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论联】改变文风提倡短联

 云客阁 2014-02-13
改变文风 提倡短联【转】


  

 作者 刘进星

  最近,中宣部、中央外宣办等五部门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反映颇佳。目前,楹联界盛行的长联,我认为也应属于亟待改变的不良文风。否则,将使楹联这一国粹走向歧途。楹联以它短小精悍、上口易记和高度概括力、穿透力的独有风格,博得广大群众的喜闻乐见。近年来,人们的高水平对联作品,多数出现在各种征联中。纵观征联结果不难发现,在百花竞艳万木争春的同时,一股不良文风正在随着各地蓬勃开展的征联活动迅猛漫延。即楹联作品越写越长。调查显示,一些征联中,获等级奖的中长联与七言以下(含七言)的短联比例令人担忧。如:2011年某地国际春联大奖赛,等级奖的中长联与短联比例为19:3;2011年某地“建党90周年征联”评奖结果,等级奖的中长联与短联比例为15:1;更为甚者,2009年某地一海内外征联结果,等级奖的中长联与短联比例为26:0,且26副获奖的中长联中,单边30字以上有五副,其中单边70字以上一副。对联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在亿万户老百姓的家门及企业门、古寺名刹等风景名胜的门框和楹柱上的张贴和悬挂来展示它的魅力。这几十字的长联有多少门框能够张贴和悬挂?又有多少老百姓喜闻乐见?这样很难做到文化惠民。同时,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如果长此下去,对联这门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将因显不出对联的主要特点而黯然失色。究其原因,是获奖作品的中长联比例越来越大,短联的比例越来越小,导致一些人错误认为,只有写长联获奖的概率才大。所以,人们拼命往长联上用劲,而逐渐放弃短联,形成恶性循环。这无疑对楹联这一国粹的普及和传承蒙上一层阴影。当然,我说的不良文风并非否定长联,昆明大观园楼长联不也是联中佳作吗?但他在全国必定寥寥无几。

  去年9月,中国楹联学会孟繁锦会长在第二届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现在有一种倾向,对联越写越长,一副对联动辄几十字上百字,一些大赛获奖作品很难看到短联,这不便于以书法的形式把对联写出来为老百姓服务。孟会长的批评,无疑是要提倡短联,恢复短联在楹联中的本来地位。人们公认的我国第一副春联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单边仅五字。再如明太祖朱元璋为阉猪屠户题写的人称中国第一副行业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清圣祖康熙题岱庙联“帝出乎震;人生于寅。”单边也仅为四字。去年春节前夕,重庆市各级党委、政府为全市人民编春联、写春联、送春联500万副,被中国楹联学会总结为“重庆现象”,孟繁锦会长为此题联“一城纸贵;万户联红。”还有一些进入全国各级征联等级奖的短联如:河北韩进卿的“虎跃丰收岁;牛耕免税田。”湖北杨先瑜为孙中山铜像题联“中华医国手;民主奠基人。”广西林玉葒为廊坊八景征联之百顷荷塘题联“千亩莲香才入画;半塘苇韵已成诗。”山西扆军宣题鹳雀楼联“凌空白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美国吴克荣参加山西太原“五洲同春”春联赛“挥月飞船迎玉兔;穿山高铁壮神州。”北京项光来参加'“金都杯”征联的“常淘上品从砂里;每炼真身入火中。”等短联不都堪称联中精品吗?。让我们在楹联界改变文风中,从提倡短联做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