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一小时”有没有意义?

 光明顶馆主 2014-02-11
       自从2007年3月31日悉尼市民第一次集体熄灯一小时,“地球一小时”活动被推广到世界各地,逐渐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环保活动。2010年,这项活动在中国获得了33座城市的政府官方支持。随着参与城市和人口的增加,反对者的声音也更响亮了。与节能减排的目的截然相反的是,有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活动不但没有用,反而会造成电网损坏”。这短短的一个小时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个活动真有实际的环保意义吗?

       真相:“地球一小时”能减少的用电量主要是来自照明用电。据统计,照明用电量约占全国用电总量的12%,这其中也只有部分用户参与了熄灯活动。因此,在活动中减少的电能消耗量是微乎其微的。2010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后,从北京市电力公司了解到的情况是,电网负荷并没有出现较大减少。这就说明,虽然这一个小时期间耗电量的确会有所降低,但是靠“地球一小时”活动本身来实现大规模节能减排是不可行的。

       也有不少人担心,“地球一小时”参与者在同一时间开灯、熄灯,瞬时的电压波动很可能造成供电线路瘫痪。不过,这种极端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地球一小时”对电量变化的影响是微小的,它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同样是微乎其微的。

       结论: “地球一小时”活动本身起不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产生的不利影响也不像人们担心的那么严重。将这种节能的精神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减少能源的浪费,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