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书法的艺术成就

 1293622700 2014-02-24

 苏轼天性非凡,一生仕途坎坷,辗转各地,反而为他创造了见识天下各地书法成就的机会,及供自己把握的充分的时间。这都是他得以研习书法的契机。苏轼创造的书法成就可以与王羲之和颜真卿并列,成为影响书法艺术史对或楷书具有开创性的三杰。认识这一点,需要回顾楷书的历史。

 

如果把篆隶为主要文字的时代称为古文字时代,把楷书为主的时代称为今文字时代,那么就可以把书法艺术也分为两段,古文字时代的书法艺术主要是在图案形态或结体方面,而楷书时代全面讲求笔法、结体与章法的书法艺术,才进入今天所言的书法艺术时代。

 

结体是汉字文字学的主要环节,古文字的图案特色继承了书画同源的画的特征,也继承了书法起源的民族图腾特征。因为古文字属于汉字初创、发育与成熟的演变时期,总是先要重视图案构成文字结体的基本特征,而对笔画、线条等方面的艺术要求还处在不够发育的阶段。甲骨文及早期金文都是如此,连同石鼓文及隶书都是如此,主要是基本单一的线条组构图案,只是到了隶书,笔画才出现了波折等较多的艺术特征。到了汉末,楷书登上了历史舞台,笔法八法演变成熟,还由行书草书催成的章法要素也成为主要的艺术元素,从而汉字书法的艺术形态特征,及笔法、结体与章法三要素相应全面形成,产生了书法艺术及艺术规律。 

 

王羲之是楷书时代最杰出的而且具有开创性的第一人。王羲之的书法形象主要是在书法的体态形象方面。王羲之就处在古文字向今文字过渡的汉末魏晋时期。这种过渡是中华汉字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转折,因此这个时期的书法艺术必然具有开创性。王羲之只是那个过渡时期众多书法人才的一个杰出代表。他们只是适应了书法发展这种历史要求,完成突破隶书束缚,结束古文字时代,开创楷书时代书法艺术形式的历史使命。王羲之一生以书法为要务,不惜辞去官职,专心研习书法。他继承当时的书法传统,众取当时各家之长,发挥自己的天性,创造了一种比起其他书家更为体态轻盈、俊秀与潇洒的行书体书法形象。这种书体风格代表的艺术潮流完成了书法形象的一次革命,成为最早的行书书法范式传统。

 

王羲之的书法形象直接影响了六朝时期及隋唐时期,尤其是唐初,开创了大唐书法的盛况。这种传统一直影响到今天,以至于行书莫不以王为宗,不以王为宗则无行书。后世行书从此就永远不可能离开王羲之的传统。还由此影响到楷书草书。艺术的规律就是这样,一旦形成传统,后人是无法绕开的,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这应该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有所依据,才能更上一层楼,否则就只能回到一片沙漠。后世很多人倡导除尽二王旧习,但都是徒劳,连同倡导者,也难逃二王影响。违反艺术规律的形成与作用,就不会有收获。

 

王羲之对书法艺术史的贡献是全面性的。因为他没有真迹传世,传世的作品都是后人摹写的,因此他的书法形象中的笔划形态其真实形象无法见到,故不能作出准确的认定,只能有大致的判断。而在体态方面,虽是摹写的作品,但还基本可以作出认定,能认为是比较接近真实。因此学习王羲之书法更多地是学习这些摹本中的书法体势。《兰亭序》就是其中的代表,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其贡献也是主要在书法的体态形象方面。颜真卿在继承了王羲之书法体态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外拓的方法使书法单字形象变得丰满、健壮与宏伟,与以肥为美的盛世大唐审美主流取向相适应,形成肥美的书法特征。从而使楷书不仅适用于小楷,也能实用于大楷,尤其适用于提幅榜书。就是在行书方面,也由此产生了健美的新面貌。这是在书法体态形象方面的又一次拓展与创新。他的《祭侄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的贡献不仅在书法的体态方面,在笔划方面,也有革命性或开创性的贡献。他首创的“屋漏痕”,笔划的自由弯曲,是书法笔划形象艺术的新元素。点画方面的革新与体态方面的变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颜体书法对书法史的贡献也是全面性的。颜体书法在王羲之的基础上把书法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或新的天地,成为影响书法艺术的又一个主要的历史传统。以至于苏轼评论道,“书至于颜”。这已是苏轼在他那个时代所能见到的书法最高成就。

 

然而王羲之与颜真卿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在于建立楷书基本的体形规范形态。尤其是颜真卿及其直接影响下的书法形象在体态方面,都在努力成就一种比较端正的标准程式的形象姿态,为后世建立起楷书的基本规范法度,以至于被后世称为“晋尚韵,唐尚法”。 

 

高度评价颜真卿的苏轼,是全面影响楷书历史传统的第三人。到了苏轼的时代,王羲之与颜真卿的艺术传统已经完全成为主流的艺术传统。苏轼的天性非凡高邈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不肯仅仅因循守旧的人,他要努力为书法开辟新的艺术途径。苏轼书法的历史性贡献在于突破了王羲之、颜真卿的端正的书法体态形象,在继承杨凝式自由随意书风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可以随意斜侧的自由形象风格模式或规范,从而增加了书法的艺术元素与艺术表现力,能够更加适合于表现人的丰富情感与个性。如果把王羲之与颜真卿的书法形象作为书法规范的标准像或标准照,那么可以把苏轼的这种自由转侧的书法形象作为生活照。这是由苏轼开创的更具自由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流派,大为丰富了书法的体态形象,成为楷书时代的第三次变革。这个艺术流派不仅影响了本时代的黄庭坚、米芾等人,而且也成为一种影响久远的书法艺术历史传统。书法史上把这个艺术取向称为“尚意”。

 

更为重要的是,苏轼在笔划形态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他在建立自由随意的书法风格的同时,也相应的在笔划方面进行了适应性变革。更注意笔划的质地与风姿,比如有的笔划如兰叶,拖拽飘逸,有的嶙峋如刀削刻剔,从而开创了一种心灵自由放任又讲求精雕细琢的工笔书法模式。这种讲求笔画质量或讲求笔墨的外在形象特点的书法模式,把书法的表现力及艺术性内含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境地,也化为一种影响深刻久远的艺术传统,不仅成为宋元明清的主要艺术风格,而且流传到现在。他的《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在书法体态及笔划形态上的变革大大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力,也增加了书法的观赏性。使得书法不仅可以玩味体势形态变换带来的艺术趣味,还可以玩味笔划形态的变换带来的无限意趣。因此“尚意”的评价是非常准确的。看看他的学生黄庭坚无论是楷书还是草书,那种肆意扩展开的撇捺,及草书中弯钩的长长的上挑,都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还有米芾的撇捺中的侧笔,也显示了一种刻意的与众不同。还有明代的董其昌,也是专走以转侧取妍的路子。书法史上的宋明风格就是由苏轼这样带出来的。 

 

如果说开创和奠定楷书书法基本艺术形式及艺术规律的有三次巨变,那么王羲之、颜真卿与苏轼就是这三次巨变的领头人,他们名不虚传的是楷书时代具有奠基意义的书法三杰。在他们同时及之后也有很多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在楷书行书方面,相比他们三杰,更多地是具有继承其传统,在其基础上演绎书法传统丰富的表现力的意义,在书法艺术的长河中表现为流而不是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