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如美棠》:少年夫妻老来伴

 昵称535749 2014-02-19
2014-02-18 18:31

年少的人不谙世事,容易动情,却难相守,大抵是因为人生的风浪经历的太少,很多事看不穿,错将爱情当作爱,爱情或许是刹那间的电光火石,荷尔蒙迸发,但爱却要历经大浪涤荡,比之才子佳人的鸳鸯蝴蝶梦,如今倒更喜欢注意街巷上的年老夫妻,在或曲折或平坦的道路上,他们迈着蹒跚步履,依偎前行。

早已过了抨击旧时婚姻的年代,说些“人心不古”的话倒也没多大意思,可平如与美棠的这段姻缘到真得感谢两个旧家族的交情,能做朋友的人大多脾气心性接近,两家的儿女成长背景也相似,这可能也是平如与美棠能走在一起的原因,他们上可以谈书谈电影,下可以谈小吃谈市井风情,这是二人的感情基础,是朋友是爱人是亲人,这是婚姻的最好组合,婚姻若不落到油盐酱醋茶,永远都是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终有一日要湮灭垮塌。

在本书中,老先生也将自己的童年与少年从军经历娓娓道来,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文化大革命,那一辈人经历了烽火年代的生离死别,经历了时代的跌宕起伏,但每每都能读出老先生的乐观与积极,他说“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域,什么人生,有些诗意的人,他看什么都是诗意的”,于是老先生在做不动脑子的体力活时能“苦中作乐”将美棠寄来的英文书不时翻阅,还能想尽办法在不打扰他人的状态下练习小提琴,务必让乏味的人生中激起些涟漪,而老先生在九十岁高龄尚能学习钢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做人的趣味。

近几年阅读民国作品,学到最多的一个词叫“随遇而安”,汪曾祺常将此话挂在嘴边,抗战那些年,文革十年,到底经历了多少苦难?我们这一辈人根本感受不到,如今的人习惯将个人悲苦放至最大化,实际上多半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但真的经历了生死一线的人谈起往事来却常常“云淡风轻”,一如写回忆三部曲的王鼎钧。

比起“我为你而死”更喜欢“我为你做腹部透析”,爱情若不上升到生离死别,似乎就难以验证二人的感情的珍贵?这恐怕是影视剧中描绘的假象,一公升的眼泪再多,病床前也还是需要人亲历亲为的照顾,平如为了帮美棠治病特意制作了家庭腹膜透析室,很难想象其中的痛苦,病患所受的痛苦,亲人还需衣不解带的陪伴,美棠后来又得了老年痴呆,经常说些胡话,平如却还是不顾子女担心,夜半出门给美棠买吃的,他说“她说的,我怎么能不答应呢?”是了,我们总是说得多,做得少,但只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们到底为何需要婚姻?婚姻像不自由的枷锁,钱钟书说它是围城,事实也确实如此,人们提到婚姻就会谈到爱情,但爱情很容易消失,陪伴却不会,容貌易逝,而品性长存,小时候,我们有父母的陪伴,后来会有子女,老了之后,父母亡故,子女有了自己的生活,一个人未免有些太难过,这时或许就需要一个依偎的肩膀,而这个人的美丑,贫富倒真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到那时,你病入膏肓,谁还愿意对你不离不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病很容易考验人,平如的两次大病,美棠都悉心照顾,美棠有难,平如也用尽一切办法陪伴,这幅画面并没有那么美丽,但动人。

婚姻里最不重要的就是爱情,这话或许说得太过绝对,但红尘中的痴男怨女,有几个懂得真正的爱,所以必须等到老了,我们才有资格谈爱情,就像那句“少年夫妻老来伴”,叫老婆老公那么容易,叫“老太婆,老头子”难上加难,陪你到最后的才是真爱,话很俗,可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p.s. 婚姻考验的哪里是什么爱情,不过是双方的责任感罢了,在平如与美棠分别的二十二年里,如果不是美棠的责任感,如何能撑起一个家?在美棠旧卧病榻时,也是平如的悉心负责让人动容。(《平如美棠》书评/骑扫把的饭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