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2014年药物研发的一些期待

 启启个人馆 2014-02-11

 1. 组合抗丙肝疗法

Gilead Sciencessofosbuvir2013年底上市,标志着纯口服anti-HCV成为现实,剩下就看能否实现预期的超级重磅销售额。然而sofosbuvir只对GT2GT3两个亚型纯口服,对于GT1GT4亚型仍然需要与干扰素联用。按以往anti-HIV药物的经验,多个药物组合往往优于单个药物,组合anti-HCV会如何呢?现在Gileadsofosbuvir+ledipasvirIII期)、sofosbuvir+GS-5816II期)两个固定剂量组合,都是NS5B抑制剂+NS5A抑制剂的方案。而Bristol-Myers Squibb/Johnson Johnson则有simeprevir+daclatasvir二联,Bristol-Myers Squibb/Merck也有MK-5172+daclatasvir二联,都采用NS3/4A抑制剂+NS5A抑制剂方案。对Gilead威胁最大的可能是AbbVieABT-450/r ABT-267 ABT-333三联III期),ABT-450/rNS3/4A抑制剂(r为低剂量ritonavir,改善ABT-450PK),ABT-267 是核苷类NS5B抑制剂,ABT-333是非核苷类NS5B抑制剂,该药对GT1型也能纯口服,而且SVR12达到惊人的96%

 

2. 癌症免疫疗法

癌症免疫疗法经FierceBiotech2013年十大抗癌药评选、ASCO2013年会Science杂志2013年度科学进展评选几轮炒作后,注定成为2014-2015年的医药头条。Bristol-Myers Squib放弃糖尿病业务专攻癌症免疫疗法nivolumab,有已上市的ipilimumab做后盾,已经立于不败之地。Merck2013年完成MK-3475I期临床试验,并且在FDA拿到突破性药物资格,这会儿竟然率先宣称在2014年递交上市申请,显然是要在II期凭借应答率数据走加速批准程序,该药能在2015年上市吗?Merck过去一直专注于小分子,单抗的研发能力其实并不强,在MK-3475上展现出的临床推进能力让人刮目相看。自Roger Perlmutter任研发总裁后,Merck不断裁撤化学家,招募生物学家,按Roger Perlmutter的说法“we need great biologists to identify where to focus”,MK-3475显然是Merck转型的关键。Genentechanti-PDL1单抗MPDL320A进度稍慢,药理上是否优于anti-PD1单抗还有待临床检验,AstraZenecaAMP-514是个打酱油的,暂时不去管它。另外我还看好ImmunocoreTCR疗法以及NovartisCAR疗法,Immunocore已与GenentechGlaxoSmithKlineAstraZeneca结盟,但这些研究还处于前期,真正炒起来估计得到2015年。

 

3. 新型降脂药

随着他汀类降脂药专利到期,心血管药物市场规模大幅下滑,从2011年的372.71亿美元降为2012年的286.44亿美元,而多个降脂新药如TredaptivedalcetrapibIII期临床失败也让人心有余悸。现在好的降脂靶点已经很少了,目前的目光聚焦在anti-PCSK9单抗,SanofiREGN727AmgenAMG-145PfizerRN-316都进入III期临床,试验规模都在20000例以上,虽然这三个药不指望在2014年完成III期,但阶段性临床数据还是值得期待的,只要不失败就有希望开辟立普妥之后的降脂新时代。

 

4. 糖尿病药物研发的谢幕篇

随着Bristol-Myers Squib放弃糖尿病业务,GPR40激动剂fasiglifam失败,第二个SGLT2抑制剂dapagliflozin上市,2000年以来的糖尿病新药研发算是告一段落了,一方面好的新靶点比较少,更重要的新药拥挤,市场潜力有限,付出与收益已经不成比例。在谢幕阶段,值得期待的就是一周用药一次的DPP-4抑制剂和GLP-1类似物,如omarigliptintrelagliptinalbiglutidedulaglutide等,都有进入后期开发了。MannKind的吸入型胰岛素Afrezza也在FDA的审批日程中,市场推广是否会步Pfizer的后尘还很难说,个人以为糖尿病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反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GLP-1类似物的减肥效果,Novo Nordisk利拉鲁肽有8%左右的减肥效果,向减肥转型也是糖尿病药物研发的一个方向。

 

5. 新型抗癌药

新型抗癌药主要是靶向药物,既然是靶向,就注定不是广谱,因此靶点会非常分散,药物数量会非常大,单个药物的市场规模则不会太大,总体来说靶向抗癌药会将整个肿瘤的总生存期延长一年左右。现在的焦点是,某个具体的癌症对应哪些驱动基因?怎么检测、分型?开发什么样的靶向药物?耐药后用什么替代?国内靶向药物研发集中在少数几个适应症、少数几个靶点,重复创新严重,宁人担忧。全球在研抗癌药数量非常大,在FDA2014审批日程中的有ibrutinibBTK抑制剂,新增CLL适应症)、idelalisibPI3K抑制剂)、ramucirumabanti-VEGFR单抗),而在FDA拿到突破性药物资格的则有LDK378ALK抑制剂)、palbociclibCDK4/6抑制剂)、daratumumabanti-CD38单抗)、entinostatHDAC1/3抑制剂)、ofatumumabanti-CD20单抗)、volasertibPLK抑制剂)、alectinibALK抑制剂)、dabrafenibBRAF抑制剂,新增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国内恒瑞的阿帕替尼应该在2014年获批,但从公布的临床数据上看,疗效与礼来的ramucirumab相似,但副作用却大得多,恒瑞与礼来真是死对头。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疑夕”。我的好几篇文章被转得到处都是,反过来有人指责我转载不注明,真是啼笑皆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