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温传统文化感悟人生修养

 昵称459990 2014-02-18
 有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一个人鼓掌的速度,就是他成长进步的速度。” 你乍一听好像这鼓掌跟成长进步没什么关系,可是你仔细想想,一个人的掌声,跟他的心态有没有关系?跟他的状态有没有关系?跟他的胸怀有没有关系?跟他的修养有没有关系?所有这些,跟他的成长进步有没有关系?我们今天要讲修养,一个人的掌声,其实正是他修养的一个表现。
    中国人自古就非常重视人生修养。古人把修养分成两个部分:“修身”和“养性”。
    春秋时期,楚庄王问谋士治国之道,问了三次,得到的答案都是修身。楚庄王说,“我问治国,何言修身?”谋士答:“不能修身,何能治国?” 其实谋士说的非常有道理,不能修身怎么能治国呢?那么,对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是不是也可以说一句:不能修身,何能为官?
    修身,来源于曾子所著的《大学》。大学里边把人生的追求分成了八个层次,或者是八个步骤,它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共是八个层次,修身是其中的一个层次。
    格物,就是研究事物;
    致知,就是通过研究事物来获得知识;
    诚意,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真诚,都要认真;
    正心,就是要使自己的心归于正,怎么才算是正呢?你得符合社会规范;
    修身,就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
    齐家,你修身了,才有可能让你的家庭幸福和睦;
    治国,就是治理国家;
    最后是平天下,因为中国过去没有一个严格的国家界限,认为天下都是一体的,咱们中国居于天下的中心,为什么叫中国,跟这个都是有联系的。
这是说,人首先要学习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自己道德的提升,道德提升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三部曲,先学习,学习是为了修身,修身最终是为了肩负社会责任,所以在这八个层次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修身,修身是根本。所以,《大学》里面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是修身的来历。
    养性,出自《孟子》,“平其心,养其性”。就是要涵养自己性情的意思。孟子也提出养浩然之气的主张,说有一种气至大至刚,叫浩然之气。现在,咱们共产党人也讲正气,实际上就是指这个浩然之气。
    中国传统文化,大致可以分成儒释道三家:
    儒,就是孔子的儒家学说;释,就是释迦摩尼的佛教;道,就是老子的道家学说。这三大思想体系,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儒家文化,早已经被世界所公认。1984年,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了人类十大思想家,谁排在第一位?孔子。
    1988年1月,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举行了一次聚会,会后发表了一份宣言,宣言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回首2540年前,去寻找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这些科技精英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宣言?其实意思非常明确:科学技术越发达,越需要人类道德的提升。否则,发达的科学技术会毁灭人类自己。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儒家文化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1993年,在美国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把孔子的一句话,确定为全球伦理的底线和黄金规则。哪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说你自己不愿意干的事,你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儒家文化早已传遍了世界,但是它在中国的传承却历经磨难。历史上有焚书坑儒,暂且不说,五四运动以后,传统文化成了封建的代名词。建国之后,传统文化的日子仍不好过,文革当中更是惨遭屠戮。还被林彪拖累了一把,林彪逃跑摔死之后,发现他的卧室里挂着一幅字:“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 说林彪继承了孔老二的衣钵,要搞复辟倒退。随后在全国开展了一场“批林批孔”运动。要批判孔子,大家就得知道孔子的言论和主张。可是,中国建国以后并没有宣传过儒家思想,甚至很多年轻人当时都不知道孔子是谁。大家就得现学,学《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斗争史》,学得好的还到处去讲,当时叫讲用。结果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孔运动,客观上变成了一场学孔运动,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儒家经典的。
    经典毕竟是经典,打不倒,批不烂,越批越传承。今天的人,想有大发展大进步的话,一定要读点经典。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经典一丈。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儒学的特点是,它的鬼神观念不强,他只关注现世,死后的事情一般他不怎么想。在孔子之前,商朝的时候,中国人是非常迷信的,非常信鬼神。比如说,甲骨文,甲骨文是干什么用的?就是过去占卜,相当于现在算卦,完了以后的那种记录,刻在龟甲兽骨上面,就是甲骨文。
    孔子并不太在意鬼神的存在,有弟子问他,人死后是什么样?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活着的事情你都不能全知道,你怎么能知道死后的事呢。他还说,“不能侍人,焉能侍鬼”。说你连人都侍候不好,你能侍候好鬼吗?更重要的,孔子说过,“祭神如神在”,这是孔子的原话,他说咱们祭神的时候,就只当神是存在的。这句话恰恰说明,孔子认为这神并不存在。不然他就没有“如”这个说法了。
    孔子的这种无神论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儒学它是一种进取的学说,它讲究特别高的目标追求,就像刚才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把人生的目标定的非常高。《左传》里边就提出,说中国人的理想,“泰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说你要想生活的有意义,你有三个层次:
    第一是立德,什么叫立德?就是成为后世模仿的楷模。
    第二是立功,立功就是出将入相。出将,就是当将军;入相,就是当宰相,现在来说就是当总理。
    第三是立言,就是要著书立说。
    这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讲的是做人,立功讲的是做事,立言讲的是做学问。可见,儒学给人定的目标是非常高的。
    那么,我们应当怎么样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来提高个人的修养呢?
    首先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修身先修心
    《大学》里讲的人生追求八个层次,修身之前要正心。孟子讲:“平其心,养其性”,也是说要先平心,才能养性。就是说,修身首先要修心。修得良好的心态,是人生修养的重要基础。那么,现代人需要修养什么样的心态呢?
    一是要有乐观的心态  修养的核心,是要寻求心里的平衡,这种平衡主要靠自身的心态。
人的心态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乐观主义者,一种是悲观主义者。实际上你仔细考察就会发现,乐观主义者并不一定比哪些悲观主义者的处境好,这关键是一种态度。真正的乐观主义者,他99次失败,有一次成功,他也会在成功当中得到快乐,甚至连续100次失败了,他也能够在对希望的憧憬当中得到快乐,这是乐观主义者。
    真正的悲观主义者是什么样呢?他99次成功,有一次失败他就精神崩溃了。当然这两种人的比例都比较小,人往往都是游离于这两者之间。你是趋向于哪一个极端,你就是哪种类型。
    乐观主义者,往往得到的快乐会比较多。佛教的《百喻经》里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老太太整天哭,为什么哭呢?他有两个女儿,一个买伞,一个卖鞋。这老太太眼睛都快哭瞎了,最后找到一个老和尚,老和尚问她为什么老哭啊?老太太说,一下雨我就想起我那卖鞋的闺女,她肯定卖不出去,赚不着钱,她吃不上饭,我就哭。要是不下雨,我就想起来我那买伞的闺女,她就卖不出去,吃不上饭,我还得哭。那老和尚说,你换一个角度去想:一下雨,你就想想你那买伞的闺女肯定要发财了,你就会高兴。要不下雨,你就想想你那卖鞋的闺女肯定要发财了,你也会高兴。从那以后,老太太就天天高兴了。
    这就是佛教的一种智慧,就是要你换一种方式进行思维。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你能经常看到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东西,经常看到那些你所得到的东西,你就会高兴,这其实就是乐观的心态。比如说,我们这些人的工作、生活,跟工人农民比起来,我们应该是很高兴的。但是你非要跟大款们比,人家有钱有车,你没有;人家有小三、小四,你连小二都没有。你要是总这么看,那你就是自寻烦恼,你肯定就高兴不起来,你总想自己没有的,你就永远也不会快乐。
    作为一个领导者,更要有乐观的心态,你没有一个乐观的心态,整天冤着脸,就很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当中,大家最忌讳什么样的人?整天冤着脸,一脸死相。其实,人际交往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
    《易经》里有一卦,叫涣卦——涣然冰释。
    有的人,他往家里一进,家里就充满了笑声,往办公室里一进,办公室里就充满了笑声,他走到哪里,哪里的气氛就会好。这些人,他每时每刻遇到的都是高兴的事吗?不可能,这其实就是人家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但是有的人就不一样,本来屋里气氛挺好,他一进去就变了。请大家记住:永远,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永远,不要做破场的事。大家都在专心听课的时候,你在那唠嗑,你在那走动,你手机响了,影响情绪,破坏气氛。反省一下自己,涣然冰释,一个好的领导者,往哪一走,像春风解冻一样,坚冰消融。
    二是要有平静的心态  诸葛亮用一句话告诫儿子:“非宁静无以致远”。现在有很多人在办公室里挂一幅字,“宁静致远”,就是从这来的。意思是说,静下心来,潜心苦学,冷静地观察世事,才能高瞻远瞩,明察秋毫。
    “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各家各派,虽然它们的主旨不同,它最后的指向都是静,无论是儒家的、道家的还是佛家的,最后都指向静。
    古人讲,一个人如果不静,则省身也不明、反省也不明、见地也不明、道理也不明,一切都是浮的。我们今天的社会,最大的毛病就是浮躁,浮躁就是不静。
    人一定要有平静的心态,当领导的更是这样。如果你的静不下来,你的思考就会出问题,思考一出问题,你做出的决策往往就是错误的,甚至很可能是致命的。
有一则现代语言,讲了这样一件事:说有一只母鸡,跟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约会,经常一起探讨怎么能发财。有一天,鸡说,咱俩关系这么好,合作一个项目吧。猪问是什么项目,鸡说我考察市场了,合作一个鸡蛋火腿肠一定畅销,肯定能发大财。猪说好,就跟鸡签了协议,生产鸡蛋火腿肠,而且办了法律公证。这个协议签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鸡回去下蛋就行了,猪却要献出生命啊。
    大家看,这个猪,没有一颗平静的心,发财心切,一心光想着发大财,没有经过冷静的思考,就做出决策,最后连命是怎么丢的都不知道,还是修行不够啊。所以,《大学》里面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三是要有积极的心态  什么叫积极的心态?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面,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如果你的注意力经常盯在积极面上,那你就是积极的心态。否则,你就是消极的心态。
    如果一个人的心态消极的话,那他的知识越多就会越反动,他的智商越高,他就越容易闯下大祸。因为他总是负思考、负见解,都是消极的注意力。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实,人生的注意力,就决定了你的前进方向,你的注意力在那,你就会往那走。
    有个老和尚带小徒弟下山,路上告诫小徒弟,说你要记住,下山千万不能近女色。结果刚走到山下的小河边,就遇到一个姑娘,老和尚问你怎么不回家呀?姑娘说,涨水了我不敢过河,老和尚就把姑娘背过了河,师徒俩继续赶路。一路上小徒弟心里一直想不通,出家人不能近女色,师傅怎么还能背那姑娘那?他怎么也想不通,已经走出去30里路了,小徒弟终于忍不住了,就问了师傅。师傅说,我是背了姑娘,可是过了河,我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走了30里还没放下那?这又是放下才能承担,空才能有。
    有人问孔子,你的学生当中谁的进步最快?孔子答颜回,说颜回有两点,很多人做不到,一是不贰过,重复的错误不犯,可以预见的低级错误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他看到了以后不犯。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很多人做不到,叫不迁怒。不迁怒就是不把怒气发在别人身上。有的人就做不到,在家里让猫挠一下,到单位跟下属就发火。在外面有受点气,回家就打老婆骂孩子。不迁怒,实际上就是能放下,放下才能承担,空才能有。
    曾经有个学生问我: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说一个杀人犯,一个强奸犯,一个抢劫犯,我跟谁学呀?我说孔子还有话那,“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见不闲而自省也。”你拿他们自省不就行了吗,你要是能有这样的心态,你时时刻刻都在成长。
    这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所以,有一个好的心态非常重要。“恶”字怎么写?“亚”“心”为“恶”。当你的心态稍微不好,就会有恶的念头产生,不信你可以体验一下,只要你处在亚心态上,出口就想伤人。
    其实,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不难,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心态自然就放松了。境由心造。佛家说: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孔子讲: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当中,有一位大贤叫鬼谷子,这个人非常厉害,苏秦、张仪、庞涓、孙膑都是他的弟子,当过楚国宰相。他有一句名言,叫“口乃心之门户”。 咱们互动这么长时间了,有的人还是没开口,按照鬼谷子的说法,你现在的状态是心门紧闭。鬼谷子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状态是他心态的反映。我们都知道,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所以你今天要想有所感悟,你必须马上调整心态;你明天要想有所成就,你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我们还需要什么修养呢?——严以律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都主张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像儒家就强调“慎独”。
现在很多人都在办公室里挂一幅字——“慎独”。慎是谨慎,独是独自、独处。慎独就是要谨慎地对待独处。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非常谨慎,也不能触犯社会规范。
慎独,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君子提出的一种极高的修身要求,《大学》和《中庸》里面三次提到“慎独”,君子要慎独,普通人要做到慎独很难,但君子可以做到慎独,也必须做到慎独。
    因为君子社会的精英,是人类的表率。君子所受到的监督和约束,比小人少得多,靠什么来规范自己?——慎独。
    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理解这个慎独,那就是在没有监督、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你也要遵守法规、遵守纪律、遵守制度、遵守道德、遵守你对社会公示的承诺。这就是慎独,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个非常宝贵的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的律己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佛教对信徒的要求同样严格,它要求持戒,在家修行的弟子都得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这五戒是对佛教弟子的戒律,有些条款可能过于苛刻,但是对佛门之外的人来说,也还是可以借鉴的。
    解读佛家“五戒”  感悟人生修养
    “五戒”的第一戒是戒杀生。佛教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所以戒杀生。
    杀生里面罪孽最深的是什么?杀人。杀人跟政府官员有没有关系?直接杀人的时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一年发生多少起啊?一年死多少人啊?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说法,大部分安全生产事故,都是责任事故,大部分责任事故都存在政府官员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你工作失职,监管不到位,出事故死了人,你这也是在间接杀人那。
    “五戒”的第二戒是戒偷盗。这偷盗,乍看起来好像跟我们没什么关系,领导干部还不至于去偷盗。可是,你仔细看它的律条,它规定了四种盗,其中有两种盗分别是贪污舞弊、假公济私。这两种盗正是我们现在反腐败的对象。按照佛教的说法,贪污受贿、假公济私,都属于偷盗。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边,儒释道三家没有一家是主张贪财的。孔子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佛家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非弄那么钱干什么?
    中国历史上反腐力度最大的皇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寒,家里怕养不活他,两度把他送到寺里当小和尚。他从小就发誓,如能坐得天下,要杀尽天下的贪官。没想到真就当了皇帝,有一年黄河发生水患,他派一大批官员下去赈灾,结果他又派人去暗查,结果发现下去的官员,有接受地方官员吃请的,有接受银两的,有接受土特产的,回来之后上黑名单的官员全部杀掉,一次杀了141个贪官。
    朱元璋惩治贪官的手段非常残忍,开始只是砍头,后来发现这贪官杀了以后还有人敢贪,就先剁手指、剁双脚、挖掉膝盖骨,折腾几天之后再杀。为了震慑其他官员,朱元璋还发明了“人皮稻草人”。把贪官的人皮整个剥下来,里面装是稻草,立在官员的桌案旁边。真吓人啊。
    朱元璋曾经对大臣们说,当官的都有俸禄,俸禄是什么?俸禄就是一口井,我给你们每人打了一口井,这个井里的水不是太多,但是绝对够你喝的,你打一桶,它就还有一桶,所以我让你这一辈子都有水喝。你非要到大江大海里边去,那你就是找淹死。
实际上咱们这些人,也是处在这种状态,每个月都有工资,不出大问题可以花一辈子,死后还发20个月那,应该满足了。你非要去捞一把,那是非常危险的。
    “五戒”的第三戒是戒邪淫。佛门弟子,有出家和在家之分,出家者根本戒淫,在家修行者只戒邪淫。这跟我们现代社会的道德要求其实是一致的。
    这方面的问题现在可以说非常严重,这些年被法办的高官,十个贪官九个养情人。那地方上的小官员呢?养情人养不起,嫖娼的问题比较严重。我说嫖娼问题严重,大家肯定不信,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前两年,福建有一个农民,叫章来生,他捡到了一张身份证,名字叫林阿香。他端详着这个年轻女人的照片,不免想入非非:阿香,好香、好漂亮。脑袋灵光一闪,冒出一个发财的主意。他想办法搞到了一份泉州市党政官员名单,再到银行开了一个账号,然后以林阿香的口吻写了一封信:
    “大哥:您好!我曾在贵地一家酒楼上班,真名林阿香,您一定还记得。您还经常应酬吗?因为取缔‘三陪’我失业了,前几天家里又出了大事,急需用钱,走投无路,我想起了您。您曾跟我说过,遇到困难时会帮我的,希望您收到信后五天内,往下面这个账号汇3000元钱来。如果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您都做不到,我是什么事都可能去做的。”
    他将信打印后寄出去,很快就有148个官员上钩,陆续收到了37万多元。后来有几个干部人家没嫖过娼,知道这是敲诈勒索,报了案,结果这小子被抓住判了9年。大家看,一个“阿香”就钓上了148个官员。
    现在这男人是越来越花心了,女士们要提高警惕了,家里的钱无缘无故少了三千,说不定你家那位已经中标了。
    最近重庆的打黑风暴,大家都看到了,重庆最大的涉黑官员叫文强,这个文强是司法局长,又当过公安局长,反侦察能力非常强,两口子起初什么都不承认,最后栽到了一个色字上。专案组从黑帮手中查到了文强玩女人的录像,专案组的人把这录像放给文强的老婆,周受不了这等刺激,交代了文强藏在屋顶水池的2000万赃款,从而撕开了文强腐败的口子。
其实,贪官栽在性爱录像带上,文强不是第一人。原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之所以栽了,是因为其情妇拍摄了录像带向有关部门举报;震惊中外的厦门大案,赖昌星同样拍摄了贪官的性爱录像带。
     “五戒”的第四戒是戒妄语。不妄语,什么意思?就是你不能有的说没的也说,不能虚伪夸张,更不能隐瞒实情说假话。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有没有?机关里面弄虚作假、虚报数字、做表面文章的事可以说太多了。
    “五戒”的最后一戒是戒饮酒。适量饮酒对人身体有好处,为什么饮酒也被列为戒条呢?原来佛教认为酒能乱性,说人间的许多罪恶,都是从酒开始的。确实有道理。
    去年10月28号晚上,在深圳一家高档酒楼,一名11岁的小女孩,好心给一个50多岁的男人带路找卫生间,不料在卫生间门口被这个男人卡住脖子往卫生间里拖。小女孩挣脱之后,跑回包间告诉了家长,家长在大厅里找到了这个男人,面对家长和围观者的指责,这个男人竟然口出狂言,“是我干的,能怎么着吧?我是北京派下来的高官,级别跟你们市长一样高,敢跟我斗,你们这些人算个屁呀!” 
    其实这个案子,一个酒后行为失控,又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赔礼道歉,给人家些补偿也就是了。可是他的酒后狂言太嚣张了。大厅里的这一段有监控录像,当天晚上就被人挂到了网上,有个网友就发帖呼吁进行人肉搜索,“大家查查北京派来的这个孙子到底是谁?”   
    现在的人肉搜索太厉害了,第二天,在公安机关还没公布这个人的身份之前,就有网友发帖,说我找到这个孙子了,他是交通部驻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他叫林嘉祥,厅级干部。一时间舆论哗然,谴责声铺天盖地。结果没等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出来,交通部就作出决定:因为林嘉祥酒后语言和行为严重失控,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因为喝酒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太不值得了。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道它的出处吗?它出自《易经》,作者,一般认为是周文王。
    大家都知道有一本书叫《易经》,很多人以为它就是一本算卦的书,都是封建迷信。其实,《易经》里面是有很多大智慧的,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里边的很多东西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易经》开篇的第一卦,卦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什么意思?天体的运行刚健有力;如果你是个君子,就应当像天体的运动一样,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自强不息,就是要尽我所能,尽最大的努力,始终不断地追求进步。
    这个第一卦,其实是非常鼓励人积极上进的。它告诉你,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才能进步,才能成功。遇到困难,去求仙问卦那是没用的,正应了孔子那句话,“人算不如天算,求人不如求己。”
    孔子晚年特别喜欢《易经》,“行不离身,卧不离塌”。孔子还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比如他说,“君子不器”,“器”是指器皿,比如说杯子,他说杯子的作用是单一的,而且是被动的,用它它才会发挥作用。君子不能这样,不能被动被人家使用。你叫我当官我当官,你不让我当官我可以著书立说,将我的学问传授子弟。
    孔子还说过,“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我们的理想难以实现,但我还是要尽力去做,即使最终没有实现,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
    《易经》的“自强不息”, 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如果中国人都有这样一种精神,中华民族的发展该是怎样的一个速度?
    一个人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要有顽强的生命力,生命能量要强。古语说:天有三宝,三光为宝,日月星;地有三宝,三柔为宝,水火风;人有三宝,三品为宝,精气神。
一个好的领导人要精满,气足,神旺。一定要精力充沛,精力就是权力,没有精力你还能管什么事啊。有的人他不会养生,光知道睡,得空就闭眼睛眯一会,哈哈地,着急什么急呀,早晚有一天让你睡个够。
    《易经》第二卦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卦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能够托载万物;如果你是个君子,就应当像大地一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厚德载物,其实讲的是人在道德方面应该有什么样的修养?宽容、大度、理解、包容。中国人最崇拜什么样的人?“将军额头跑开马,宰相肚里能行船。”这其实就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有些人看了不知道出处,其实就是来自《易经》的这两句卦辞。1914年冬,梁启超应邀到清华大学演讲,题目是《君子论》,演讲开头就引用了这两句卦辞,鼓励清华学子奋发图强,海纳百川。之后清华大学把“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作为了校训,至今没变。
    一个人如果不能对人宽容、大度、理解、包容,小心眼不大点,不能容人,那你就永远也成不了大气。
    作为一个领导者,更要做到厚德载物,更需要有包容心。你看同事、看下属,你不能总把眼睛盯人家缺点上,“这个人素质太差,那个人毛病太多”,心里面总是容不了人家。有一句话我提请大家注意:别人身上的不足,可能就是你存在的价值。如果你身边到处都是胡锦涛、温家宝,还轮得上你来当这个领导吗?
    用人所长必容人所短,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所以,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要学会用人。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你再优秀,没有一个组织优秀,你再优秀,没有一群人优秀。
    你整天盯着下属的缺点,见谁都不顺眼,见谁说谁,下属肯定都怕见你,看见你就想躲,这你肯定不是个好领导。什么样的领导是最好的领导?老子在《道德经》里讲:“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再次畏之,最次侮之。”意思是说,最好的管理者,部下只知道他的存在,并不感觉他在刻意管理,而事情做得井井有条(这是非常高的境界,很难做到);其次是跟他亲近,赞誉他;再次是怕他;最次是骂他。也就是说,人家一旦怕你的时候,离骂你也就不远了,让别人怕你,不如让别人爱你。还是先追求第二种境界吧。
    有的人上饭店经常跟服务员过不去,“把你老板找来,这服务员素质太差了”。你也不想想,饭店的服务员素质都比你强,你在机关还能混吗?要是你看见一个人就比你的素质高,你是不是也太惨了。
    用人所长,必容人所短。和珅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皇帝不好说的话他全给说了,皇帝不好办的事他全给办了。皇帝的心态,他理解的非常好。和珅的管家有一句话,说我们的主子,一天到晚脑子里只有两个字:皇上。这样的下属多难找啊。
我看过一个小故事,说和珅这个人太懂事了,皇帝放个屁,他都脸红。他脸红什么呀?他脸一红,别人就以为是他放的。他替皇帝承担了,这个人的功力太深了。
有的人就不行,我听人讲过一个件事,说有一个秘书跟市长一起,陪几位客人,在电梯里,这个市长可能憋不住了出了个动静,市长就往秘书身上看了一眼,其他人也都看他,这个秘书马上就争辩:“不是我放地”,然后就往市长那边看,意思是动静是从市长那边来地。回去以后,这个秘书就被调走了。谈话的时候就直接告诉他原因:说“你连屁大的事都承担不了,还能在领导身边工作?”这个事不一定是真的,全当是个政治笑话。
    书归正传,继续说厚德载物。人要想做到厚德载物,你不能总是高高在上,你要做到德高身低才行,你得把自己的位置尽量放的低一些。
    老子有一句话叫“上善若水”,他说最高尚的道德应该像水,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浇灌庄稼,庄稼丰收,百姓富足;君子应该像水一样善利百姓。魏征曾经对唐太宗说,“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害怕自己感到满足,不再进步,就想到大江、大海之所以大,是因为它把自己的位置放的比小溪小流更低。
    这对我们应该有很大的启发,你要想得到更多的人的拥戴,你要想拥有更多的朋友,你就应该放下身段,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
    厚德才能载物。人要做到容载万物,其实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厚德。先增厚美德,才能容载万物。
    你的修养怎么样?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儒家叫自省,佛家叫观自在,道家叫自知者明,我们共产党人叫自觉,都有一个“自”字。其实这一切都在告诉你,人想觉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不断地向内求,不断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求觉悟。佛教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有些人不理解,其实说的很明白,就是彼岸就在此岸上。我们的眼睛平时总喜欢往外看,了解别人是聪明的人,了解自己才是智慧的人。了解自己的德行、了解自己的胸怀、了解自己的境界、了解自己的格局,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声跟着我说:了解别人是聪明的人,了解自己才是智慧的人。
    今天的领导者,你不会用电脑可以找秘书,不会外语也找翻译,就算你不懂业务也可以配业务副手。但是,一个人的德行、一个人的胸怀、一个人的境界、一个人的格局,这些东西是不可替代的。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但是,人的德行、人的胸怀、人的境界、人的格局,是靠自己修身修出来的。
    为什么有的人做生意,钱挣到一定程度就出事?为什么有的人做官,做到一定程度就出事?就是这个人的德行,承载不了这样的财富、地位和荣耀。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讲要“重积德”,孔子说,“德之不修,吾之忧也,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一个人修养不够,格局不够,不要急于干大事。有些人着急,后备这么长时间,什么时候能重用我呀?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用愁得不到职位,应该愁自己有没有才德担任这个职位。不愁别人不知道自己,该追求自己有什么才德可以被人知道。
    有些人,总是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其实,怀才跟怀孕一样,只要有了,早晚会被看出来。你感觉怀才不遇,领导没发现你,是因为你怀得还不够大。你放心,只要你是个人才,上级是不会埋没你的。现在不是已经进后备了吗?
    所以说,一个人的修养,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要着急,好好修身,再去齐家治国平天下。
    追求功名利禄,可不可以?完全可以,《左传》讲 “立德、立功、立言”,《易经》讲“自强不息”其实都是在鼓励你追求功名利禄。但是,你千万要记住:求功要求百世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万世名。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个人只有修养到了,格局到了,才能做到这些。
    大声跟着我说:求功要求百世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万世名。
    北宋大儒张横渠提出,儒者应当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多有气势,这就是著名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精神价值体系。
    “为生民立命”:为民众“安身立命”建立一套切实的思想和方法。
    “为往圣继绝学”: (“往圣”,历史上的圣人。)为历代圣贤,延续行将绝传的不朽学说。
    “为万世开太平”: 为千秋万代开创永久的太平盛世。一代盛世不行,要千秋万代。         格局太大了,气势太大了。03年温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曾经引用过这四句话。
    大声跟着我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大家都想当领导,知道什么是领导吗?领导必须要有大格局,领导就是领袖和导师。
什么叫领袖?你要有激励能力,你要有指引能力,你要去描绘远景,你要去指引方向。所以孙子兵法里讲,战争要取得胜利,必须达成五件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前有道,后有法,中间有天地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危。”
    一个成功的领导人,只要你指引出了方向,你的团队就会义无反顾地跟你走。毛泽东要北上抗日,红军就跟着他去长征。没走好没关系,四渡赤水,不行再回来,回来再过去。《西游记》里人少,也是一个团队,唐僧看着没有那几个人有能耐,但是他有使命、有责任,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他都会坚定地讲一句话:“同志们,向西!”八仙过海往哪走?向东。毛泽东长征往哪走?向北。邓小平改革开放往哪走?向南。往哪走都一样,大家都跟着你走,你才是领袖。没有人支持你,你领导谁呀?
    要做领导必须要有大格局,要有大格局,你就必须要修身、修身、再修身。有的人,你让他多看点书,修修身,他说没时间看,理由是忙。什么叫忙?我一解释,你可能下一跳,忙字怎么写?心亡为忙。孟子说,“哀大莫过于心死”。
应该重视学习,《大学》里面开篇就讲,“作新民”,你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你可以成为进步最快的。
    想当领导必须先修身,德行不够,你也担当不了大任。
    康熙被史学家称为千年一帝,他一生用人,自己总结了八个字:“小用看业绩,大用看品行。” 看看他是怎么给自己选接班人的:
    论能力,康熙有6个儿子可以当皇帝。大阿哥、二阿哥(太子)、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本来最有希望当皇帝的是谁?二阿哥,因为他已经是太子。可是这个人心理特阴暗。
    康熙34年,康熙征葛尔丹胜利而归,走到北京门头沟那儿,突然病倒,前去迎接的太子竟然“喜形于色”。康熙47年,在木兰围场,康熙又病倒,皇太子进去,“双手一背,微微一笑”,心想这次可快了。还有,康熙非常喜欢的小十九生病,太子吩咐太医“药剂增加三倍”,死不了也不能让你好,免得跟我竞争。康熙忍无可忍,把他废了。太子这个时候才明白父亲那句话:“小用看业绩,大用看品行”。
    太子废了,谁最有希望了?大阿哥。大阿哥当初没立上太子,是因为他是庶出,这回有希望了。可是这家伙更狠,废太子已经被囚禁起来了,大阿哥竟然毫无手足之情,在父亲面前毛遂自荐,要求亲手处死废太子。
    老三学识最渊博,可是这家伙荒淫无度,大白天招来青楼女子,在家开party,跳裸体舞,被微服私访的康熙逮了个正着。康熙丢下了一句话,掉头就走:“没有格局,终遭人笑话”。
    老八,聪明能干,内外经营,很得人心。但是,这家伙结党营私,外表仁义,内藏奸诈。一次老十四从西域寄来一棵千年灵芝,要送给皇上,寄到了老八手上。结果这位老八,把盒底钻穿,取出了灵芝自己享用了,还不忘陷害自己的死党老十四,在盒里塞了一只死老鹰,叫人送给了康熙,康熙非常生气,只说了句:我知道是谁干的。从此老八也就上了黑名单,说老八最多当个“上谕总理大臣”。有能力,也只能“小用”。
    老四,聪明能干,不争不抢。治水患、平叛乱都是他干的。这人还非常节俭,一次康熙微服私访到他家,正赶上吃饭,进大门的时候听见传饭,进二门的时候听见饭毕,进到屋里老四正在捡桌上的饭粒吃。
    老四还特别重手足情,太子被废,只有老四去找皇帝讲情,说太子的妈妈已经去世,我们的妈妈都还在,看在太子死去的妈妈份上,给他一次机会吧。
    还有重要的一点,老四教子有方。他也有一四子叫弘历,一次弘历没有背出当天的课程,老四就不给他饭吃。康熙知道不悦:怎么不给饭我孙子吃,赶紧叫吃。老四啪嗒一声跪在地上,他吃饭我就不能吃,因为我没教育好儿子。康熙于是很奇怪,把5岁的弘历找来,提了一个怪怪的问题:
    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小孩眨眨眼,侃侃而谈:人应该以仁义道德去感召他,以品行威慑他,用制度管理他,用影响力去征服他,至于动物猎杀它就行了,不要考虑那么多的感受,它是为人服务的。康熙一听大喜,这个孩子是当皇帝的坯子,要他当皇帝,他老子一定得是皇帝,心理的天平又向老四倾斜了许多,并在弘历7岁时于暖心阁“亲自调教”。
    老四德才兼备,最后得到了皇位。
    大家跟着我说:“小用看业绩,大用看品行。”
    现在有的人,你小用他他不满意,小事他不想做,一心只想做大事,你总是这种状态,你永远也不会成功。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典故,叫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有个少年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问他为什么不打扫?他说,“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这个陈蕃欲“扫天下”的志向固然不错,但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这个典故其实也告诫我们,成大事者,需要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才能养成高尚的道德,才能就成大业。
    大家都想成长,大家都想进步,怎么样才能达成目标?还是那句话:好好修身,再去齐家、治国、平天下。
    胡锦涛反复强调,选人用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大家都知道,改革先锋仇和,多年来铁腕行政,所到之处强力推行改革,不知道有多少干部的既得利益被他砍掉,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经常有人告他,媒体也总是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上,上级的调查组也几次查过他,可是,越查越清楚,他不贪钱,不贪色,不给亲属安排工作。越查越清楚,不但告不倒,反而步步高升。从县委书记升到市委书记、副省长,现在是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这叫“德高鬼神敬”。
    从历史上看,凡是有所成就的君王,选人用人都是重德,只有曹操这个奸雄,在创业初期,急需人手,曾经公开实行过“唯才是举”,只要是个人才,不管你有德没德,一概重用,不看小节看才能。可是到了最后,他的根基稳固以后,还是把那些有才没德的小人,找个理由全杀了,最终还是重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