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ightroom照片导入优化指南

 一色惊鸿 2014-02-12


    奥多比开发Photoshop Lightroom的初衷是提供一种工作流程解决方案,帮助摄影师来导入、组织、编辑以及输出大量的图片,特别是Raw格式的照片。正如多数软件工具一样,Lightroom也允许使用者通过多种途径来达到这些最终目的。在本文中,我将向大家展示一种我觉得最有效率的Lightroom照片导入和组织流程。

   Lightroom是一个数据库驱动的应用软件,它将照片的信息存储在一个"目录(catalog)"中。安装完成后,Lightroom"目录"一开始是空的。使用者需要先将照片导入到该"目录"中,再对它们做出进一步的操作。将照片填入一个新的"目录"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机会,让使用者能认真思考如何管理自己的照片文件并建立一套可靠的、统一的工作流程。而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该如何以及在何处存储照片文件。

要有条理

    多数我们这样的用户都拥有一个日积月累的照片库,它通常是基于文件夹结构,并有着层级化的组织系统。可能有人会按照客户名称或是拍摄主题类型来用文件夹组织照片。还有人可能会不厌其烦地用以日期命名的文件夹来保存照片。或许也有人尝试过Peter Krogh所推荐的方法,就如同他在The DAM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采用"桶式"系统来将原始文件分门别类。亦或者,有人最终会将上述这些方法"杂烩"一番,弄出个不伦不类的系统来,或是任由照片分散于多块硬盘之上。

  Lightroom可以很好地根据使用者的意图来组织照片存储结构。需要注意的是,Lightroom"目录"并不存储原始照片,而是那些存储在某块硬盘或是可移动存储设备上的照片的链接,或者说"指针"。话虽然是这么说,但使用者导入照片的方式越是系统而统一,他们之后管理这些"资产"的麻烦也就越少。

    我所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在组织照片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应与期望实现的便利相称。对于许多摄影爱好者来说,只需要在导入照片的时候确保存储位置的一致性,并简单使用星级评分系统以及关键词标引系统基本就够了。但是对那些常常要销售自己照片的摄影师来说,严格地使用关键词系统来为照片分类非常必要,这样他们的客户才能够迅速地从数量众多的照片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类型。

少即是多

    不管你的最终目的如何,我强烈推荐在单一的"目录"中管理所有照片。实际上,这也是我处理自己照片的方式。不管我而是为了工作还是私生活而拍摄,每张照片都会被导入到同一个Lightroom"目录"中去。可千万别养成了用"目录"来区分照片门类的习惯。Lightroom提供了更好的工具来实现这一目的。但是,在某个特殊条件下——即在你试用预发行版或是Beta版的Lightroom时——我绝对会推荐使用另一个独立的"目录"。

Lightroom的导入对话框

    在Lightroom3以及更新的版本里,导入照片对话框(如下图所示)有了很大改进,使得整个导入过程更加简单明了、易于管理。用户可以在全屏模式下工作,并对任何类型的导入设定源以及目标文件夹。

    导入照片对话框让使用者能方便地为要导入的照片指定源(1)以及目标文件夹(2)。用户还可以点击"显示更多选项"按钮(如红框所示)来切换完整视图以及精简视图。

从存储卡导入照片

    用户可以(也应当)设置Lightroom的首选项,只要Lightroom处于运行状态,将存储卡或相机联接到电脑时导入照片对话框会自动打开。只要插入存储卡,导入对话框就会打开,自动选定了照片文件夹,并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存储卡的内容,为导入照片到指定目标文件夹做好准备。

     要设置Lightroom首选项,只需进入Lightroom菜单并选择"首选项..."在"常规"选项卡里,确保勾选"检测到存储卡时显示导入对话框"。这样,每次插入存储卡的时候,导入照片对话框就会自动开启。

    在Lightroom里,可为导入过程选择移动、添加(只添加到目录而不移动照片)或是复制照片等操作。但是在从SD/CF卡导入照片时,只有"复制"和"复制为DNG"选项可用。DNG是奥多比的开放式Raw文件格式。如果我处于拍摄现场或是当时很忙,我会先选择"复制",等之后有时间了再把导入的Raw文件转换成DNG格式。如果时间不是太赶,我会直接选择"复制为DNG"。

这是照片导入对话框的顶部工具栏。从存储卡导入时,只有"复制"和"复制为DNG"选项可用。

     尽管在照片导入对话框中,用户已经可以在导入照片之前对它们进行编辑,但这个阶段的首要目标还是要尽快地将照片从存储卡安全地导入到电脑硬盘上。

     在这个阶段,我甚至不会费神去浏览一下所有照片并从中筛掉那些明显的废片。还是先把照片都从存储卡导入Lightroom"目录"之后再决定是不是要删除部分照片吧。需要牢记的一点是,照片待在存储卡上的时间越长,丢失数据的风险也就越大。因为这时候只有一份拷贝,而相机存储卡都很小,不仅容易弄丢,还容易碰到读写错误的问题。从存储卡上转移数据越快,遇到突发数据丢失的风险也就越低,发现潜在的文件损坏等问题也会越早。

     在这张导入照片对话框的截图中,可以看到一些照片处于灰色不可用状态。这是因为在文件处理面板(下方所示)中勾选"不导入可能重复的照片"复选框时,Lightroom会在导入过程中忽略已经包含在"目录"中的文件。

    在照片导入对话框的"源"面板上,有一个"导入后弹出"复选框。勾选后,存储卡会在导入完成后自动弹出。这个选项在Mac上很方便,至少可以省去手动弹出存储卡的麻烦。这之后,我通常会马上把存储卡放回相机,并在新的拍摄开始前对其格式化。在相机上格式化存储卡比起在电脑上删除卡上的照片更加可靠。在相机里操作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因为它有助于预防文件损坏的状况发生。

文件处理

    在文件处理面板上,最好为渲染预览模式选择"嵌入与附属文件"选项。这样,Lightroom会使用导入照片中已经包含的预览信息来快速生成预览图,供图库模块下的网格视图使用,而这些快速视图之后会被更新替换为Lightroom生成的更大更精准的预览图。勾选"不导入可能重复的照片"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这能避免导入存储卡上已经包含在现有"目录"中的照片。


    这就是"导入照片"对话框中的文件处理面板。我个人推荐为渲染预览模式选择"嵌入与附属文件"选项,并勾选"不导入可能重复的照片"。如果想要自动为导入的照片创建备份,可以勾选"在以下位置创建副本"并选择备份位置。

文件重命名

    对于私人项目,我一般不会重命名照片。但是,我通常会为拍摄任务得到的照片重命名。要对导入的照片重命名,只需勾选"重命名文件"复选框并从下拉菜单(如下所示)中选择一个重命名模板。

    我更倾向于从模板菜单中选择"编辑..."来创建一个自己的重命名模板。这个选项会打开文件名模板编辑器(如右下图所示)。

     重命名不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有这个需要,我建议使用个人定制的重命名模板。

     在文件名模板编辑器中,我会选择"文件名编号后缀"标记来创建定制的重命名模板,这样在重命名的时候,就会使用到原始的文件名编号。

    在上图的示例中,我创建了一个定制的重命名模板,会包含原始文件名编号后缀。使用这样一个重命名模板,新名字中的四位数编号就会基于原始的文件名。我这么做是有确实理由的。如果每次你开始拍摄的时候都会从0开始计数,那么你"目录"中的多数照片恐怕都会以1-1000结尾。而使用这个定制的模板后,这个编号会不断累进。这时如果有客户根据文件名中的这最后四位数编号来找你要某张照片,你的"目录"里面很有可能只有几张照片有用这个编号。如果不用这个定制模板,则几乎所有照片都可能会有这个编号。

导入时的应用

     "在导入时应用"面板让使用者可以在导入的过程中对照片应用"处理"预设并添加元数据和关键词。我刚才已经声明过我的主张了:在把所有照片从相机存储卡上安全转移之前不要做任何编辑和调整工作。

    除此之外,我也不太喜欢Lightroom 4的自动调整色调预设处理出来的结果。这里需要指出一点,在使用最新版的Lightroom时,所有新导入的照片都会使用最新的处理算法2012版,这种算法引入了一种改进了的自动色调计算方法。如果该算法处理照片成功,那么结果看起来挺不错的。不过,那么多的照片,曝光设定很可能千差万别,这也就意味着我之后还得一张张手动去调。当然了,你在导入完成前也看不到任何照片处理后的结果预览。所以,我现在还在犹豫要不要推荐,因为自动调整色调预设现在看起来还不是个很好的选择。

    对于棚拍,我则会推荐先根据一张测试照片来创建一套合适的修改参数,然后将其存为定制修改预设,并在导入之后的照片时选择该预设来打底。


     "在导入时应用"面板上可以选择多种"处理"预设。我更倾向于将照片调整工作留到导入工作完成之后。

    但我也真心推荐在这个阶段使用"元数据"模板。我会使用预设将基本的版权信息和联系信息嵌入照片中。

    但是,我绝对认为在此阶段应该使用"元数据"模板将最少量的联系和版权信息嵌入到照片中去。在"元数据"下方的"关键词"区域,可以添加关键词来描述接下来要导入的照片,或拍照的场合和地点。但为了更好地利用关键词系统,在导入环节之后,最好再为每张照片添加更为具体的关键词。

目标位置

     如上文所述,决定如何组织照片结构会对之后照片"目录"的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已经想到了一个靠谱的系统,可以每次导入照片的时候建立新的文件夹。但是这也意味着在导入照片的时候需要多考虑一个问题(还得注意别在文件命名和文件夹层级结构上出错)。

    或者简单一点儿,每次导入照片时先把所有照片都复制到同一个文件夹。这种做法是所谓"工作流程文件夹"策略的一部分,该策略是Peter Krogh在他的The DAM一书中首创的。该方法非常合理——每次从存储卡导入照片都可用同一种方式来处理,而且这种方式还可以归纳为一种标准的导入预设。

        如图所示,在"目标位置"面板上我选择了大容量硬盘"Library-HD",勾选了"至子文件夹"复选框,并为新的子目录命名为"Import photos"。照片的组织方式也选为导入"到一个文件夹中"。

    依据工作流程文件夹策略,我们首先把所有文件都导入到同一个导入文件夹,将该文件夹作为"暂存区"。之后,便可在将照片转换为DNG格式之后将它们移动到DNG文件夹中,然后移动到"需要关键词"文件夹下,最后决定照片最终应该放在哪个文件夹里面。这种方式让使用者不必在最初的导入阶段就考虑该把照片存放在何处。

     这里给出一个示意图,可以看到导入步骤其实只是一系列工作流程文件夹中的一个。

    所有照片一开始都导入到了名为"导入照片(Import photos)"的文件夹。接着,照片在转换为DNG格式之后会被移动到下一个文件夹,随着关键词的添加,再移动到下一个文件夹。这之后,就可以决定文件最终应该保存在哪个文件夹中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Lightroom里面移动这些照片(与在Finder/Explorer中移动相对应),这样它们的位置就会自动更新到"目录"中。

    按照默认设置,Lightroom会建议把新照片导入到图片/图片收藏文件夹,而这个文件夹与操作系统处在同一分区。如果你在现场工作,还使用笔记本,那你多半也没什么选择。

    但是,如果你是在家或是工作室拍摄,电脑还有额外的硬盘,那么更靠谱的方式是把导入的文件存放在非系统分区上。这可以将操作系统的工作与硬盘读写活动分割开来。

    同样,最好也考虑一下Lightroom主"目录"和Camera Raw缓存文件夹应该放在何处。这两样东西会随着照片库的扩充而变大,最好还能存放在一块高速硬盘上。但是要记得,"目录"只能存放在一个本地而非网络存储器上。我个人偏好使用一块大容量SSD来作为主操作系统硬盘,并将Lightroom"目录"和Camera Raw缓存文件夹放在这块盘上

创建预设

    即便你的照片导入需求没多么复杂,保持一致的导入流程也还是大有裨益的。Lightroom还提供了导入预设功能来实现这一工作。点击"导入预设"右边的下拉菜单,可以选择"将当前设置存储为新预设"。这样你创建的预设之后就会出现在下拉菜单里了。

    这里展示了导入照片对话框的精简视图,可以看到上面介绍的导入设置已经被存储为一个名为"导入照片"的预设。一旦设置完成,每次导入照片的时候就只需要选择这个导入预设,而没有必要展开这个对话框或是对设置进行变更了。

    当然,导入过程的设置越复杂,预设的好处也就越明显。下图将展示如何设置目标文件夹面板,使得照片会自动导入到以日期区分的新建文件夹中。

 根据目标文件夹面板上的设置,照片将会导入到指定的大容量硬盘上并存放在名为"Lightroom Catalog"的子文件夹下。导入的照片还将分别存放在以年/月/日排列的日期格式创建的不同文件夹中,如图所示。

筛选照片

    在照片安全导入之后,最好先使用"图库"模块的"网格视图"或"放大视图"来将需要保留的照片和废片区分开来。至少,应该把最喜欢的照片用标记星级的形式区别出来。最好尽早完成这项工作,因为这时候记忆仍旧鲜明,哪些照片拍得最好会比较清楚。

    对于那些达不到星级水平的照片,我建议除非是明显的废片,否则不要删除任何照片,将这些片子保持在0星级水平即可。实际上,我唯一会删除的照片是闪光灯出错或是不小心按下快门拍到的片子。现在硬盘空间已经那么便宜了,就没必要像以前那样斤斤计较存储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你永远不能预料你曾经认为是废片的照片某一天会不会忽然变得有用了。比如说你可能曾经使用过包围曝光来确保获得一张曝光完美的照片。之后HDR技术出来了,使你可以使用所有这些包围曝光的结果来获得一张有HDR效果的照片。

    下面所示的夕阳照片是差不多10年前拍摄的,当时使用了Camera Raw 2.4来处理。可以看到太阳周围有恶心的色带,但是在使用2012版的算法处理后,结果看起来好多了,而这只是由于转换软件技术的改进。


左边这是张夕阳的近景照,使用佳能EOS 1Ds来拍摄。这张照片是2003年拍摄的,使用了当时最新的ACR2.4版来处理。

右边是同样的一张照片,只是用了最新的2012版算法来处理。虽然结果依然差点儿意思,不过至少可用了。而这张照片曾经是被当做废片的。

     我的意思是说,现在看起来很糟糕的片子未来没准会变得有用。

    另一个经典案例源于我在The Ultimate Workshop一书中展示照片润色时使用的一张照片,其中模特站在一张图案繁杂的壁纸前。客户希望我把模特散乱的发丝给处理掉。这可是个技术活,但幸好我实际上还拍了几张没有模特出现的背景图。用作闪光灯测试的照片本来很可能会被当做废片删掉,但是这时候就变成了非常有用的工具。因此,将其保留下来非常值得。

    我在"Adobe Photoshop for Photographers: The Ultimate Workshop"一书中用到了上面的照片。在这个例子中,用作光照测试的背景照片事实证明非常有用。只要将这张照片拖到要修改的片子上创建一个新图层,我就能以该图层为源来遮盖掉模特散乱的发丝。

总结

    要想更有效率地使用Lightroom,关键是要先建立起一套有条理的、统一的照片导入流程。不一定非要照着上文介绍的方法走,但是我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帮你完善和改进当前的工作流程。

    尽管"导入照片"对话框看似令人却步,只要花点儿时间事先把该设置的地方弄好,它能很好地解决照片组织管理的问题。可以将这些设置合起来存成一个预设,并在之后导入照片的时候都使用该预设。那时候,导入照片的过程就应该简单如是:插入相机存储卡,等导入对话框自动弹出,选择自定的预设,最后按下"导入"按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