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醉平江——吴侬软语听缠绵——清雅苏州

 风雅苏州 2014-02-15

 
 
假如用一座城市来代表一个朝代,

苏州,

古典雅致;

气质上,

它无疑代表的是明代。


不说吴门画派,不说昆曲传奇,不说星罗棋布的的园林,

单是苏州破落的小巷里,

枕河人家的房舍,

在颓废中,

透出的是久违的风雅江南。
 
 
站在审美的角度上,

苏州就像一幅文人画,

清雅,娟秀,宁静,

飞转于街头巷尾的吴侬软语,

给这片宁静添上一派灵动。


走进钮家巷的尽头,

平江路掩映于过去的岁月里。

清晨的平江路,虽不车水马龙,

也是有些热闹,

现代文明打破了古典的宁静。

而要当代与乡土能够和睦相处,

恐怕还要一些时候吧。
 
 

走过平江路,

不由得想起周庄,

周庄的古典已成绝响,

商业成了那里的主导。

平江路则中隐隐于不小的苏州城。

不知是上天的有意还是无心,

使苏州留下这一片水巷街道。
 
 

与平江路相比,

环秀山庄虽标注于地图之上,

却在名声上无法与拙政园,狮子林相比,

既然少一分热闹,那么就多一份寂静。

寂静得一如从前,

你不会怀疑,

这里一定会有几个文人在这里雅集。
 
 

走进环秀山庄的时候,

我能感觉到和时下不同的孤独,

园中没有其他闲人,

似乎天地园林都是自个的。
 
 
我也知道街市不过二十米开外,

可是一道高墙将尘世隔开,

大有一种天地之间我最大的感觉,

园子的主人就是那个时代的宅男宅女了。


在园子一角,

有一个长条形的天井,

我想起小时候,

在龙游徽派建筑的天井里,

看着高高在上的天发呆。
 
 
苏州的园林里,

除了这方天空可以对云外山河进行遐想,

池塘内的井,

用地下水的方式,

连通太湖长江,

乃至东海。


走入昆曲博物馆,

完全是个意外,

昆博在平日里很是冷清,

虽不收门票,

依旧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但到了周日的下午,

这里居然很神奇的车水马龙起来了,

观众有从沪上,白下,钱塘来的,

年老与年轻对半分,

中年人倒很少见。

 
 
不过最令我们惭愧的是,

居然有日本人在听。

他们比谁都早到,

虽不懂中国话,

可他们却听得很认真。

 
 
我们动不动说中国文明如何如何,

我们当草的却被他们当宝,

例如针灸,西方人连野生动物救治都用针灸疗法;

我们却要高喊取消中医。

看了昆曲的局面,

我不知道我们的文化审美是否和祖先比有很大倒退,

而不自知。


昆曲演出,

有《西厢记》《十五贯》《牡丹亭》。

唱声如同金玉,带着唐诗宋词的音乐元素。

昆曲难唱,

难在呼吸之间,一个字要唱半分钟到一分钟

中间有换气,

却听起来象一口气里唱完的。
 
 (《牡丹亭》中 幽媾 一折)

在一座园林中,

如果是一人吹笛一人清唱,

那自是:

雅丽吴声

天籁之音

响彻天外。


——————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