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化访古之一清远楼

 茶香飘万里 2014-02-24

    宣化地处河北省会石家庄西北部,约280公里,张家口市30公里。平均海拔615米。宣化可谓历史悠久,从先秦开始这里就是历代府、州、郡、道、县、和省、市的首府,1991年被河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北方古城”和京西“第一府”之誉。

      据说,宣化遗存的历史文物、古迹十分丰富,著名的景点有清远楼、镇朔楼、拱极楼、宣化古城、古长城、泥河湾遗址、柏林寺、砖雕五龙壁、立化寺塔、察哈尔省民主政府遗址、时恩寺大殿、辽代壁画墓群等。我是因公出差此地,公务缠身无缘逐一游览,只是匆忙中参观了宣化的标志性建筑清远楼、镇朔楼、拱极楼。

               

       清远楼又名钟楼,与城内的镇朔楼、拱极楼在同一中轴线上,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成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据《宣府镇志》载,“成化壬寅,都御史秦绂建”。清乾隆九年(1744年)和1983年两次大修,1964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宣化访古之一------清远楼


    清远楼位于宣化城内偏东一侧,南与昌平,北与广灵,东与定安,西与大新四门通衢。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它建在南北长26、东西宽28,高8米的长方形崇高城台上。通高25米,楼阁高17米,上实下空,旁通四达。清远楼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两层,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后报厦,平面呈十字形。首层内柱八根,包砌于墙身之中。整个建筑柱网布置灵活,不拘于成法。报厦的作法增添了建筑外形的秀丽。屋顶由于顶层斗拱出跳多,而二层尾檐坡度平缓且无飞椽,看起来整个顶层屋顶显得大于二层屋檐,立面造型异常轻巧挺劲。正所谓“斗角璇题,突然凌空”。从《宣府钟楼记》上所说“碧瓦朱甍,烨然绚彩”来看,当初屋面是用绿色琉璃瓦的,经后世重修后才改为布瓦绿琉璃剪边作法。  
         清远楼顶檐下现存匾额四块,南曰“清远楼”清乾隆都督孝公李伟书,东曰“耸峙岩疆”,北曰“声通天籁”,西曰“震靖边氛”,均系清乾隆朝仪大夫、工科给事中北口道兵备员吴炜书。一楼内置石碑两幢,西为明都察院都御史杨谧撰《宣府钟楼记》,东为吴炜撰《重修清远楼记》,分别记述了清远楼始建与重修的经过。,二楼内4根通天柱上,悬挂明嘉靖十八年铸八卦铜钟一口,据《宜化县新志》载,“都御史郭登庸置钟其上”。钟高2.5米,口径1.7米,重约9999斤,钟声宏亮声传四十余里,是用来报时报警的。目前大钟四周用栏杆围着,古时这清远楼的钟与镇朔楼上的鼓还是古城的报时台,即所谓的晨鼓暮钟。清晨,悠扬的钟声唤人们起床;晚上,雄浑的鼓声催人们入眠。这钟声还有报火警的功能,凭着东三、南四、西五、北六的敲击点数人们即可知道城内哪个方向发生了火灾,人们闻声救火。

  宣化访古之一------清远楼              

城台下部以条石包砌群肩,上部以青砖包砌台身。门洞五券五伏,筒形拱顶为二圆心券,中央微凸,拱洞相交成弯隆顶,并以青砖砌成八瓣莲花图案。南与昌平,北与广灵,东与安定,西与大新四门通衙。券洞内500年前的纵横交织着的两道铁轮车辙清晰可见,车辙印深半尺有余,当地人说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车辙印。可想当年车辕骤、马萧萧、鞭声盈耳、市井繁茂之景象!宣化清远楼就像是一位历史老人,从诞生到今天500多年的风雨沧桑,都珍藏在它的记忆里。
宣化访古之一------清远楼

   清远楼造型瑰丽,与其它地区的钟楼在建筑风格上颇不相同,有着独特的地方手法,受到中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明代诗人毛鹏曾以“河流曲泻苍赢岛,山势还依钟鼓楼”,来赞美清远楼的雄奇,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博士在他所著的《东洋建筑史的研究》一书中,也曾对清远楼向全世界作过简短介绍。素有“第二黄鹤楼”之称。是宣化标志性建筑

    在古城宣化正中,有一座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结构精巧的高大古楼,它就是被人们誉为“第二黄鹤楼”的宣化 清远楼清远楼。清远楼,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全楼高25米,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楼建在高8米的十字券洞上,南与昌平,北与广灵,东与安定,西与大新四门通衢。楼内有明嘉米,重约万斤,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镇城钟钟声悠扬洪亮,可远传40余里,故清远楼又俗称钟楼。清远楼建筑风格独特,为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远楼、东与安定、西与大新四门通衡。内实2层,通高25米,楼阁高17米,为3开间,6塔椽,前后明间出抱厦,四周有游廊,支立24根粗大廊柱。上搪为绿色琉璃瓦顶,腰搪、下搪为布瓦顶。梁架斗拱精巧秀丽,循角飞翘,生气盎然。楼上层搪下,悬挂愿额4块,南曰“清远楼”,北曰“声通天籁”,东曰“耸峙严疆”,西曰“震靖边氛”。楼内悬有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铸造的“宣府镇城钟”一口,高2.5米,口径1.7米,重约万斤,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钟声悠扬宏亮,可传40余里,颇负盛名。该楼造型别致,结构精巧严谨。可与武汉黄鹤楼媚美,在国内同属罕见。该楼建筑独具一格,为我国古代精美艺术建筑之一。

    从清远楼正上方向下看,由7.5米高的青瓦堆积的底座上,高17米的楼身很像十字形的建筑物。楼台底座开有东西南北四个左右对称的拱形城门。

    明朱元璋第十九子曾在清远楼西侧建上谷王府,屯兵以御外夷。1744年,乾隆皇帝北巡路过宣化府,投白银10万两重修清远楼。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宣化,义和团首领大阿吾曾在清远楼鸣钟聚义,率众设伏于城北烟筒山处,痛击联军,杀死德军指挥官约克上校。“文革”期间清远楼遭受严重破坏。1986年,文化部主持对清远楼进了全面修复。1988年,清远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楼造型别致,结构精巧严谨。可与武汉黄鹤楼媚美,在国内同属罕见。该楼建筑独具一格,为我国古代精美艺术建筑之一。

    走在城中大道上,仰视清远楼您可感受它的威严与雄大。清远楼高三层,楼顶采用歇山式屋檐构造,整楼皆用青瓦、木材建成。楼上有开间房五间,三间进深房,四周设一环

    清远楼形走廊。楼檐是由堪称工艺品的梁、柱以“升”字形支撑,所以檐角那中国传统建筑式样的反翅,至今看上去仍使人联想到腾空而起的情形。日本的建筑大师伊东忠太博士曾著书(《东方的建筑史研究》)称赞清远楼采用的建筑技术与手法,世上绝无仅有。恰恰是由于其木构技法的卓越之美,后人称清远楼为“第二个黄鹤楼”。

    修复后的清远楼碧瓦青砖,金龙玉兽傲首长空,飞檐翘角气宇轩昂,廊柱斗拱披红挂翠,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古钟高悬风铃叮当,再现了“碧瓦朱甍,烨然绚彩,斗角璇题,突然凌空”的勃勃英姿。

    清远楼位于古城宣化正中,是张家口众多文物古迹中的佼佼者。清远楼,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是一座重搪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楼建在高8米的十字券洞上,南与昌平、北与广灵、东与安定、西与大新四门通衡。与城内镇朔楼、拱极楼成一轴线。券洞内500年前的铁轮车辙明显可见。楼外观3层,内实层,通高25米,楼阁高17米,为3开间,6塔椽,前后明间出抱厦,四周有游廊,支立24根粗大廊柱。上搪为绿色琉璃瓦顶,腰搪、下搪为布瓦顶。梁架斗拱精巧秀丽,循角飞翘,生气盎然。

    楼上层搪下,悬挂愿额4块,南曰清远楼,北曰声通天颖,东曰耸峙严疆,西曰震靖边氛。楼内悬有明嘉靖十八年公元年铸造的宣府镇城钟一口,高5米,口径7米,重约万斤,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钟声悠扬宏亮,可传40余里,颇负盛名。该楼造型

    清远楼别致,结构精巧严谨。可与武汉黄鹤楼媚美,在国内同属罕见,索有第二黄鹤楼"之称。该楼建筑独具一格,为我国古代精美艺术建筑之一。

    明朱元障第19子曾在清远楼西侧建谷王府,屯兵万全,以御夕夷。

    1744年清乾隆皇帝北巡路过宣府,拨白银10万两重修清远楼。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宣化,义和团首领大阿吾曾在清远楼鸣钟聚义,率众设伏于城北烟筒山处,痛击联军贼寇,杀死德军指挥官约克上校。

    清远楼历尽沧桑,“文革”期间遭受严重破坏。

    1986年文化部主持对清远楼进行了全面修复。修复后的清远楼碧瓦青砖,金龙玉兽傲首长空飞檐翘角宏宇轩昂,廊柱斗拱披红挂翠,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古钟高悬,风铃叮当,显得古朴、典雅、雄伟、壮观。

    1988年,清远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远楼雨沧桑,都珍藏在它的记忆里。1988年,清远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清远楼遥相呼应的宣化镇朔楼,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为重檐九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两层通高15米,十分雄伟壮观,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朔楼以明代宣府镇总兵例佩“镇朔将军印”而得名。是宣府军事冲要之地的标志。乾隆皇帝于乾隆十年巡幸口外木兰,自多伦诺尔回銮驻跸宣化府,并御笔亲书“神京屏翰”四个大字,由直隶总督那苏图刊悬于镇朔楼上,成为对宣化府重要地位最贴切的评价。楼内原有大鼓一面,故又俗称鼓楼。

    清远楼、镇朔楼所在的宣化城,历史悠久,北魏拓跋嗣永兴五年(413年)始筑土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谷王朱穗拓展城廓,明正统年间建筑砖墙。宣化古城周长20里,比明代重建的西安城垣还要大一些。清远楼历尽沧桑,1986年文化部拨款39万元,对清远楼进行了全面修复,修复后的清远楼碧瓦青砖晶莹剔透,金龙玉兽傲首长空,飞搪翘角宏宇轩昂,廊柱斗拱被红挂翠,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古钟高悬,风铃叮当,显得古朴、典雅、雄伟、壮观。乐在景区清远楼和镇朔楼,都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城内正中鼓楼北街。清远楼在街之北端,镇朔楼在街之南端,两楼南北对峙,相距仅200米,各具英姿,给宣化这座古城平添了许多情趣。

    清远楼,属明代中期建筑,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建成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它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楼外观三层,内实二层,通高25米。楼建在高8米、东西长28米、南北长26米的砖砌高台上,高台下有十字形拱券门洞,为宣化城的“昌平”、“广灵”、“安定”、“泰新”四门通衢。

    楼体平面布局为亚字形。楼体四面皆出抱厦,周围有游廊,深架斗拱精巧秀丽,檐角飞翘,翼如鸟飞,生气盎然,俏丽异常。楼顶四面层檐下,每面悬挂匾额一块:南曰“清远楼”,北曰“声通天籁”,东曰“耸峙严疆”,西曰“震靖边氛”。除南面匾额外,均为清乾隆朝议大夫、工科给事中吴炜所题。

    楼内悬有明代嘉靖都御史郭登庸所铸铜钟一口,名曰“宣府镇城钟”。钟高2.5米,口径1.7米,重约万余斤,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击打该钟,声音清脆宏亮,悠扬动听,可远传40余华里,楼顶北面檐下悬挂的“声通天籁”匾额,就是对钟声很好的形容。因为这钟的缘故,所以清远楼俗称钟楼。被评为中国公认最佳明星啤酒、“河北五大名饮”之一的宣化钟楼牌啤酒,其品牌就是以此钟楼命名的。

    清远楼建筑独特,造型精美,别具一格,全国罕见。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中国高超的古代建筑艺术佳作之一,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抢救这一罕见的古代建筑,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巨款进行了全面修复,使这一文物古迹恢复了青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