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父亲母亲(三)

 乐乐1108 2022-10-04 发布于上海

编者按:这篇《我的父亲母亲》,记述了一对勤劳、朴实、充满智慧的父母,用微笑面对生活,用大爱养育子女的温馨故事。读着那些质朴的文字,熟悉的家教故事格言,仿佛听到了我父母的教诲,看到了自家亲人的样子,联想到倪萍说的她的姥姥语录,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不识字,却都让后人受益颇多,不能不让人由衷敬佩,深深思考.....

               全家的守护神,母亲

                          作者忆萱

      母亲是勤俭持家的能手。她常说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必受穷。60、70年代,中国的农村家庭都不是很富裕,再加上我们家人口多,更是勒紧腰带过日子,但我们全家人都能感到惊奇的是,大嫂、二嫂结婚,母亲居然能拿出7、8袋小麦、谷子做彩礼。母亲说,今省一口,明省一口,日久天长不就省下了,就在老父亲去世后,母亲是吃“公粮”的,就是说靠我和大哥、二哥供粮、供钱生活的,中间三弟结婚就是我帮衬一些其它都自理的,可到她老人家去世,我们才发现母亲节余下有两大瓮谷子、一大瓮小麦,这是给三弟的结婚彩礼,没用上留下的,这让我们姐妹几个更加敬佩秉承母亲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图片

     母亲是敢想敢干的创业者。大哥初中毕业,姐和二哥因为文革间断了学业,1967、1968年都回到农村务农。在那凭工分年底分红的年代,加上老父亲一家4个劳动力,这在农村算是很厉害的。听大人说1968年底我们家扣除各种费用,分到了200元的红利,这在我们生产队里分红是最多的家庭。一个工分8毛钱。就这样的家底,母亲就与父亲、兄姐商量着拆除破旧房,盖三间窑洞,全家都震惊了。父亲说:你母亲真敢想。几经讨论,家庭意见达成了一致,就上生产队会上讨论,当时大哥才18岁、姐15岁、二哥12岁,有些社员担心我们家盖起窑洞,还钱无期,但生产队长王黑眼讲了我家的劳力优势,打消了社员们疑虑,做通了社员们的思想,一过春节拆房盖窑,轰轰烈烈、热火朝天就开始了。我们家老院还有两间北房,平时做储物室,这时派上了用场,父亲带领哥姐盘了土坯通炕,我们住进了北房,大哥、二哥住在乡亲家。

    这里还有一段插曲,大人们都在忙着盖窑干活儿,有天母亲叫我烧火熬米汤,等晚上开饭时发现米汤清汤寡水,这时才发现我放的是谷子面不是小米,害的全家饿着肚子等着重新做饭吃。因为父母亲的为人处事善良纯朴,好多乡亲无偿帮忙干活,不长时间,三眼窑洞主体就盖好了,父亲竖着拇指夸母亲的主意好,剩下的担土垫顶、室内挖地窑、抹墙等等这些活儿,都是父亲带领我们兄弟姐妹自己干出来的。我从小的参与性特强,虽然才8、9岁,但硬是跟他们一起参加干活儿,大活干不动,干些力所能及的小活儿。1969年底,我们就住进了新窑洞,大哥、二哥也不用到乡亲家借宿了,大哥住北窑,二哥住南窑,我们跟父母住正窑。短短三年,我家就还完了外债,还有了份结余。那时候每年冬天,哥姐们都到张河湾或西跃渠工地干活不在家住,只有母亲、我和三弟在家。窑洞冬暖夏凉,很是好住,没事时我依在母亲身旁,母亲问我,你知道为什么非要盖新窑吗?因为你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以后要结婚的,没新窑连媳妇也找不到,母亲想得很远。

图片

母亲是包容开明的融合剂。母亲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家没建窑洞前,主房院北边有一块空地,我们叫圪栏,后边是高墙,高出房顶一米多,高墙与北房围成的空地,平时种些蔬菜。我记得有很大、韭菜、芫荽、洋姜、靠近主房与高墙角长着一颗石榴树,每年八月十五,母亲让我们摘下供月公公后我们才能吃。平时父母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就把我们锁在家里,安全才出工。父母一走,大哥背着二哥,大姐背着我,按着大哥的指示,大姐背着我前爬,大哥背着二哥后顶,借着石榴树和高墙的石头爬上房,房上一米多高就是街道,就去外边玩了,等着父母快下地回家时,大哥总指挥就叫我们原路返回,有时父母下地了,大哥就当导演,用铁锅上的黑沫和红纸做颜料抹在脸上,化妆成各种验谱,哥姐们穿上父母的衣服做长袍,甩着长袖扮演古装戏里的人物,将被子搭在搭衣服铁丝上做幕布,炕做舞台,唱起了大戏,这些其实父母都知道不捅破,只要不出事就行。有一次我与同村董成员在邻家房顶上为争流水槽玩,他不慎将我推下近三米高的院内昏迷过去,母亲听到极其微弱的喊声,像我的声音,急忙跑去抱了回来,围观的人嚷嚷着要去成员家理论,而母亲关心地问我怎样,得知并无大碍时说,孩子没事就好,不要去找人家麻烦了,吃亏是福,与人打交道,永远是谦让为先、和睦相处。

     母亲是处理婆媳关系的典范。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村里的人都说父母亲好福气,处理的关系三个儿媳妇象女儿一样。母亲的理论是:儿媳们都还年轻,嫁到咱家就是自家人,咱得亲近她们,谁家的锅碗都有磕碰的时候,我比年轻人经的事多,忍忍让让就过去了,尤其看到孙子、孙女绕膝玩耍,开心的不得了,今天帮老大照顾小孩,明天给老二做家务,无怨无悔搞服务,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想让儿孙们过得幸福美满,婆媳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忙,其乐融融。在我看来只有儿女不理解父母,没有父母不疼爱儿女的,母亲50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当时我正好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天天忙着准备上学的行囊,母亲默默地帮我准备被褥及过冬的衣服,就没有设身处地的去感受母亲的心情,也确实缺心眼,母亲说当时父亲去世了,最听话的小女儿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哥姐们都结婚各有家庭,心里很沉闷,有次大队的大卡车要到天津办事,母亲随顺风车到学校看了我一次,我带母亲参观了学校,介绍了情况,又到古莲池,保定商场、照相馆游玩了一圈,留下我和母亲珍贵的照片。看我在学校一切都好,心才安顿下来。

图片

    母亲是知足常乐的福星。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就自觉分担家中压力,与大哥、二哥共同赡养老人家,供济三弟上学。但她总是说:我老了用不了多少钱。我当时从内心下定决心,一定让母亲晚年幸福,只要市场上流行的布料,就给母亲做新衣服,有好吃就让母亲尝个鲜。我成家后,从老家请母亲到县城帮我操持家务、照顾小孩,为使母亲开心,我就带母亲和女儿一起到北京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等地旅游,还到正定坐飞机,母亲特别高兴,说咱村好多人没出过北峪口,没见过火车,我不仅坐了飞机、坐了火车来到北京,还登上天安门,这辈子活的够本了。

    兄弟姐我都已成家,操劳了大半辈子的母亲本该享受天伦之乐,却在1997年的一天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母亲摔倒处于昏迷状态。顿时有种天崩地陷的感觉,马上电话请医院心脑血管专家、院长李益民回家出诊,经诊断是蛛网膜下出血,正处出血阶段,不易移动病人,益民哥给村里医生拿出治疗方案,马上原地救治。治疗一段时间稳定后,我和大哥、二哥带着母亲到省二院、县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依旧按益民哥方案进行。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直至卧床不起,最终母亲怀着一颗不舍的心离开了我们。

图片

   又一次感受永无相见的分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痛苦、无奈!在死亡面前,我们显得多么的渺小,无尽的泪水挽不回母亲的生命。我失去生我养我爱我疼我的父母,从此我成大人了。

     仿佛间我看到了风里来雨里去,迎酷暑冒烈日,无怨无悔、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劳动着的父母的背影。父母没留下多少物质上的东西,但父母留下最珍贵的遗产就是他们勤俭持家、朴实无华的精神财富,感谢我的父母给予我纯朴善良的品质,使我一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勇敢的面对一切,真诚地对待每个人每件事。真是子欲孝亲不待,在她老人家能够轻轻松松享清福的年月离我们而去了,亲爱的父母,你们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操劳的一生、无私的一生,千呼万唤不应的父亲母亲,我还有好多话想跟你们讲,还有好多的孝未尽,我从内心疾呼,父亲母亲我想你们,母亲父亲我爱你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