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 王守仁《象祠记》《龙江留别诗》等十篇(附释文)精品汇集

 率我真 2014-02-10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象祠记》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象祠记》卷 纸本 草书 30.9×700cm 正德三年(150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象祠記 靈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祀之。宣慰安君,因諸苗夷之請,新其祠屋,而請記於余。余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蓋莫知其原。然吾諸蠻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遡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舉之而不敢廢也。』子曰:『胡然乎?有庳之祠,唐之人蓋嘗毀之。象之道,以為子則不孝,以為弟則傲。斥於唐,而猶存於今;壞於有庳,而猶盛於兹土也,胡然乎?我知之矣。君子之愛夫若人也,推及於其屋之烏,而况於聖人之弟乎哉?然則祠者為舜,非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後乎?不然,古之驚桀者,豈少哉?而 象之祠獨延於世。吾於是蓋有以見舜德之至,入入主深,而流澤之遠且久也。象之不仁,蓋其始焉耳,又烏知其終之不見化於舜也?書不云乎:「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瞽瞍亦允若」。瞍已化而為慈父,象猶不弟,不可以為諧。進治於善,則不至於惡;不抵於奸,則必入於善。信乎,象蓋已化於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國,象不得以有為也」。斯蓋舜愛象之深,而慮之詳,所以扶持輔導之者周也。不然,周公之聖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見象之既化於舜,故能任賢使能,而安於其位,澤加於其民,既死而人懷之也。諸侯之卿,命於天子,蓋周官之制,其殆仿於舜之封象歟?吾於(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也。然是唐人之毁之也,據象之始也;今之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終也。斯義也,吾將以表於世,使知人之不善,雖若象焉,猶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雖若象之不仁,而猶可以化之也。』年弟守仁。
王守仁《送萧子雍五言诗》
  
王守仁草书《送萧子雍五言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送萧子雍五言诗》轴 纸本  150×66.5cm 嘉靖六年(1527)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衰疾悟止足,閒居便靜修。採芝深谷底,考槃南澗頭。之子亦早見,枉帆經舊丘。幽居意始结,公期已先遒。星途觸來暑,極焚能自由。黃鵠一高舉,剛風翼難收。懷慈戀丘隴,回顧未忘憂。往志雁千里,豈伊枋榆投。哲士營四海,細人聊自謀。聖作正思治,吾衰竟何酬。所望登才俊,濟濟揚鴻休。隱者嘉連遁,仕者當誰儔?寧无寥寂念,且急瘡痍瘳。舍藏會有時,行矣毋淹留。子邕懷抱弘濟而當道,趨駕甚勤,戀戀庭闈,孝情雖至,顧恐事君之義口未為得也。詩以餞之,亦見老懷耳。 陽明山人守仁識,時嘉靖丁亥五月晦。
  自嘉靖元年(1522)初王阳明因父丁忧,在越中家居,过了五年太平日子。1527年,广西思恩、田州地区少数民族多次叛乱,因此朝廷不得不於一五二七年再次任命王阳明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出兵征思田。本作就是王阳明写给萧子雍宪副定任的诗作。据《王文成公全书》作子雍,手蹟作子邕,乃同一人,音同字异而已。此时,王阳明因长期兵革之役,兼肺病足疮,心力疲惫。诗开头说:“衰疾悟止足』,正是其写照。但為了朝廷,他又不得不抱疾远征,儘管身体不好,但他的诗作依旧劲利遒健,流畅清劲,雅逸多姿,未见一丝衰颓之迹。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铜陵观铁船歌》卷 纸本 行书 31.5×771.8cm 正德十四年(1519)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铜陵观铁船,录寄士洁侍御道,契见行路之难也。青山滚滚如奔涛,铁船何处来停桡。人间刳木宁有此,疑是仙人之所操。仙人一去已千载,山头日日长风号。船头出土尚仿佛,后冈有石云船稍。我行过此费忖度,昔人用心无己忉。由来风波平地恶,纵有铁船还未牢。秦鞭驱之不能动,奡力何所施其篙。我欲乘之访蓬岛,雷师皷舵虹为缫。弱流万里不胜芥,复恐驾此成徒劳。世路难行每如此,独立斜阳首重搔。
  署款:“阳明山人书于铜陵舟次,时正德庚辰春分献俘还自南都。”款下印“阳明山人王伯安印”。
  鉴藏印有“林□周印”、“杜是鉴藏书画之印”、“杜是收藏书画”、“星衍”、“伯渊审定真迹”。
  此书是王守仁在铜陵献俘后回南都的舟中所作,由“铁船”引发出内心感慨,感叹人生道路的坎坷,时年49岁。
  作品每行以三个字居多,行间疏朗,字间互不连属,但每个单字却牵丝不断,如“观”、“洁”、“难”等。通篇字体修长,行笔快捷,骨力内涵,豪放中见沉着,遒劲中见秀丽,有米芾书法“沉着飞翥”的神韵。徐渭曾云:“古人论右军以书掩其人,新建乃不然,以人掩其书。”

王守仁行草《回军上杭诗》  

王守仁行草《回军上杭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回军上杭诗》轴 纸本 行草书 138.5×69cm 正德十二年(1517)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 山城經月駐旌戈,亦復幽尋到薜蘿。南國已看回甲馬,東田初喜出農蓑。溪雲曉度千峰雨,江漲春深兩岸波。暮倚七星瞻北極,絕憐蒼翠晚來多。雨過南泉庵,梁郡伯攜酒來,即席漫書遂錄呈。守仁頓首。
  正德十二年,王阳明四十六岁。正月至赣平寇。行十家牌法,统兵大破大帽山军,二月十九日,直捣象湖,杀詹师富、温火烧等七千有奇。漳南数十年逋寇悉平。至四月,王阳明方驻军上杭。故此幅的写作时间当在一五一七年四月。时三月不雨,至四月班师,驻军上杭,祷於行臺,得雨。诗中“溪雲晓度千峰雨”印证了这一时间。梁郡伯為地方官,与王阳明有交往。王阳明一五一五年曾有手札给他。本幅是草书,书写轻鬆自如,喜悦之情自然流露在点画问。笔意酣畅,字势较為紧密,字形大小 穿插,颇有轻快之节奏,顾盼照应,一气呵成,是一件佳作。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龙江留别诗》纸本 草书 28.1×296.6厘米 正德十一年(1516)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正德丙子九月,守仁領南贛之命。大司馬白巖喬公、太常白樓吴公、大司成蓮北魯公、少司成雙溪汪公相與集餞於清凉山,又餞於借山亭,又再餞於大司馬第,又出餞於龍江。諸公皆聯句為贈,即席次韻奉酬,聊見留別之意。未去先愁別後思,百年何地更深知。今宵燈火三人爾,他日缄書一問之。漫有煙霞刊肺腑,不堪霜雪妒鬚眉。莫將分手看容易,知是重逢定幾時。謫鄉還日是多餘,長擬雲山信所如。豈謂尚懸蒼水佩,無端又領紫泥書。豺狼遠道休為便,鷗鷺初盟已漸虛。他日姑蘇 歸舊隱,總拈書籍便移居。寒事俄驚蟋蟀先,同遊剛是早春天。故人愈覺晨星少,別話聊憑杯酒延。戎馬驅馳非舊日,筆床相對又何年。不因遠地疏蹤跡,惠我時裁金玉篇。無補涓埃愧聖朝,漫將投筆擬班超。論交義重能相負,惜別情多屢見招。地入風塵兵甲滿,雲深湖海夢魂遥。廟堂長策諸公在,銅柱何年折舊標。孤船渺渺去鍾山,雙闕回看杳靄間。吴苑夕陽臨水別,江天風雨共秋還。離懷遠地書頻寄,後會何時鬢漸斑。今夜夢魂汀渚隔,惟餘梁月照容顏。陽明山人王守仁拜手書於龍江舟中。餘數詩稿亡不及錄。容後便覓得補呈也。守仁 頓首。白樓先生執事。
   王阳明书於正德十一年(1516),王阳明四十五岁。纸本,草书。凡五十八行,计二六七字。九月,由尚书王琼特举,升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地。这就是诗小序中的“领南赣之命”。出饯时在南京,故“龙江”指南京的龙江关。送别的人中,大司马白严乔公,时官南京兵部尚书。太常白楼吴公,指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居士,长洲人,时官南京太常寺卿。莲北鲁公為鲁鐸,字振之,时官南京国子祭酒。王阳明此次奉命心情较為复杂,去年祖母年九十六,思乞恩归一见未 允;而汀、漳各郡皆有巨寇,此行前途叵测。诗中说:“莫将分手看容易,知是重逢定几时”,“豺狼远道休為梗,鸥鷺初盟已渐虚”,都表明他远离友人的复杂心情。 
   但本幅的书写较為自然,行笔流畅清劲,略无凝滞,线条的粗细浓淡一应自然,字之间也疏朗有致,看不出有一丝感伤之气。本卷乃為其送行友人白楼先生专门书录,是王阳明传世代表作之一,乾隆年问曾刻人《三希堂法帖》。卷中有清初朱之赤及乾隆、嘉庆内府鉴藏印多枚。卷后有朱彝尊题跋。

王守仁行书《奉寿西冈罗老先生诗》  

王守仁行书《奉寿西冈罗老先生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奉寿西冈罗老先生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奉寿西冈罗老先生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奉寿西冈罗老先生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奉寿西冈罗老先生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书《奉寿西冈罗老先生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奉寿西冈罗老先生诗》卷 纸本 行书 27.6×258.2cm 正德十一年(1516)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奉壽西岡羅老先生尊丈。蚤賦歸來意灑然,螺川猶及拜詩篇。高風山斗長千里,道貌冰霜又幾年。曾與眉蘇論世美,真從程洛溯心傳。西岡自並南山壽,姑射無勞更問仙。陽明山人侍生王守仁頓首稿上,時正德丙子季春望後九日也。
  正德十一年,王阳明四十五岁,九月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三月,王阳明作寿诗一首奉寿西冈罗老先生。西冈在江西吉安泰和县,為罗钦顺故乡。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大王阳明七岁,弘治六年进士。 1510年刘瑾被诛后升南京礼部右侍郎。学术思想上与王阳明為近。从诗序的口气看,此寿诗中的罗老先生当指罗钦顺父亲。 
  本幅用笔劲挺瀟洒,骨力峻拔,风神高远,多有露峰,但能沉著,尚嫌不够洒脱。

王守仁行草《矫亭说》  

王守仁行草《矫亭说》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草《矫亭说》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草《矫亭说》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草《矫亭说》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草《矫亭说》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草《矫亭说》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草《矫亭说》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草《矫亭说》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行草《矫亭说》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矫亭说》册 21.6×11.1 正德乙亥年(1515)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君子之行顺乎理而已,无所事于偏;偏于柔者,矫之以刚,然或失则傲,偏于慈者,矫之以毅,然或失则刻,偏于奢者,矫之以俭,然或失则陋。凡矫而无节过,过则复为偏,故君子之论学也,不曰矫而曰克,克以胜其私,无过不及矣。矫犹免于意必也,意必于私也,故言矫者未必能尽克己也。矫而复其理,亦克己之道矣。行其克己之实,而以矫名焉,何伤乎?古之君子,其取名也廉,后之君子,实未至而名先之,故不曰克而曰矫,亦矫世之意也。秋卿方君时以“矫”名亭,尝请家君为之说,辄为书之。阳明王守仁识。
  《矫亭说》之文是代其父王华为朋友崑山方秋卿建立"矫亭"后所作文章,此件原为手卷,但后被割裱成册页。纵21.6厘米,横11.1厘米,共194字。藏于上海博物馆。“矫”为矫正、矫枉之意。文章论述了过柔者,矫之以刚,过慈者,矫之以毅,过奢者,矫之以俭等道理,认为完美的人必须随时修正德行,加强修养。 
  徐渭曾评其书:翩翩然凤翥龙蟠也,使其人少亚于书,则书且传矣。册页后有清人钱大昕、方治、陆世仪、归庄等人题跋。《矫亭说》是其代表作。

王守仁草书 《题灌山小隐七言绝句》  

王守仁草书 《题灌山小隐七言绝句》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题灌山小隐七言绝句》轴 纸本 草书 85.4×19.6cm 正德九年(1514)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一自移家入紫烟,深林住久遂忘年。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情风不用钱。守仁书。
  正德九年(1514)王阳明四十三岁,在滁州。五月才回南京。在滁州期间,多有学者相聚讨论。本诗录自《南都诗四十七首》中的《题灌山小隐二绝》之一。诗中流露了淡泊自守的情怀。本幅草书写得洒脱奔放,笔势縈迥多变,多有连笔飞白,线条挺劲圆润,别有出尘之致。《王阳明全集》卷二十收。

王守仁行草《别妻侄诗》  

王守仁行草《别妻侄诗》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王守仁《别妻侄诗》轴 纸本 行草书 92.8×35.3cm 正德九年(1514)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予妻之姪諸陞伯生,將遊嶽麓,爰訪舅氏,酌別江浒。寄懷於言。風吹大江秋,行子適萬里。萬里豈不遥,眷言懷舅氏。朝登嶽麓雲,暮宿湘江水。湘水秋易寒,嶽雲夜多雨。遠客雖有依,異鄉非久止。歲宴山陰雪,歸橈正遲爾。正德甲戌十月初三日,陽明居士伯安書於金陵之靜觀亭。至長沙見道巖,遂出此致意也。
  正德甲戌(1514)王阳明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年初,以祖母疾亟故,疏乞致仕,不允。六月,奉敕勘处福建叛军,至牛城,闻宸濠反,遂反吉安起义兵。六月拔南昌,擒宸濠。九月,献俘发南昌。其间,武宗南巡至维扬,王阳明十月在南京。十一月才返江西。这年十月,因妻姪将游岳麓,王阳明写了这首送别诗。从诗表达的心境看,其时王阳明心情较為沉重,有辞归而不能行的无穷感慨。此诗《王文成公全集》未收。 
  本幅作品用笔俊丽遒劲,结字瘦紧绵密,并有欹侧之势,字字独立而行气畅达。全篇节奏有跳盪之感,但笔致中凝练、沉鬱之意显然。

王守仁《行草手札》  

王守仁《行草手札》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行草手札》。手迹。经折装共14纸,上海图书馆藏。
  守仁手札流传甚少。此为 其答虞佐侍御(即浙江按使唐龙)书,计一通,书法挺劲古逸。 款署“守仁”钤有“阳明山人之印”,末署“七月五日寓广信具”。 当为明正德十六年其自南昌返浙时所作。另钤有“流传在海昌张渭渔处”旧藏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