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曾简笔泼墨精品《 牧骥归来 》欣赏

 小儒家 2014-02-10

 牧骥归来 

1848牧骥归来 镜框 设色纸本


作者 范曾   尺寸 70×68.5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2013年作
估价 HKD  1,800,000-2,000,000
成交价
  • RMB  2,268,375
  • HKD  2,875,000
  • USD  370,729
  • EUR  287,500
专场 中国当代水墨(I) 拍卖时间 2013-10-05
拍卖公司 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3年保利香港秋季拍卖会
款识:牧骥归来,癸巳范曾。
钤印:「十翼范曾」、「抱冲斋主」、「略通古今之变」、「高褱云岭」
说明 说明:此作品经范曾唯一指定鉴定机构「欧文风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鉴定为真迹。
自在之物 自由灵性
——范曾《牧骥归来》
一直以来,孔孟儒学和老庄哲学都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实践起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范曾的绘画即是通过「复归古典」的方式在追求这种老庄哲学倡导的逍遥而游、自由精神的境界。《牧骥归来》从画面本身正面阐释了「美」的观念,画中牧童与好马和谐共处的情景,正是老庄哲学和范曾的绘画理念体现,即「美」源于「和谐」,而非暂时、矫饰之美。笔法上以变化万千的线描予以勾勒主体,将人物和马匹结构和动势在空间产生的微妙变化也体现得极为到位。所谓「骥」是指好马,同时也寓意贤能者,这是范曾对古圣贤者和传统精粹的敬仰。相比李公麟纯以线描勾勒的马,范曾融入极强的西方素描造型能力,使其一跃李公麟平面化静态的马而变得跃跃欲试,但又不同于西方绘画中对象三维立体的视觉表现,而是「简」到极致,仅留有体现马匹重要结构和凸显画面节奏的面进行表达,更显示出了造型与本体美两者的高度统一。范曾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自在之物抒发着个人的自由灵性,以至其在坚守传统与发展革新中寻求到了一种艺术张力。
简笔泼墨的复兴与开拓
范曾作品解读
笔墨语言的自身解放
「简笔」与「泼墨」现都已被定义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古时南宋梁楷在继承李公麟白描人物画法的基础上,画风一变转为「逸笔草草」的减笔画法。同时将写意山水的泼墨画法引入人物画中,一开后世写意人物画先河。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精于简笔泼墨,尤以花鸟、山水为善。之后的任伯年在融合传统和西方造型方法后,摆脱程序化影响使简笔泼墨人物画异彩重放。如今,范曾在学习了近现代人物画的主流即以徐蒋为主的写实主义风格后突破局限,将传统线描和泼墨技法与徐蒋体系中严谨而科学的造型结构能力巧妙结合,并加以变法,使画面中笔墨这一绘画语言得以完全解放,并在复兴传统的同时拓展传统,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于古典人物题材中倾注了自身对时代的思考,从而在当代大写意人物画中独树一帜,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复归古典开新风
早在元代中国画就曾在赵孟頫的「古意」倡导下掀起了一场向五代北宋传统的复归运动。而这场运动也掀起了元代绘画的全面变革,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而进入当代,随着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的传入和影响,艺术中存有一种对自然的反叛和对美的背离的现象。基于此,范曾提出要「复归古典」,并从宏观视野出发直言「古典」是包含中西方在内的所有经典文明。这种复归古典的本质是要重建自然之美,这种倡导其实与范曾深厚的传统修养有关,老庄哲学中认为最为真实的美就是根于自然,范曾在对老庄哲学思想的深刻领悟上,又进一步提出要「弃绝矫伪,顺适天然」的绘画理念。《牧骥归来》、《桑麻絮语》和《归牧》画面便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作品的人物没有经过刻意雕琢,而是一种纯真不加矫饰的自然之美。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即是如此,他画中人物的自然之美已经摆脱了人物表象的具体刻画,具有本真性情。除此之外,「复归古典」背后承载着是范曾对当代人类现状的焦虑和现代科技文明快速发展下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一种担忧。从这一点来讲,范曾的「复归古典」比起赵孟俯的「古意」倡导以及西方的文艺复兴,多了一层人文主义的关怀。而这种反朴归真的本质追求和人文关怀精神正是当代艺术多元蓬勃发展中所缺失的。
知白守黑的无限空间
知白守黑原是出自于老子《道德经》中的言论,用于绘画上则有对一物象的描绘、画面中的疏密对比关系等演绎方式。范曾的简笔泼墨人物则在此基础上于画面中展示出了「黑」与「白」之间的无限空间。这之中其实是得益于八大山人画面的尚简笔墨和自由心灵的挥发,但他不只于此,而是将其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他于线描勾勒和大泼墨结合之中所寻求的是要达到一种「万物」的和谐。无论是古代神话人物题材的《钟馗神威》、《观世音菩萨造像》、《风风雨雨夹江来》,老庄著作谈及的人物《伯乐》,还是其它如《牧骥归来》、《桑麻絮语》、《归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都集中体现出他在回归自然纯朴的人物神态、洒脱的笔墨及清逸高洁的精神这一传统下对写意人物画所做的开拓贡献。首先,范曾使得古代人物题材具有了现代意义,钟馗、观音、达摩等都没有具体形象参考,这只能凭借范曾自己的理解,然而他依据自身深厚的国学基础赋予了这些造型神似而非形肖的姿态,引人共鸣。其次,范曾在传统白描和泼墨的绘画语言上加以拓展。其人物形象的造型方式是融合了蒋兆和式重结构的特点,但又不拘泥于此。最后,在传统「书画用笔同法」的理论上创造「以书为骨」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笔墨。将泼墨写意人物和狂草的本质几出一理,而画面中无论是人物的衣饰还是动态和情节性表现都显现出一种恣意的书写,从而颠覆了古代减笔泼墨人物绘画模式,使得笔墨本身展现出的「黑」、「白」拥有了更加自由的演绎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