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志芬,92年在伦敦加入佳士得,97年来到香港

 闯王兄弟 2014-02-23

摘要: 佳士得2013秋拍现场 曾志芬(右) 曾志芬,92年在伦敦加入佳士得,97年来到香港。这一做便是20多年,现任香港佳士得瓷器及工艺品部主管。因是地地道道的香港人,同时又是一家国际拍卖公司古董部的主管,如果要谈谈90年代初到如今近二十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她应该最有发言权。尽管她的普通…

  

佳士得2013秋拍现场

曾志芬(右)

  曾志芬,92年在伦敦加入佳士得,97年来到香港。这一做便是20多年,现任香港佳士得瓷器及工艺品部主管。因是地地道道的香港人,同时又是一家国际拍卖公司古董部的主管,如果要谈谈90年代初到如今近二十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她应该最有发言权。尽管她的普通话说得远不如英文和粤语来得流畅,但她却能竭力搜刮最能表达情感和准确阐述问题的语言,那份职业操守和对艺术品的热爱可见一斑!

  曾志芬回忆自己最初进入佳士得的情形,认为纯属偶然。“我92年年底,或是93年年初在伦敦加入佳士得。原本是学历史出身的,在伦敦念大学之初是准备教书。虽然对艺术有些兴趣,但也不是刻意一定要进入艺术市场,走艺术经营之路。当有一天一个朋友打电话来告诉佳士得招人的事儿,自己当时并没有太强烈加入的意愿。因为第一薪水太低,在那时做艺术的薪水都很低,况且自己从基础做起;第二自己没有艺术背景。因为我没有收藏,家中更没有与收藏或者与艺术家有些许关联。只是碍于朋友鼓励才勉强去了。加入之后却和之前的想象大不一样。佳士得首先给了我一个惊喜:我发现这里的人都很热情!这是与早先的想象大不相同。我本来认为这是个很传统的公司,且在这里就职的前辈都是有钱或身份的特殊之人,总担心他们看不起人。但这个顾虑在工作的第一天就被打消了,这家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曾志芬回忆道。

  在看惯了今天风风火火的艺术市场之后,很难让人想象艺术市场曾经有非常低迷的时期。曾志芬在进入艺术市场的时刻,正赶上这个市场处于最困难的阶段。“90年代初佳士得已经是第三次裁员了。”曾志芬告诉记者:“在93年的春天,那个时候所有人的脸都是拉长的。虽然在这之前我们曾经历过八十年代末的辉煌,拍过梵高,纪录一次次被刷新。然而到了90年代初却出现非常难熬的局面……后来慢慢能有所缓解,完全有赖于亚洲,特别是香港市场的发展。”

  曾志芬感叹到:“80年代,指苏富比和佳士得同时拓展亚洲,这个时候我们跑了另外一条路——率先去日本做拍卖。佳士得在日本开发拍卖市场,而苏富比则进入香港。其实如果我们当时没有选日本,而选香港,今天在香港的地位可能就不同了。我每次跟香港客人聊的时候,发现在他们的概念里,佳士得(香港)就像是一个很年轻的人一样。正是因为后期进驻香港,所以先前进入香港的苏富比就显得更老道一些。其实如果以就亚洲开发的经验来说,我们也并不短。”

  于是我们的谈话就从佳士得曲折入驻香港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