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课 《变迁的家园》

 真实着陆 2014-02-15
  • 课题 《变迁的家园》

    内容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课

    执教 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 狄云娟

    标 1、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2、了解、学习风景画的作画步骤和表现方法,尝试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有个性的家园,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指导鼓励学生观察感受家园的美和特点,以自己喜爱的工具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具 家乡溧阳的景观照片、橱窗展览板、投影片、范画

    学具 家乡景观照片、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工具(铅笔、彩色铅笔、钢笔、炭笔等)、并按学生自愿可带8K铅画纸。

    课前信息收集 能在生活中具有一双美术的眼睛,主要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下家乡溧阳的景观特色,感受家乡的变化。

    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家乡美

    由上学期学生参观了解的溧阳历史名人图片资料展导入,请同学自主将课前拍摄的家乡的照片上台介绍。

    你拍摄的家乡美景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教师介绍

    学生发现通过欣赏感觉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 学生展示介绍

    发现感悟

    二、家乡画 展示根据家乡风景绘画的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绘画风景画的作画方法和步骤:

    A、取景

    怎样取景:可以用取景框或者用手代替取景框来选择景物的一部分,对于自然景物,根据画面的需要可以有取有舍。先仔细观察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将家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不必完全写实。

    B、构图

    落笔时,注意留“天”、留“地”,整体饱满,主体物要突出。

    注意有主次(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使画面完整,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的景色特点;注意透视关系,观察角度是、俯视、平视还是仰视。视平线在画面上的高低位置是很重要的,“画面”上视平线低,就产生开阔的感觉;视平线高,则近景显得更为具体充实。这是根据需要来决定的。

    C、具体刻画

    (掌握好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表现空间感,一般来讲,中景主要用来刻画主体物,画得比较实,而远景是为了衬托中景,画得比较虚。掌握得好,有了虚实,也就塑造了空间感。)

    绘画工具不限。(通过不同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来表现不同的风格和美感。例如:铅笔、铅笔淡彩、毛笔、钢笔、炭笔、油画工具表现的油画等)

    D、调整修改 学生观察

    讨论

    发现

    归纳

    三、画家乡 教师讲解作业设计要求:

    1、请班中爱好摄影的一位同学和邀请的几名同学一起用他拍摄的有关家乡溧阳的风景照片来设计布置校园橱窗展览板。

    2、其他同学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根据自己带来的家乡风景照片尝试绘画。

    注意分层作业指导:基础好的同学画面内容可画丰富些,有困难的同学可删选主要景物画。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按要求绘画

    设计布置

    四、说家乡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部分学生的精彩作品,师生互评:

    A、画面的构图是否完整,透视是否正确。

    B、画面中有无细节的刻画,这些细节的刻画是否恰当,对画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家乡的建设是为了创造更美丽的环境,生活在建设的越来越美的家园和环境中,你想对我们的家乡溧阳、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

    3、教师小结 学生欣赏

    简要评论

    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

    说出心中想说的话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