文昌塔在靖城湖林村堤岸边,俯视九龙江。塔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清乾隆八年(1743年)重修,1986年又修塔顶。塔为楼阁式,高21.9,七层八角空心青砖塔,夯土心石砌基座。无层檐而置叠涩牙子。西北面开拱顶门,葫芦状塔刹。靖城镇过去由于地势低,历史上水灾严重,于是人们在城边九龙江堤岸上修建了这座风水塔,寄希望于避邪,根治水患。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福建漳平永福毓秀塔 1986年龙岩市邮电局出版的明信片)

 

毓秀塔,取钟灵毓秀之意,建于漳平市永福镇吕坊溪、李庄溪汇合处。塔始建于宋末,原为木构,明末毁于火。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用三合土重建。塔高22米,为楼阁式空心七层建筑。塔身除开券顶门外,还辟有圆形、八卦形明暗窗, 并绘饰人物故事、花鸟虫草等图案。塔基座以花岗石砌筑,四周围以石栏。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福建漳州龙文塔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明信片)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福建漳州龙文塔 2004年漳州市委宣传部编制的明信片)

 

龙文塔建于漳州南城墙西隅龙文山上,明嘉靖乙未年(1535年)建石塔其上,后废。清雍正十年(1732年),又建成一座七层石塔。龙文塔基面用长方石块铺砌,高约一尺多。塔身通体亦用花岗石砌成八角形,共有七层,高10。每层都露出八角形的石檐。第一层、第二层各砌成两对向拱形门。第三层以上都是实心不设门了。龙文塔历经了烽火岁月,沧桑巨变,几经废立,在“文革”中遭受重创,后又被拆除。如今新龙文塔已重建于龙文区凤凰山上为七层八角形石塔,塔高39.9,但塔的形制已是完全不同了。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福州罗星塔 清末外国出版的明信片)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福州罗星塔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州出版的明信片)

 

罗星塔耸立在马尾罗星山上。塔高31.5米,七层八角,花岗石楼阁式仿木结构。每层均建拱门,可拾级而上;檐角上镇有八方佛和泻水檐,檐角下悬风铃。塔尖嵌有空心塔刹。据《闽都记》载,罗星塔为宋朝所建。

  明朝万历年间,罗星塔被海风摧毁。明天启年间(16211627),在宋代塔座的基础上重修。塔顶原有一小窗,是用来供守塔人点灯导航用的。清末一次台风,把塔顶刮走了,重建时,特地造了一颗直径近7米的铁球嵌在上面,上插避雷针1963年,罗星塔又进行修缮,因栏板和塔檐剥落,只好改用铁管栏杆。但建筑的艺术风貌,仍存旧观。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广州琶洲塔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香港出版的明信片)

 

    琶洲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的琶洲,塔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内膛为八角直井式,外观9层内分17层,高50余米。塔基由花岗岩石块砌成。从第二层起,每级逸出腰檐,腰檐上,以菱角牙砖叠涩挑出平座。各级平座设木护栏。塔内每层对开四门,另外四面均设佛龛。各层铺成木楼,沿壁建有梯级直通塔顶。塔顶为八角攒尖顶。铁铸覆盆上铸有道光重修字样。1991年,琶洲塔全面修茸。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广东番禺莲花塔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广东人民政府新闻办发行的明信片)

 

番禺莲花塔原名文昌塔,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因塔雄据珠江口,外来船舶以此为航标。塔平面呈八角形,青砖砌筑,为壁内折上楼阁式塔,外观九级,内分11层,高48米,每层平座和腰檐均用菱角牙砖叠涩挑出。壁内砖砌步级螺旋而上,每层开有门通风采光。1981年进行了修缮,每层复建了楼板。塔檐改用绿琉璃瓦、瓦当及滴水,角梁下悬挂铜钟。塔心柱改为钢筋混凝土柱,重铸铁制复盆、宝珠、仰莲及铜葫芦顶。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广东惠州泗洲塔 2008年惠州邮政局出版的明信片)

 

泗洲塔又称玉塔,位于惠州西湖西山,是湖上最古建筑物。始建于唐中宗年间,为纪念泗洲大圣僧伽而筑,北宋文学家苏轼谪居惠州时称之为大圣塔。明代嘉靖四十二年(1584年)塔毁,明万历初改建为亭。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又重建为塔。塔外为7层,内13层,砖木结构,为楼阁式佛塔。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广东潮州凤凰塔 1963年香港华文影片公司出版的明信片)

 

凤凰塔位于古城外东南的韩江之滨,因遥对凤凰山,又与隔江的凤凰台相望,因名。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塔高458,七层八面,石砖结构。塔之第一、二层为石砌,第三层以上为砖砌,塔身中空,夹壁中有螺旋形台阶可登顶层。塔尖为3高的铁葫芦。凤凰塔虽经台风、洪水、地震考验,仍昂然屹立。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广东英德文峰塔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外国出版的明信片)

 

文峰塔位于英德市区北江东岸,该塔为出檐平座空心砖塔,八角九层,高48.5米,每层均有8个船蓬式券门,东南西北四门均通塔心,其余四个门为外壁龛,有塔刹。据《英德县志》记载:文峰塔在南岸,高九层,与鸣弦峰对峙。天启间(1621—1627)邓允遂、李裕、吴应乾募建
  该塔曾两次遭受雷击,北面一行狗牙式砖被击落,但塔身保存尚好。1981年首次修缮塔基,1992年、1994年又先后加固塔基、塔座、护坡和修建码头。现在,除塔身略微向东倾斜外,文峰塔雄姿依旧。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广西南宁龙象塔 2000年南宁邮政局出版的明信片)

 

    龙象塔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凤翼岭上,是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所建。八角九层,重檐砖结构。原塔高30多米,后来被雷电击塌了两层。19378月,当地政府怕此塔成为日机轰炸南宁的目标,下令将塔拆除。198512月到19879月,按明代建筑风格重建,新塔的高度为52.35八角九层,塔顶部为绿色琉璃瓦。塔内有旋梯可登到九楼。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广西崇左左江斜塔 2002年南宁邮政局出版的明信片)

 

左江斜塔建在位于崇左县城东北左江中的石头岛——鳌头峰上,处急弯激流之中地势惊险。是明天启元年(1621年)建造,当时建三层,清康熙三十五年(1629年)加建两层,成为八角五层砖塔,塔底直径5米,塔身高18.28米,塔内螺旋砖梯盘绕至顶层,据测,塔身倾斜度为4o24′64″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广西蒙山鳌山宝塔 2000年梧州蒙山新视觉摄影室印制的明信片)

 

鳌山宝塔旧称文笔塔,位于蒙山县城东南角山顶,山似世鳌,故名。塔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嘉庆年间续建,文革期间被当作四旧拆除。现存的宝塔为1985年重建。塔为五层六角,红砖钢筋水泥结构,每层各有塔檐,塔顶用琉璃瓦盖成,顶尖为莲花托葫芦形陶制品。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广西龙州文昌阁(凌云塔 (约1904年法国出版的明信片)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广西龙州文昌阁(凌云塔 (网络照片)

 

广西龙州文昌阁,又名文昌塔、凌云塔,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8年)。文昌阁建在登科崖料敌台北侧的制高点之上,三层六面,绿色琉璃瓦、六角攒尖葫芦状刹顶,清水墙青砖塔式阁,通高17.6米;正面西向,一层中开一门,门头圆额书楷体描红字;二层窗头横额书楷体黑字文昌阁;三层门头椭圆额,内书文字不详;原阁内一层供奉文昌帝泥塑,二层供奉神位不详,三层置放铁钟一口。

该塔严格来讲是文昌阁,由于人们惯称为塔,也就习而为之。但在中国古塔中此类塔还是有的。比如福建龙岩龙门塔(魁星塔),广西靖西文昌塔(文昌阁),香港文塔(聚星楼、魁星塔)等等。所以我们还是把它归入中国古塔之中。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海南定安见龙塔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出版的明信片)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修缮后的见龙塔 (网络照片)

 

见龙塔位于海南定安县城东南的龙滚坡上。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资金缺乏,半途停工。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续建而成。塔名见龙,显而易见是风水塔。塔由砖石砌成,共7层,高25米。见龙塔每层有8个实门和假门,楼阁式塔的内部是空心的,塔内壁设有砖梯,通向各层。1956年塔西南角坍塌严重,进行大面积修缮。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见龙塔再遭劫难,直到1986年进行了抢救性保护。1996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海南文昌文笔塔 1988年海南文昌邮电局出版的明信片)


11、明、清时代佛塔(三)
                                         重建的文笔塔 (网络照片)

 

文笔塔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因形如文笔而得名。塔体为楼阁式砖石结构,呈七层八面,高20余米,塔身由底层向上依层收缩,顶部渐小,塔形显笔状;塔内有螺旋形石阶,在塔的第二层还设有观景台和护栏。当地渔民及往来清澜港商船都以文笔塔为归航航标,

文笔塔于1993年遭雷击,1997年又连遭暴雨冲刷,塔身破损严重,1999年先后再遭2次雷击。19991029日晚上9,刮起狂风暴雨,突然的一声巨响,20余米高的古塔坍塌彻底毁坏了。文笔塔成了一片废墟,只剩下底座。2009831文笔塔修葺工程正式动工,2010214完成了修缮工作。很遗憾修复后的文昌文笔塔与历史原貌大大不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