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禅瑜伽重视双盘?(修改)

 昵称7614349 2014-02-17

双盘有多种名称,最代表性的是"双莲花坐"、“结跏趺坐”。 

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瑜伽石像、寺院中的佛像、西藏的唐卡画像大多采取双盘的姿势;南华寺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士的肉身,也是双盘的姿势;佛经中,我们经常能读到佛陀和菩萨们讲法时“结跏趺坐”。

龙树菩萨也很强调采取双盘的姿势修禅,他在《大智度论》的第7卷里提倡“双盘打坐”的重要性: 

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坐法。……

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尤憂怖……

见画跏趺坐,魔王亦愁怖,何况入道人,安坐不倾动。 

这些都显示出瑜伽、禅宗、密宗对“双盘打坐”的重视程度。修禅的人采用双盘姿势,就好像摇之不动的双盘的佛像一样。

 

我们并不是说不经过双盘,不可以成就“三摩地”,不能得到“解脱”。

如果修行者已经超越了三界,悟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能够逍遥于“色空不二”的境界,就不再受双盘这个形象的束缚了。

为什么呢?

对他来说一切“形象”无不是“双盘”。

 

 

瑜伽和禅修都强调打坐的姿势要“稳固”,双盘无疑是所有盘坐姿势中,令脊椎最稳固的姿势。修行者盘坐时间越长,越进入深层的冥想状态,产生的境界越多,越需要“身体的稳固”和“气的顺畅”。在长时间的静坐中,如果稍不注意,身体很容易歪斜或轻微的摇晃,使“气”不稳定,这些是“禅定”的障碍。

坚持双盘,虽然非常困难,却能同时得到调身、调气、调心的效果。

 

在刻苦练习双盘的过程中,身体表面的浊气病气、经脉中的浊气病气、心理问题与身体交互形成的负面能量都会相继释放出来,人们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1分钟像100分钟那样漫长。

在这个过程中,练习者会亲身体会到“身、心、气”的关系,亲身了解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状态,从身体上经历“苦”、“无常”、“喜乐”、“空性”。练习者会亲身了解到,他们认为“心”的解脱与“身体”无关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如果“身”和“气”没有完全调理好,其实很难进入深层的冥想,得到“禅定”。很多修禅的人,都能在短时间的打坐中得到一些“喜乐的悟境”,甚至于“安住”,但如果长时间打坐,“身”和“气”的问题还没处理好,不能“入定”,很快就会从那种“喜乐和安住”的境界里退出来。

 

所以我们提倡:平等的对待“身”与“心”的修炼!用练习双盘的过程,来验证自己的心灵是否还存在对抗。如果,您因为疼痛而抗拒双盘,那就是生命中还存在着“对立的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