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棋相识也有约四十年了,从少儿时的嬉戏好奇,到青年时的争强好斗,再到中年时的比赛胜负,接下来应该是休闲感悟了吧。 棋(围棋、象棋)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既有棋经、指要、棋谱之类的经典之作,也有对棋人棋事的会声会影的描写记载。 最早有印象的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从偶然浏览到一段时间迷上《羊城晚报》一些有关象棋的报道:胡荣华、柳大华,十连霸、车轮战、蒙目盲棋,传奇式的人物故事让我觉得十分惊奇也非常崇拜。后来又接触到了围棋,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单骑御敌的“直播式”故事,曾使我们爱好者激动不已。 据记载,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对象棋也情有独钟,且具有很高的水平。朱国桢《涌幢小品》中记录了文天祥在游泳时与棋友下盲棋的情景:“文丞相嗜象弈……暑日喜溪浴,与周子善水面以意为枰,行弈决胜负,愈久愈乐,忘日早暮。” 文天祥在《生日山中和萧敬夫韵》写到: 山深不用结凉棚,风起江苹暑气轻。 处士林泉自今古,男儿弧矢付豪英。 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橘里枰。 一任苍松栽十里,他年犹见茯苓生。 告诉客人:来我这里祝贺生日,不必准备什么鸡鸭鱼肉之类的礼品;我平生最爱下象棋,若能与我对弈一局,那就是送给我生日的最好礼物。可见其对象棋的痴迷与偏爱。 我在省城进修的时候,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象棋古谱《梅花谱》,《橘中秘》,《适情雅趣》,且很快迷了进去。方寸之间,千军万马,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行到水穷,坐看云起…… 尤其是古谱中什么“桂子香飘、竹外横枝、江南春色、踏雪寻梅、江村渔火、误入桃源......”很多精巧的排局让我觉得真是“棋”乐无穷。” 《梅花谱》,棋谱成书于清康熙年间,著者王再越。原为手抄本,着法记录并不是现在的“炮二平五、马8进7”之类的方式,而是以字代替——棋盘上九十个位置,原作者用两段文字来作为棋子活动的行止:双方均从右边线河沿算起,直行五字,再自右向左。全文是: “论形势,两相当;分彼此,各参商。顷刻间化出百计千方。得志纵横任冲击,未雨绸缪且预防。看世情争先好胜似棋忙。” “整军队,排雁行,运筹惟幄算周详,一霎时便见楚弱秦强。九宫谋士侍左右,五营貔貅戍边荒,叹英雄勤勋立业类枰场。” 这也恰好道出了作者“棋如人生,棋如战场”的感叹。 大约十多年前,我沉迷于县城街头路边的棋摊,经历一段“占山为王,棋苦棋乐”的日子。棋乐,是说下棋时神游局内,静心决算,驰骋纵横,快意胜负,胜固可喜,败亦欣然;棋苦,则是说我沉迷棋中,排遣那些郁闷、伤感与烦恼的日子。而且,如果耿耿于怀,沉迷于胜负的话,有点像赌徒的样子,会有一种荒芜与颓废的感觉。 有棋友这样描述棋摊:“一杯浓茶摆在棋盘旁边,人往小马扎上一坐,便进入了车、马、相、士、将的世界。围观者不请自到,有手提着鸟笼遛鸟的回归人,有劳动了一天的外地打工者……这里没有职业的界限和身份的差别。常常是两个人下棋,多个人围观,观棋的人边看边支招,你一言我一语,很是热闹。有时,观棋的人围着一两层,后来的人要伸着脖子掂着脚尖才能看得到棋子。” “……常常在斜阳西照的时刻出来散步,并驻足于棋摊,体察和感悟市井人生。” 清朝袁枚在《春日偶吟》中这样描写观棋的场面与心情。 拢袖观棋有所思, 分明楚汉两军持。 非常喜欢非常恼, 不看棋人总不知。 古因观棋而咏者数不胜数。明代仁宗(朱高炽),在太子时期,酷爱象棋。当时曾命状元曾子启,赋《咏象棋》诗一首: 两军对敌立双营, 坐运神机决死生。 千时封疆驰铁马, 一川波浪动金兵。 虞姬歌舞悲垓下, 汉将笙歌过楚城。 兴尽计穷征战罢, 松阴花影满残枰。 而事后朱太子亦依“八庚韵”和上七律一首: 二国争雄各用兵, 摆成队伍定输赢。 马行曲路当先道, 将守深宫戒远征。 乘险出车收败卒, 隔河飞炮下重城。 等闲识得军情重, 一着功成见太平。 除了民间棋摊,古代文人雅士选择对弈(尤其是围棋对弈)的地方很讲究:明汪廷讷“筑园曰坐隐,堂曰环翠,欲偃息其间,日与逸人韵士追逐古今,徜徉弈局,亦胜事也”。且“与客手谈,林下一吸,清气逼人,世味洗尽。” 现在有了网络,我早已不再去街头棋摊下棋了。有两个qq号,原是给朋友申请的,后来朋友不用了,我就做了游戏专号,一个下象棋,一个下围棋,闲下来的时候,就到网上消遣一阵。或沉静,或冲击,或得意,或懊悔,或全胜而终,或逆转反复。而围棋与象棋相比,盘面宽阔、进程曲折、局面变化更具沧桑感。偶尔也会有很多围观的网友,但是网络上下棋似没有棋摊上下棋的气氛,不过网络上对弈、观棋又多了些文化气息:五味子、踏雪寻梅、梅园清风、亮剑、笑傲江湖、再上华山、大漠孤烟等,只看棋友的雅号就大有“处江湖之远”的感觉。 “人生而静,其情难见;感物而动,然后可辨。”“始以正合,终以奇胜。”棋可以推之于生活,生活也可以推之于棋。 棋是酒,令我沉醉;棋是诗,引我高歌;棋是禅,净我心境;棋是友,伴我秋冬。对于我来说,棋乐其实是一种清苦之乐——这正是:“一局未残双袂冷,人间胜概即蓬瀛。” 闲散之余,聊以此文与朋友共叙弈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