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该如何关爱那些“失势群体”?

 惊涛拍岸849 2014-02-10

我们该如何关爱那些“失势群体”?



京城的第一场雪还没来得及融化,春起的青苗便急匆匆地伸展着懒腰准备呼吸新年的气息。

与大自然同样着急的,还有来自烟台的一位摔得满脸是血的老人。马年小品《扶不扶》的故事尾韵还没完全在坊间消散,被民警救下的他醒来第一句话便是“小伙子你怎样撞我?”。施救民警自然是哭笑不得,但隐藏在民众内心的隐忧,在扶不扶的社会道德博弈中,似乎再次败下阵来。

施救者无一例外被冤枉,发生在烟台街头的并不是孤例。近几年间,“见危施救、反被冤枉”的尴尬逻辑在现实生活中渐渐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模式,正四处蔓延。看来,物欲大潮侵袭社会道德真不是靠吆喝两嗓子就能解决掉的,即便如此,我们普通民众还只能寄望社会治理在不断升级中迎来道德曙光。

当然,我们在抨击不理智的“摔倒门”背后,是否也曾怜悯过这一些屡屡被摔被撞的老人们正在蜕化成另一群体:失势群体?有多少人能理解这些缺少保护的老人被摔被撞后的孤苦无奈心境?又有多少人能够在事前给予这些老人们足够而不至于事后无奈索要的关爱?

来自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大平山镇南村的一名13岁留守女童,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遭到村里多名中老年人性侵。这一爆炸性的新闻虽然暂时以凶手被法办而告一段落,但深植于内心的划痕不仅让至今仍头顶“卖淫”骂名的小雨难以平抚,也估计让新年伊始一波又一波的外出民工大潮久久不能平静。

留守儿童同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一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失势群体”,从某种侧面来看,也正是这些所谓留守在农村的“失势群体”的诞生,才有了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奇迹般崛起。如何筑牢这些“失势群体”的保护机制、关爱机制、教育机制、援助机制,稳住外出民工的后院,恐怕将是新年伊始乃至未来几年都必须重视的社会话题。好在,来自江苏青浦区武墩镇妇联用爱心呵护留守女童健康成长的做法,或许打开了一扇如何关爱“失势群体”的大门,但愿这一扇扇大门再也不要关闭。

广东东莞出动了6525名警察掀起了新年伊始的第一次大扫黄行动,成果显著,截至目前共查封12家,抓获67人。虽然在大部分民众看来这股来势凶猛的扫黄之风仍是治标不治本,但唯一敢肯定的是,这一声威确实让2014年的马蹄为之一震。

广东东莞刮起的这次扫黄大风让我们很容易联想起2010年北京的扫黄大行动,大批三陪女被当场查获,包括天上人间在内的娱乐场所被限令整顿。扫清影响社会进步的歪风邪气,自然是大快人心之举,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那些走进娱乐场所出卖肉体和灵魂的“卖淫者”在某种程度上讲,“失足”的背后也是不容忽视的“失势”。如何改造和教育,如何援助和引导,如何关爱和抚平,无疑是行动过后需要马上就做的社会工作。

“失势群体”或有万千理由,有经济社会发展甩下本不应该由他们负荷的沉重担子,有他们不得为之而又不得不为的无奈呻吟,也注定会有似乎不值得外人同情的表情砝码。但无论是被撞的老人,还是留守的女童,抑或是卖淫的妓女,被社会贴上“失势群体”的标签之时,也应当是社会伸出关爱之手积极拿出解决办法的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