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邯郸饮食文化溯源简介

 茶香飘万里 2014-02-15

  大名新闻: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区,西依巍巍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19个县(市、区),人口860万,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博厚的历史底蕴,大名丰富的文化内涵,优越的地理位置,构成了邯郸独特的人文环境和饮食氛围。邯郸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粟、家鸡和胡桃。出土的盂、支架罐、三足钵、壶等一批器物,是我国考古发现的当时最早的原始陶器。大名信息港这些陶器多是罐和平底器类,主要属炊煮器类,是针对当时谷类和蚌类的食用加工而被采用的。遗址中出土的小口长颈双系壶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质酒壶”。粟的耕作与加工,家禽家畜的饲养,酒的发明与酿造,以及炊煮陶器的使用,丰富和提升了人类的生活及饮食质量,使人类从此告别了饮血茹毛的旧时代,开创了早期饮食文化的新纪元,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邯郸最早的驿站出现在商代,这里当时是商王朝的畿内之地,从邯郸到殷都朝歌一线“皆离宫别馆”。到春秋战国时期,邯郸已逐渐发展成为黄河北岸最大的商业城市,市内肉肆酒肆星罗棋布,还设有多处接待各国使节的驿站和安排传书递简食宿的递站,这是最早的官办宾馆和招待所。那时,诸侯设宴,饮馔品种达四、五十种之多。 “美食之丈,目不能遍视,口不能遍味”,墨王对当时饮食品种之多作了十分形象的描述。据有关部门从“赵宫膳谱”中搜集整理的美馔佳肴就有百种之多,其中著名的菜肴有炮豚、炮胙、羊羹、脯、渍、修等。赵国时期,用动物油作为传热媒介已得到了广泛使用,如用柿干炸制而成的甜菜“炸天冬”即为一例。动物油及高热炸制法的应用,使烹饪技艺大大向前跨进了一步,不仅使菜肴的色、香、味得了到提升,也使菜肴的质地有了根本的变化。

  酒文化作为邯郸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业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邯郸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邯郸悠久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磁山文化时期,是中华酒文化的源头之一。早在战国之初,邯郸城西十里酒务楼泉水酿酒已初具规模,酒质甘冽清醇,名扬列国。司马迁的《史记》、《列传》,诸子百家的《庄子》、《淮南子》等古籍名典

  都记有邯郸酿酒与诸侯争霸、歃血为盟的历史故事,著名的“鲁酒薄而邯郸围”的典故,则是邯郸美酒千古流传的一段佳话。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龄等名士多次来邯郸寻古探幽,饱饮佳酿,留下了赞咏邯郸美酒的千古绝唱。

  瓷器的出现,不仅为邯郸烹饪盛器、餐具的更新换代、丰富款式、美化菜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大大提升了邯郸饮食文化的品位。南北朝时期,磁州窑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南景德、北彭城”,宋元时期已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磁州窑以粗犷、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创造了宋金元时期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特别是烧制的青瓷器,制作精湛,造型别致,实用美观。邯郸的瓷器,尤其是餐具至今仍享誉中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