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污染天应急预案能否达效还须长期跟踪和评估

 昵称15773797 2014-02-12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平均霾日数较常年偏多27天。面对日益频繁的重污染天气,如何做好应急预案工作,将对公众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全社会关注。目前,各地应急预案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政府相关部门的专项实施方案有待补充,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有待加强,省级应急预案和辖区地市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有待完善等。
     相关报道显示不久前,南京市教育局发布中小学停课的应急措施,当地环保部门并不知情;天津市环保局发布机动车限行措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却不买账。这就折射出应急预案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和对预案执行监督的力度不够。应急响应措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大气重污染程度、缩短重污染持续时间,从而实现对公众健康的保护。制定和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是政府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的重要举措,我国《大气十条》明确规定,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重污染天气应急与长期改善是有机结合体,应急对长期治理有借鉴意义,应急可以说有治标促治本的作用。
       专家表示,预案制定了标准,各部门应该自觉自主启动预案明确的相应措施。而当前面对雾霾,一些地方表现出的部门联动混乱状态。环境保护部最近印发的《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应急级别、发布部门做了相应的规定。各地应该按照意见,完善自己的预案及其发布工作。重污染天气预案中的措施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应急对百姓健康产生了什么样的效益,应急中停产限产对经济产生了何种影响,车辆限行又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影响,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有长期的跟踪和评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