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台历史

 茶香飘万里 2014-02-18
[五朝古都]

邢台具有3500年悠久建城史和灿烂文明,是先商之源、殷商之都、邢侯之国,邢台是河北省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历经五朝古都,商朝国都(约130多年),邢国国都(426年),赵国国都(30年),常山国(赵国)国都(10年),后赵国都(18年),邢台为帝都600余年,可谓龙脉兴旺,不仅是河北省的城市中做过国都历史最久的城市,而且从这片沃土上还走出了许多著名的邢台籍皇帝,如郭威、柴荣、孟知祥、孟昶、李渊、李世民等。底蕴深厚的邢襄文化中悠久灿烂的古都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殷商故都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的第二个王朝,邢台是伴随着商王“祖乙迁于邢”(《史记·殷本纪》)而载入史册的。 祖乙,中国商朝第十四任国王,商王河亶甲子,河亶甲病死后继位,商祖乙九年(约前1438年),迁都于邢(今河北省邢台市)。
祖乙是有为君主,迁邢后命彭伯、韦伯为王,任命巫贤治国,教民耕稼,商朝迅速强大。他几次出兵平服了兰夷、班方等国,解除了东南方的夷族对商的威胁,国运再度中兴。邢台经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迁奄(约前1302年),约为商都136年;
此外,邢台广宗的沙丘宫曾是纣王扩建的商国的“陪都”,沙丘苑台最初建于何年不可考,前1075年纣王即位后,开始扩建沙丘宫,纣王在位的29年间,曾大规模扩建并多次来此酒池肉林、长夜痛饮。

2.邢国故都

西周之除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建立邢国,在今河北省邢台市,是按周公礼制建立的礼仪之邦。疆域大致西到太行山,北至今元氏一代,东至今聊城一带,南至今邯郸一带。商代,殷墟北面已有邢国,即商王祖乙所迁都之处,也是拱卫商都北大门的战略要地。周初邢国肩负着阻止戎人东出太行,骚扰周疆的重任,同时联络齐、卫、鲁,并与北方燕国遥相呼应。周天子特许邢侯有“朕臣天子,用典王令“的代行王命的特权和按天子礼制建城。
邢国以周成王四年(前1060年)封建,至前634年被卫国所灭,邢台作为邢国国都约长达426年之久。
3.赵国故都

战国时期,赵氏立国自赵简子起已经初具轮廓,赵襄子元年(公元前457年),赵襄子即位,随即发兵灭代,赵襄子四年,智伯勾结韩魏围困赵襄子于晋阳,危急之际,襄子反而私下联合韩魏灭掉智氏,形成三家分晋局面。分晋后,赵襄子选择了向北向东发展的战略,逐渐占有了山西中北部、河北中部、西南部和内蒙一部分地区,开始窥视齐燕。此时偏处山西的晋阳作为赵国统治与扩张中心,地理条件已显不足,由于赵襄子做世子时经营邢台多年,使邢台有了个较好的经济基础,而赵国在吞并了邯郸、柏人(今邢台隆尧)之后,使邢台成为四战之国,地理优势更加明显,加上赵简子、赵襄子曾两次被困晋阳,余悸、余恨未消,襄子乃认为晋阳绝非久都之地,于是在约赵襄子六年(前451年)赵襄子正式自晋阳迁都于邢台。赵襄子自前457年至前425年在位,计33年,赵襄子死后,其子赵浣即位为赵献侯,赵襄子之弟赵桓子与赵献侯夺位,自立于代,约前423年,赵献侯被迫迁都中牟。
邢台作为赵国都城,基本是赵襄子在位时期,约近三十年左右,后世项羽便因襄子都邢之故,而把邢台更名为襄国。

4.赵王/常山王故都

襄国(信都,今邢台),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正月,张耳、陈余立赵之后裔赵歇为赵王,中间历经项羽分封张耳常山王,赵歇复称赵王,刘邦再封张耳为赵王,张敖继承赵王,到汉九年(前198年)正月,张敖被废止,为王都凡十年。
襄国(邢台),作为秦末汉初之际的一个王都,它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秦末农民大起义,又经历了激烈多变的楚汉战争。在此期间,襄国再度显示了其地位的重要,以襄国为中心的赵国,亦再度发挥了其重大的历史作用。
耳去世,其子张敖嗣位赵王,都襄国。汉九年(前198年)正月,因张敖有谋反嫌疑,废为宣平侯。
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初,赵歇称赵王居信都,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复居信都,信都(邢台)两次作为赵国的都城,从汉元年(前206年)初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改信都为襄国,到年底陈余击败张耳迎赵歇于襄国,襄国二次为都,一次为常山国都,一次为赵都。从张耳韩信击败赵歇陈余,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到张敖嗣位至汉九年(前198年)被废为宣平侯,襄国再次为赵都,传位历张耳张敖二人,自此,秦末汉初,襄国(信都)为王都10年。
5.后赵故都

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史称后赵。统治地区包括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以及江苏、安徽、甘肃、辽宁部分地区。 后赵疆域
襄国(今邢台),后赵古都319年后赵石勒都此。335年石虎迁都邺。349年冉闵灭石氏,350年石虎子只复称帝于襄国,352年为冉闵所破。襄国为后赵国都共十八年,历石勒、石弘、石虎、石祗等帝,冉闵灭后赵时,刘显也曾在襄国称帝。
羯族人石勒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312年七月,石勒在中丘(今邢台内邱)人张宾的建议下,进据襄国,333年,石勒死,石勒在襄国二十余年。石勒崛起于襄国,定都襄国,几年中,消灭北方割据势力,灭前赵,统一北方。当时襄国是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后赵留下大量遗迹:后赵高僧佛图澄曾开发达活泉、龙冈(今营头冈)。《晋书》、《顺德府志》、《十六国春秋》、《高僧传》及达活泉公园《重建广源庙记碑》均有记载;内邱县铁顶墓村有后赵相张宾墓;南和张相村(张宾封地)也有张宾墓;内邱有李阳村及李阳河,皆与后赵将领李阳有关。

6.后赵京都---襄国城


后赵建国,以襄国为京都,设天下为三州二十四郡,襄国(邢台)为后赵国都,同时为司州驻地,石勒修建建平城,城墙可卧牛,故称卧牛城,建平城四周有四个子城拱卫,以年号称做建平大城,石勒引达活泉水周流城内,城开四门,其名缺考,以北苑作为襄国大市。襄国城经十八年建造完工。石勒于建平城内修建建德宫,豪华无比,石勒是羯人,称皇帝又称单于,故建德宫兼汉族皇宫风格和北方游牧民族风格,堪为名城。 襄国示意图
后赵襄国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巍峨壮观的宫殿群所焕发出的帝王气概。石勒在襄国城所建的建德宫的主要建筑有正阳门、端门、建德殿、建德后殿、徵文殿、单于庭、单于台、东堂、西阁、后六宫、百尺楼、崇训宫、社稷坛,宗庙、挈壶署、藏冰室等,建德宫四门南曰正阳门、东曰永昌门,西曰永丰门、北曰止车门,襄国城内建有太学,还有宣文、宣教、崇儒、崇教等十余所小学,石勒还在襄国城西起明堂、辟雍、灵台,又立桑梓苑和籍田,此外,石勒还在襄国近畿建造了水上离宫-澧水宫(在今南和)等。石勒在永丰小城内建设了永丰仓,即为太仓。石勒死后,石虎自居摄赵王,在襄国城内建设了观省台(又名观雀台),并起造太武殿,太武殿的地基高二丈八尺,东西七十五步,以彩色的碎石头做成,下面有密室,里边安置五百卫士。漆瓦、金铛、银楹、金柱、珠帘、玉壁,全用金银玉珠。穷极技巧。又在显阳殿后造了灵风台九殿,选数万美女充斥其间。太武殿西,石虎建设了昆华殿,阁上辄开大窗,皆施以绛纱幌。直到352年,冉闵攻克襄国,一把火将襄国城内豪华的宫殿楼阁烧成灰烬
邢襄文化
[文化地位]
邢襄文化的历史地位:华夏始创,民族正统

第一、邢襄文化是华夏始创文化之一。
上古三皇五帝时期,邢台便是华夏先祖的重要活动区域,黄帝氏族曾居于邢台轩辕岗,教民‘凿井筑邑’,后蚩尤和黄帝曾九战于大陆泽,成为氏族融合形成华夏族的重要地域,此后尧都柏人,并于尧台禅让于舜,为禅让制的根源,大禹治水导九河于邢台大陆泽,邢台大地再次留下先祖重要的足迹,至今仍有鲧堤、丹朱墓、尧山、尧台、象城、柏人城、干言岗等华夏氏族的遗迹,这个时期邢襄文化处于萌芽状态,距今4000-5000年。夏商初期,邢台是井方氏、有苏氏的活动地域,商代第二代先公昭明长期活动于邢台汦河流域,商祖乙九祀择沃野迁都于邢,“祖乙迁邢”是邢襄文化体系的起点,距今3500年。自此邢地历五王,为商都138年之久,此后井方之女妇妌出嫁武丁,邢地成为商王室重要的诸侯国,商代末期,纣王升邢伯为邢侯,并扩建邢地的沙丘苑台,邢台成为商代畿辅之地、掣肘之国。周朝灭商后,周公东征邢地,周王室大规模的封邦建国,应运而生的邢国,成为70余个侯国之一,邢国封建无疑是邢襄文化形成独立完备的文化体系的时间标点,至今3100年。由此可见,邢襄文化的形成时间再距今3000-5000年前,是作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参与了华夏民族的融合、华夏文化的创建和形成,因此是华夏始创文化。

第二,邢襄文化的根源是中华正统。
从邢襄文化的形成阶段来看,邢襄文化的萌芽起源直接来自三皇五帝在邢地的活动,名垂青史的尧禅让舜、大禹治水等无疑都是三皇五帝时期的正统历史,在商代邢台是商王室的定都之地,祖乙迁邢使商朝中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就是为邢台的女儿妇妌所造,祖乙迁邢、纣营沙丘是商代的重要史实,在周代邢国是周王室的姬姓封国之一,是按周礼所建的礼仪之邦,作为当时尊贵的王室正统,因此才有“邢侯搏戎”载美于诸侯,“齐桓公救邢”被称作救中国,卫国灭邢被称作“春秋无义战”之说,这些无不体现了邢襄文化的正统性。
从西周时期邢国与燕国、中山国、鲁国、齐国、卫国、赵国的关系来看:
1.邢国和燕国是同一时期封建的姊妹之国,燕国为召公之嗣,邢国为周公之嗣,是河北省在西周时期的两大侯国和文化源流,其中邢国尤是姬姓封国。邢国与燕国的封建比燕赵文化中的赵国早建立六百多年。
2.邢国与鲁国是一对兄弟之国,皆为周公的嗣国,鲁国为周公长子伯禽代父封国,邢国是周公四子靖渊的封国,周公创建礼制,其嗣国鲁国、邢国是严格按周礼之制建立的国度,是礼仪之邦的典范。
3.邢国与齐国是世代联姻的盟国,邢国是周公的嗣国,是王室姬姓的封国,齐国是太公的嗣国,是姜姓封国,两国地域相邻,隔河而望,为世代姻国和歃盟之国,关系亲密,历史上既有齐桓公为救邢而大战中山国之事,也有邢侯为了齐国而开战卫国的记载,并且亲桓公救邢在历史上被称作“救中国”,可见当时“中国”这个词的内涵核心就包含了邢国在内。
4.邢国与中山国是世代的敌国,早在邢国封建初期,周王便有以邢国为纽带,联络燕齐、屏藩戎狄之意,因而特赐邢侯王命,肇建邢侯之台,统领周边诸侯,在黄河之西、太行之东有开征伐战事之权,西周至东周时期,邢侯以一己之力,数次打败戎狄,与狄人抗衡数百年,得到诸侯的广泛赞誉,很好的屏藩了周邦,东周末期,邢国衰落,狄人多次伐邢,邢国被迫迁都夷仪,成为邢国的耻辱。
5.邢国与卫国关系复杂,由于同为姬姓封国,又同为齐国的联姻之国,也都得到过齐国的救助,邢国还曾收留卫国的太子,助其登位,长期以来两国关系密切,后来因卫国与齐国反目,当时已经衰落的邢国毅然选择了站在齐国这一边,并曾在邢陪都夷仪城与齐国歃盟谋卫,使得卫国怀恨在心,并处心积虑,派去间谍入邢,最终灭掉了邢,然而邢卫反目的结果,固然使得邢国国灭,却也使得卫侯背上了灭同宗的骂名,史称“卫灭同宗,春秋无义战”,开启了一个很不好的没有正义可言的中国混乱时代,卫侯也得到了“毁”这个中国历史少有的几个否定性的谥号之一。
6.邢国封建比赵国早640年,虽然赵国建立时,邢国已灭,但是邢地对于赵国的建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首先赵氏孤儿曾藏匿于邢地,没有邢地的存孤就不会有后世的赵国,其次赵襄子、赵简子也是依靠太行之西的晋阳和太行山之东的邢台作为跳板,南取邯郸,北战柏人,东收夷仪,西逐代北,才奠定了赵国之初的基本版图,而赵襄子在邢台定都经营三十多年,不仅在邢台被尊为开国之侯,历史上也将赵襄子元年定为赵国起始之年。同时邢地对于赵国的发展强盛和存亡也都有重要的关键的作用,赵魏之战,邯郸失守三年,赵国正是以信都(邢台)为根据,同仇敌忾,奋力战争,才迫使魏国与赵国签订漳水之盟,使得赵国不割地而收复国都,赵成侯立邢为信都,魏献椽木,乃建檀台,檀台比丛台早建一百多年,早在赵成侯时期就成为赵成侯雄心和赵国强盛的象征,赵与中山的鄗之战,鄗(邢台柏乡)差点失守,赵武灵王乃痛下决心胡服骑射从而迎来了赵国的空前强盛,及至赵王灵王病死邢地沙丘,赵国也逐渐衰弱,赵国后期,邢地柏人李牧成为赵国唯一支撑全局的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说。

作为西周文化的正统,邢国历时400年,是西周文化全盛时期周礼之制的试验地、发祥地和样板地,公元前480年孔子以为礼制在鲁国等国已经毁坏,曾专程过黄河来邢地寻求周礼,足见邢襄文化在西周文化中的正统地位。这种正统性在邢襄文化的发展阶段内,通过影响和鉴证中华历史进程的一些科技、文化、人物、事件等得以全方位的延续和发展,例如巨鹿大战,黄巾起义,秦始皇病死沙丘、刘秀登基、李唐祖籍、义和团起义等事件,例如魏征、宋璟、刘秉忠、郭守敬、柴荣、李世民、僧一行、扁鹊等人物,例如商代制陶技术、周代井田技术、汉魏冶铁技术、隋唐宋白瓷技术、金元天文水利技术等。

邢襄文化
[古都名郡]
邢台市是五代故都、千年名郡,别称邢襄,雅号卧牛城,市域西依太行山,东临故黄河,中部的大陆泽曾为天下九泽之一,尧山则是黄河故道上著名的尧山碣石,早在三皇五帝时期,黄帝就曾躬耕于轩辕岗,尧帝曾都于柏人城,并登临尧山碣石观察天下水势,后于大麓考察舜三年,并禅让舜于此,大禹曾治水于此,夏代为冀州之域,井方氏、有苏氏活动于此,商代中期为祖乙、祖丁等五帝之都,周代为邢国国都,战国时期为赵国早期国都和中后期的信都,秦为信都县,属巨鹿郡(治所平乡),秦末汉初为常山国和赵国国都,汉代属巨鹿郡,晋隋改称襄国郡,后赵石勒定都于此,唐宋金称邢州,元明清为顺德府,民国时期曾一度为冀南道和顺德道驻地,今为邢台市,辖17县。

[千年古县]
1.邢台县
商代为井方,周为邢国地,秦置信都县属巨鹿郡,汉代改称襄国县,隋代改为龙岗县,宋代徽宗改之为邢台县,沿用至今。
2.南宫县
秦属巨鹿郡,汉代刘邦以文王四友之一的南宫适的封地设置南宫县,沿用至今。
3.清河县
秦代设置厝县,属巨鹿郡,西汉改为清阳县,东汉称作甘陵县,北魏时期改称武城县,隋代改置为清河县,沿用至今,曾为清河郡和贝州、恩州的治所。
4.巨鹿县
巨鹿,本名大陆,以大陆泽之故,周代属邢国,秦属巨鹿郡,汉设南亦县,隋代改称巨鹿县,先属邢州,后属顺德府,沿用至今。
5.威县
秦属巨鹿郡,汉置广宗国,东汉章帝时设广宗县,隋代改作宗城县,金代称洺水县,元代置威州,明代设为威县,沿用至今。
6.内邱县
西周属邢国地,汉代置中丘县,隋代避讳杨忠之故改为内丘县,先属邢州,后属顺德府,沿用至今,清代尊孔避丘之讳,改为内邱。
7.临城县
春秋时期为临邑城,汉代为房子县地,三国为常山郡治,隋代复置房子县,为治所,唐代改为临城县,沿用至今。
8.隆尧县
1947年,尧山县与隆平县合并为隆尧县。
周属邢国,秦属巨鹿郡,西汉设立柏人县,北魏时称作柏仁县,唐代改为尧山县,金代设为唐山县,先属邢州,后属顺德府,民国时期复称尧山县。
秦属巨鹿郡,汉设广阿县,唐初改为象城县,唐天宝年间改为昭庆县,北宋时期改为隆平县,沿用至民国。
9.柏乡县
战国时期为赵国鄗城,秦属巨鹿郡,西汉设置鄗县,东汉改为高邑县,隋代时期更名为柏乡县,沿用至今。
10.任县
西周属邢国地,春秋战国时期为任邑,秦属巨鹿郡,西汉设置任县,先属邢州,后属顺德府,沿用至今。
11.南和县
西周属邢国地,秦代设赤县,属巨鹿郡,西汉设为南和县,先属邢州,后属顺德府,沿用至今。
12.新河县
秦属巨鹿郡,汉设堂阳县,宋代改置为新河县,沿用至今。
13.广宗县
西周为邢国地,秦属巨鹿郡,西汉封为广宗国,东汉设立经县,元置广宗县,先属邢州,后属顺德府,沿用至今。
14.沙河县
西周为邢国地,秦为信都县地,属巨鹿郡,汉晋为襄国县地,隋初属龙岗县,开皇16年析龙岗县南部置为沙河县,先属邢州,后属顺德府,沿用至今。
15.宁晋县
秦为巨鹿郡地,汉代设立杨氏县,晋代更名廮陶县,唐代取‘安宁晋福’之意更名宁晋县,沿用至今。
16.平乡县
西周属邢国,秦代为钜鹿郡治所,汉代设立廮陶县,三国时期更名平乡县,隶属邢州、顺德府,沿用至今。
17.临西县
秦属巨鹿郡,汉属清渊县,北魏时在清渊县西部(今临西县地)设立临清县(治所仓上),隋代复设为沙丘县,唐大历年间改设永济县,唐末时并入临清县,1965年,复设为临西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