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村故事(节选)

 苏迷 2014-02-09

东村故事(节选)

站在甪里村口的禹王庙前,眺望八百里太湖的迤逦风光,那一刻居然想起范文正公写洞庭湖的句子,“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实在有点无奈,也算读了这么些年的书,面对太湖风光,竟然还要引用老先生的句子。老范没有登临过岳阳楼,但他一定来过太湖岸边,所以我想这些词语是范公望太湖后的感觉。

洞庭西山深藏太湖中,数千年来一直靠手摇小船渡水,一帆轻盈,随波逐流,站立船头可一眼尽览太湖七十二诸峰的迤逦风光,清人王鸣盛曾有“惊涛泱漭,秀峰环列,恍然置身尘世外”之语。如此的慢节奏很适合隐居读书,过些逍遥自在的生活,所以秦末四博士,在汉初帮太子刘盈登上帝位后,选择了再次逃离了长安城。这次他们没有回丹凤的商山,而是千里奔袭躲进了太湖深处的洞庭西山岛,散在四处为家。

这个传说和太伯仲雍奔荆蛮文身断发相似,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因为千百年之后的太湖洞庭西山岛上,留下了四个很奇怪又非常有深意的村名,甪里,绮里,慈里,东村。如果只是一种巧合,那么这个小岛的先民也未免太有才学了,先秦的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这样的名号实在非一般人能够知道,更何况是引用成为荆蛮之地的小岛上,所以权且把这个传闻当成真实,让太湖中的小岛更多一份书卷气。

知道太湖西山岛中深藏美丽并为之心痒蠢蠢,并不是为了那四个奇特的地名,单是因为看一幅摄影作品。照片上只有四个构图元素,褐色泛有暗红的金山石单孔石拱桥,绿色如华盖一般的古老樟树,金黄如波浪的油菜花田,湛蓝尤比宝石的天空。石拱桥,古樟树,油菜花,如此的影像在江南可以说是泛滥,你甚至无法在此之外,还能记忆起江南的三月还有些什么。只是在见到图片一刻我还是被她诱惑了,我知道一定还有些画面外的特别情愫,只是那一刻我无法说之于口。因为这个我答应了西山的“恶霸地主”之邀,去他的徐园看看他手下营造的江南庭院。

徐姓在洞庭西山是大姓,先祖于北宋末随康王泥马南渡来到江南,随后寻觅到此,就此停留繁衍生息。可毕竟岛上地薄,养不了那么些后生,所以走出小岛成为年轻人的唯一选择,若干年后“洞庭商帮”逐渐于皖南徽帮比肩,以致明清商界有了“钻天洞庭遍地徽”的说法,于所有那时代的商人一样,他们在外谋生,取得财富后回乡修缮祖屋,建造祠堂,督令后代读书修身。

徐园的精巧在于他的木雕,就园主自己说,手下养了七位镇上的老师傅,最少的一位也过了古稀之年。院中建筑的木料都是十几年前从福建江西购来,那个堪称庭院中精巧之作的四面厅则是早二十年从苏州一处老宅子拆来的。于是对土财主我不由肃然起敬,继而不太客气的说,其他都好,只是厅内的陈设太华丽,满工的雕琢不是明人的喜好,那是满清的贻害。园主得意笑说,你还是开口鄙薄了。

拿出图片问园主,这个村子是哪里?他看了一眼说,植里。太湖岸边,三月油菜花开时节最美。看我眼睛里流露出的期待,却又话锋一转,有些东西想象比真实更唯美。当我跟随地主走完那条通往植里村子的石板古道,站定身子看完那幅美丽如画的景色,正准备往村子里走的时候,他轻声说,假如我告诉你,这个村子只有这一个画面,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告诉我东村怎么走,然后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节选之一)

                                   西苏于吴中沁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