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城市期待新的公交模式

 吴邦鼎 2014-02-12

     王涛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一表述,对不同规模城市提出了差异化的交通发展策略,中小城市的城市交通也由此需要新的发展模式。

  确立公交新定位

  城镇化建设对交通运输提出的需求将是多层面、多类型的,交通运输的发展要始终坚持适应城镇化、服务城镇化的要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城市交通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程世东研究员认为,大城市以轨道交通或大运量公共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出租车、自行车等多种方式相补充的城市交通体系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定位就不一定适用了。

  由于中小城市的市民出行距离、时段、客流规模、道路宽度和路网密度与大城市差别很大,因而对公共交通的形式、运营组织模式等提出了与大城市完全不同的要求。程世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就是研究中小城市里公共交通的定位和功能,将这一城市交通体系中最核心内容确立下来。  

  保障非机动化出行环境

  “在大城市里,自行车和步行往往只是作为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的衔接,或者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方式,但中小城市平均3至5公里的出行距离,是最适合自行车和步行的出行距离,这意味着中小城市居民的这类非机动化出行,将比大城市高很多。”程世东说。   

  抓住枢纽“融合”的契机

  程世东指出,由于之前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的制约,不少大城市的综合客运枢纽融合度并不高,很多高铁站、长途客运站、公交枢纽等“各管各”,并未能实现很好的换乘。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中小各级城市之间还将建设数量众多的城际铁路站或市郊铁路站,在体制基本理顺、理念共识趋同的基础上,综合客运枢纽将在中小城市实现真正的“融合”。程世东认为,这时候就要充分吸取之前大铁路网建设时期的教训,抓住中小城市建设将建设城际铁路站或市郊铁路站的契机,将火车站、公交枢纽、长途客运站等一体规划、建设、运营,多种交通方式融为一体,真正发挥出枢纽的综合效能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