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夜饭

 昌康 2014-02-13
     我记忆中的年夜饭是在家乡的热炕头上,一家人围座在一起啃猪骨头。家乡在穷乡僻壤,那时生活较为贫穷,没有那么多丰富的物资,在年关吃上一顿猪骨头,让人记忆犹新。年三十,父亲早早把木柴砍好,因为平时做饭都是用柴禾,很少用木柴,母亲砍好猪骨头,猪骨头是大个儿的,可能同西北人的性格相关。数量几乎是一头猪的骨头,因为家里人多,六个子女,两个大人,一年中就放开吃一次,需要量大。猪骨头洗净,等到天黑时下锅,煮上1个小时,小孩急盼,常常围着锅台,守望,等待,等待,守望,也有人等着等着就睡过去了,从梦中惊醒,忙喊,好了没?好了没?在煮猪骨头前,人多的家会先吃上一顿面条,防止大家不够吃。
    当猪骨头煮好后,一大盆猪骨头,端上热乎乎的土炕,放在炕桌上,一大家人围坐在炕桌的周围,昏暗的油灯照着,每人手拿一块,蘸一点椒盐,大口大口的啃,香气四溢。有时父亲会下手为大家分发,防止年龄小的吃不够,当数量少时,父母会少吃点,意思意思,尽量让孩子们吃好,我们做孩子的不会管父母吃得如何,一个“抢”字,美美吃上一顿,每个人知道,今天可放开吃饱,一年中再不会有这么好的饭了。当我们放开肚皮时,在一旁的父母一定是乐的,虽然他们不一定吃得饱,天下的父母心是那么纯。在那个年代,人们还为吃饱饭而努力时,能吃上一顿纯猪肉,而且是猪骨头肉,决不会为是否营养过剩而苦恼和多想。
    如今,父母不在了,我还延续着父母的一些传统,虽有改动,但还是会煮上一些大的骨头,数量比原来会少很多,还会有几样新鲜蔬菜,比过去丰盛多了,而当三人围坐在饭桌上,灯光辉煌,不会去抢,不会有很多的笑语,孩子也不会为了今天的吃的有特别而高兴,因为吃不再是奢望。反而是一种孤寂,猛然意识到,年夜饭吃的是一种人多,子孙满堂的家氛。年夜饭吃的是一种奢望,父母亲的理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