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随笔札记(十五):勤俭持家好母亲

 杏坛归客 2014-02-18
随笔札记(十五):勤俭持家好母亲     我的母亲出身于清贫之家,姥姥是农家之女,嫁给姥爷后也是过的贫苦日子。最艰难时甚至到过“家无隔夜粮”的地步。但自从有了我母亲后姥爷的营生开始顺了,因此给我母亲起个小名叫“贵金”,后来又起了大名叫“刘素培”。

    虽然生活有好转,也只是顾住温饱而已,所以母亲从小就学会做家务:做饭洗衣女红针线无所不精。母亲聪明好学,七岁学做针线,九岁就会裁剪会做大人的衣服了,是姥姥持家的好帮手。每年到了秋季姥姥都带母亲回乡下的家捡些秋菜,不过是些芝麻叶、红薯叶、萝卜缨、芥菜缨之类,都是农家不稀罕的东西她们收起来带回城里家中,晒干后储起来以备漫长的冬春之用。因此母亲小养成了勤简持家的好本领

    母亲九岁时姥姥又生下一个儿子,此后一切家务基本都是母亲干,姥姥更离不开母亲了,直用到母亲已十九岁了还没出嫁,在那个年代已经是老闺女了。这才经人说合嫁给了我父亲做“填房”,那之前父亲的原配因病过世了,母亲一过门就做了四个孩子的继母。但凭着心地善良又在娘家锻炼一身管家的本领,所以即使父亲常年在外,她也把家管的停停当当,家里家外都不落闲话,从不让奶奶和我父亲操心。

    随着我们兄弟姊妹相继出生,家庭负担日渐加重。从祖上分得的一百多亩土地收成好时尚可自足,遇到年成不好还得买口粮昵要用父亲薪资补贴家用,更需要母亲计划周全操持得当。母亲常讲:吃不穷,喝不穷,打发不到一世穷。过日子比树叶还稠,不可糟蹋天物,細水才能常流。所以我们兄弟姐妹从小都不敢剩饭,更不敢扔吃的东西,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

    每年母亲都把一年分到的粮食计划好,小麦和杂粮搭配着吃。麦收后吃三个多月的白面馍,过了八月十五就換成花卷馍。到红薯下来就和粮配着吃,留下小麦过年用和平常吃面条。面条也是杂面,一半小麦三份高粮两份黄豆一起磨出的面,叫“擀汤面”。汝南不产米,合适的地块可以种些旱萝稻。米是淡红色的,很好吃,但产量低,种的少,只是改善生活时才做顿干米饭。谷子碾成小米大多熬稀饭吃,有时候也做小米干饭。有时秋季遇水灾,涝后就抢种一季乔麦,磨成面也很好吃,粘粘的。那时粮食产量很低,我家人囗多,孩子又都在上学,若不是母亲的精打細算,是很难维持一家生计的。

随笔札记(十五):勤俭持家好母亲
                 随笔札记(十五):勤俭持家好母亲

    母亲不但在主粮上有计划,在副食上更是用心调剂。家里在柴草大院的空地上开了一小块菜地,经常种些各样小靑菜,供日常下锅的菜叶用。还自己在家生绿豆芽和黄豆芽,平常除了买些豆腐外,很少买别的菜。秋季到了母亲还娘家习惯收集过冬干菜,先把打的芝蔴叶用水焯后晒干储备,待到红薯叶经霜打后也收集了,把叶和小梗也用开水焯了晒干备用。萝卜缨子和芥菜缨子都切下用细麻绳穿成串晒干,挂在仓房里。这些干菜备冬春季包菜包子和炖菜的配菜。其他还晒有干豆角和南瓜干。萝卜,大葱用土埋起来。戒菜切丝腌成咸菜,还腌有糖蒜、蒜苔、咸鸭蛋和腊肉。有了这些准备,即使家里突然来客也不用出去买菜。夏天母亲还晒甜面醤和豆瓣醬,冬季捂豆腐乳,一年四季家里都不缺小咸菜。

    秋天分到的红薯储在窖里,可吃到接着新麦。家里还养着两口猪和十几只鸡,鸡蛋也可自足。家有一盘磨,除供自家磨面外还借给亲邻。并不收费只收一份磨底粮就行了,每次约有二斤多粮,再配些糠与干草养驴和两个猪。猪到过年可杀三百多斤肉,过年吃一半,腌一半腊肉,供一年之节庆待客用。平常家里以素菜为主,每周改善一到两次生活。年和节母亲都很重视,一定让家人和儿女们都吃好过好。

    母亲不但在吃喝上节省谋划,在衣、被、鞋、袜上也都是自做針织。乡下分回棉花后就把最好的棉花弹好请两位老年妇女到家纺线,要从秋冬纺至春天来临。纺好后线送到染坊染成深兰色和浅兰色,然后请上蔡县的织布师父带机子来家织布,这些织布师傅一般都是男的,很少有女人。用几种颜色的线搭配织成大、中、小不同的方格布和条条布,做一家人的床单、被面、内衣等。白布织的最多,织成后要送染房染成浅兰色做被里,不用白布做,为的是耐用好洗。除外穿衣服的布是买的其它都是用自家的土布。

    孩子多穿鞋费,做鞋更是母亲的辛苦活。母亲把旧衣、旧被单撕成布片,大块的用浆糊打成鞋底背,小碎块叫“铺衬”,也可墊鞋底用。为了鞋底好納还用细麻丝打成麻的鞋底背,整多层后用粗线绳纳成鞋底。鞋面布是买的。二哥三哥上大学后才买双皮鞋穿,父亲平时也穿的是母亲做的鞋。

    家里人多洗衣也是一大开支。那时有了肥皂,人称“洋碱”,价格很贵。母亲就用灰泡的灰水泡洗衣服和床单被单,因柴灰水里有碱分。棒棰是洗衣必不可少的,捶布石更是家家必备之物。我家有一方大白石作捶布石,洗衣后用它捶平衣物平时则是我们姐妹抓子、下棋、玩“散窑”游戏的好去处。

    母亲还很爱洁净,每天都把屋内外打扫干净。家里的两个茅厕和一个灰池每次用后都用柴灰或土盖上,定期还用石灰消毒。待乡下佃户来拉肥时带一车黄土垫厕,肥料起回去上地用。每当下雨前母亲都叫家人再打扫一次院落,雨后显得干净。

    由于母亲勤俭又计划周到,家里的日子过的丰实而平静。她不准小该子吵架骂人,更不准外出显摆。她老人家常说人往前过路是黑的,不可说过天的话,做过天的事,要怜老惜贫。母亲讲小时候她在娘家时姥姥叫她烙油馍,只烙一个馍,不让她爷爷知道。她心里可怜爷爷,又不敢不听母亲的话,就把油馍做成长圆型,烙好后从中间切下两条悄悄给爷爷送去,再把油馍切四块端给父母。后来被姥姥发现,骂她偷吃嘴她为了爷爷不受气也不辩解。母亲一生勤俭过日子的作为对我们兄弟姊妹影响很大。我们成家后都能恪守家风,影响和教育下一代。

    一生操劳的母亲养育了十一个儿女。大哥和三个姐姐虽不是她生,却是她一手抚养长大。她过门时我大哥八岁,大姐五岁,二姐三姐是双生女还不到三岁当时才十九岁的母亲一下子就当了四个孩子的娘。母亲心宽气量也大,她过门后奶奶让我大哥喊母亲“妈”,可大哥不肯,只叫“母亲并不生气,她体谅哥姐小小年龄就没了亲娘的苦而不计较,对哥姐更怜惜疼爱。给大哥娶了亲,又把三个姐姐打发出嫁,个个成家立业是很不易的。大哥和姐姐们对母亲都是又孝顺又敬重。我们姊妹七人四男三女出生后,也都跟着大哥叫母亲“婶”,所以母亲一生养育了这么多孩子却从听过自己的孩子叫声妈。晚年的母亲说到这些也只是淡然一笑。民国后新学校多了,家里并不重男轻女,男孩女孩都一样供养上学求知。后来除了我们小弟妹上学,二哥三哥还同时读大学,家里花费是很大的,全靠母亲勤俭持家,才使一家人不但衣食有继儿女还都接受了文化教育,后来成为有用之才。


                                  2013年5月10日又石手书

随笔札记(十五):勤俭持家好母亲
           随笔札记(十五):勤俭持家好母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