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化名胜古迹

 太行森林 2016-07-26
1宣化拱极楼

宣化名胜古迹 - 辣笔小心 - 日子

    拱极楼,原名著耕楼,是宣化南城昌平门上的城楼。著耕楼建于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因当时守城官军施行团种法而得名。清同治年间改名为拱极楼,寓意“保卫边防,拱卫京师”之意。拱极楼通高21.75米,重檐布瓦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上下两层,四周有回廊,上层四面为小廊,有栏杆围绕。整座建筑高大宏峻,在门前广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其结构严格遵循了清代官式建筑做法的规制,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官式建筑范本,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2宣化镇朔楼

宣化名胜古迹 - 辣笔小心 - 日子

    镇朔楼,又名鼓楼。坐落在古城宣化区的中轴线上,南与拱极楼、北与清远楼遥相呼应,构成了古城宣化独特的靓丽景观。镇朔楼是宣化古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修建干明代早期,至今己有558年历史,与当时大规模的城工同时兴建。明正统初期,宣化、张家口、大同一线时常遭受北方蒙古部落的侵扰。年久失修的士城墙已经抵挡不住蒙古铁骑的冲击,边城军民苦不堪言。正统五年(1440年),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罗亨信在宣府大举城工,将旧城墙加宽加高,又在城外包砌砖石,整个工程历时6年。同时,在城内建起镇朔楼,《宣府新城之记》碑文中写道:“即城东偏之中筑崇台,建高楼,崇七间四丈七尺余五寸,深四丈五尺,广则加深之二丈五尺,其檐二级。卜置鼓角、漏刻,以司晓昏。”此碑现仍竖立在镇朔楼之侧。

  镇朔楼得名于明永乐七年镇守宣化府总兵官被封为“镇朔将军”,是一座重檐九脊歇山顶式建筑,整个建筑雄伟壮观,古朴庄严。该楼建在墩台之上,通高25.且米,占地面积1052.3平方米。初建时南面塌颌日“镇朔楼”,北面有匾日“丽谯”,取镇靖高华之义。楼上原置有报时漏刻鼓角,通报十二时辰,现已不复存在。室内殿堂言矫.四周围有回廊。东西廊下保存有碑刻5幢,刻有如下碑文:《宣府新城之记》、《宣府新城重刻铭》、《宣郡修城记》、《重修郡城镇朔楼碑记》、《重修镇朔楼记》。这些碑文详细记述了宣化城和镇朔楼修建的历史和维修的状况,是后人了解宣化历史的宝贵文献资料。

    镇朔楼上现存两块木制大匾。一块是悬挂在楼卜南侧的“镇朔楼'大匾,长6米,高2米,是1987年按照原样复制的;一块是清高宗乾隆皇帝 1745年巡视塞北木兰围场,途经宣化时亲笔手书的‘神京屏翰”大匾,高2.4米,长6.6米,悬挂子楼卜北侧。寓意宣化是北京之屏障。大匾边框雕刻出腾云飞舞,状态各异的出海蚊龙。图案精美,刻工精细,加之苍劲有力的‘神京屏翰”4个大字,浑然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悠悠五百载,风雨侵蚀,战乱摧残,也使镇朔楼累累受损。清乾隆五年和同治四年曾两次修缮。清乾隆五年修后,南匾存旧,北匾改为“筹边览胜”。1986年,国家文物局投资56万元再次落架大修。对瓦顶、梁架、装修、地面、墩台、券洞进行全面修复,并且重新油饰彩绘。重修后,镇朔楼以古朴庄重的姿态再现世人。同时还复制了长2.2米、直径1.5米的大鼓一面,置于楼上。1956年和 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两次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仕。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宣化清远楼

    宣化名胜古迹 - 辣笔小心 - 日子

    清远楼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古城宣化正中,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是一座重搪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楼建在高8米的十字券洞上,南与昌平、北与广灵、东与安定、西与大新四门通衡。与城内镇朔楼、拱极楼成一轴线。券洞内500年前的铁轮车辙明显可见。楼外观3层,内实2层,通高25米,楼阁高17米,为3开间,6塔椽,前后明间出抱厦,四周有游廊,支立24根粗大廊柱。上搪为绿色琉璃瓦顶,腰搪、下搪为布瓦顶。梁架斗拱精巧秀丽,循角飞翘,生气盎然。楼上层搪下,悬挂愿额4块,南曰“清远楼”,北曰“声通天赖”,东曰“耸峙严疆”,西曰“震靖边氛”。楼内悬有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铸造的“宣府镇城钟”一口,高2.5米,口径1.7米,重约万斤,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钟声悠扬宏亮,可传40余里,颇负盛名。该楼造型别致,结构精巧严谨。可与武汉黄鹤楼媚美,在国内同属罕见。该楼建筑独具一格,为我国古代精美艺术建筑之一。

    从清远楼正上方向下看,由7.5米高的青瓦堆积的底座上,高17米的楼身很像十字形的建筑物。楼台底座开有东西南北四个左右对称的拱形城门。走在城中大道上,仰视清远楼您可感受它的威严与雄大。清远楼高三层,楼顶采用歇山式屋檐构造,整楼皆用青瓦、木材建成。楼上有开间房五间,三间进深房,四周设一环形走廊。楼檐是由堪称工艺品的梁、柱以“升”字形支撑,所以檐角那中国传统建筑式样的反翅,至今看上去仍使人联想到腾空而起的情形。日本的建筑大师伊东忠太博士曾著书(《东方的建筑史研究》)称赞清远楼采用的建筑技术与手法,世上绝无仅有。恰恰是由于其木构技法的卓越之美,后人称清远楼为“第二个黄鹤楼”。

    明朱元璋第十九子曾在清远楼西侧建上谷王府,屯兵以御外夷。1744年,乾隆皇帝北巡路过宣化府,投白银10万两重修清远楼。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宣化,义和团首领大阿吾曾在清远楼鸣钟聚义,率众设伏于城北烟筒山处,痛击联军,杀死德军指挥官约克上校。“文革”期间清远楼遭受严重破坏。1986年,文化部主持对清远楼进了全面修复。修复后的清远楼碧瓦青砖,金龙玉兽傲首长空飞檐翘角宏宇轩昂,廊柱斗拱披红挂翠,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古钟高悬,风铃叮当,显得古朴、典雅、雄伟、壮观。1988年,清远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宣化时恩寺

宣化名胜古迹 - 辣笔小心 - 日子

    在宣化巍峨的鼓楼脚下,有一座小有名气的古刹,它就是古城众多佛寺中的一座,名叫时恩寺。它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恩寺始建于1470年,原建筑布局从南至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和禅房等。大殿为单檐九檩庑殿顶建筑,面阔五间19.2米,进深三间12米,通高10.3米。斗拱为单翘单昂五踩斗拱,瓦顶为绿琉璃瓦顶。大殿前出单檐六檩卷棚歇山式抱厦,与大殿以勾连搭形式连接在一起,无斗拱,系清代后加,面阔五间13米,进深三间5米。大殿外观古朴庄重,气势宏伟。1993年,河北省古建研究所对时恩寺进行测绘时,在大殿明间脊檩上发现创建时题记:“钦差镇守宣府等处,建寺大檀越信官太监乃胜张进总兵官颜彪黄瑄。大明成化六年七月十二日午时建完,清泉、时恩二寺,开山比丘净澄。”
    2005年4月份,宣化区投资120万元,搬迁了时恩寺院内的原住单位。5月21日,时恩寺大殿修复工作全面展开,修复后的时恩寺大殿前移了6米。


5宣化居士林

宣化名胜古迹 - 辣笔小心 - 日子

    佛教道场“居士林”坐落于宣化东门外山坡上,紧邻丹拉高速宣化北出口, 背靠“草帽山”,占地6.6亩,坐北朝南。大雄宝殿内,高6米的佛祖释迦牟尼铜像端坐在中央莲花蓬上,十八罗汉分列两旁,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二十八尊铜像,众佛或立或坐,栩栩如生。


6宣化博物馆

宣化名胜古迹 - 辣笔小心 - 日子

宣化博物馆位于宣化牌楼西街天主教堂东侧,其前身是若瑟总修院。

若瑟总修院是天主教宣化教区、易县监牧区、汾阳教区、洪洞教区、临清监牧区五个国籍教区联合设立的大修院,建成于1930年,坐落在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牌楼西街,天主教宣化教区主教座堂的东侧。若瑟总修院是一处中西合璧的三进四合院,建诛面积2881平方米。

1943年1月,若瑟总修院被解散,院址改为蒙疆自治政府的宣化省公署。

1945年9月2日,晋察冀八路军占领宣化,在此设立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察哈尔省民主政府),1年后撤出。

1948年12月后曾为宣化市、镇、区人民政府驻地。

这里曾作为宣化区教育局的办公用地。教育局搬出后,前两进院落为宣化博物馆,后一进院落归还了天主教堂。

1993年这里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宣化天主堂

宣化名胜古迹 - 辣笔小心 - 日子

    宣化天主堂系宣化教区主教总堂。该堂座落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牌楼西街。清同治年(公元1869年)由樊国梁神父主持修建。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艾儒略接任宣化总堂神父后,完成了这座堂的全部修建工程。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都士良神父将宣化总堂扩建。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七月该堂被义和团焚烧。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用庚子教难赔款1万两白银重建宣化大堂。建筑面积810平米,钟楼高33米。总体布局为十字架形,砖木青石结构。设计独特,工艺精细,内部结构别致。大堂为面南朝北。堂内北部设有祭台三座,正面是正祭台,东西两旁设有圣母、若瑟祭台两座。祭台下有栏杆。从大堂正门进入,有16根灰白石柱矗立在两旁。从大门到栏杆处全长37米。屋顶铁犹如苍穹,石柱到屋顶,全由四个石拱砌成,堂内顶棚呈弧形系由木板合成。大堂正面有三个门。祭台的东西两侧是更衣所,各设一门。十年浩劫时圣堂内外破坏严重,并被用作水泥制品车间十多年。80年代归还教会后,教友们在已故陈化育和张德正二位神父的领导下进行了较大的修复工程,1986年10月份完工。2005年再次修缮。


8宣化烈士陵园

 宣化名胜古迹 - 辣笔小心 - 日子

  
9宣化九龙壁

宣化名胜古迹 - 辣笔小心 - 日子

    宣化九龙壁建成于公元2001年8月23日,位于牌楼西街。它是由刘开峰创意设计的一座“瑰伟绝特”的仿古建筑群。 九龙壁长24米,厚1.6米,高5.9米,共由6266块特制加厚的七彩琉璃制品构件砌筑而成,共饰有639条龙。

    巨大的壁面建在须弥座上,面背各雕有九条神态各异的蟠龙。龙的上方是蓝色的朵朵祥云,下方是绿色的滚滚波涛,主龙的龙头为透雕艺术,突出龙壁面一尺多高。在壁顶正脊正中建有一条高高突起的绿色盘龙,盘龙两侧各有四条行龙,正脊两头的金黄大吻体量高大,在吻的背上再饰一条绿色子龙,吻的背后是背龙,每个瓦当和滴水上都有一条小龙,整座龙壁上共有639条龙。

    壁顶呈皇宫屋殿式,角脊上装饰有一仙五兽,依次是: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屋殿式壁顶是仿木结构的彩色琉璃壁顶,依次是雀替、枋子、斗拱、枋、檩、老檐椽、飞檐椽、瓦和脊等。

    九龙壁前凿一影池,它是一条东、南、西、北四方相通的曲形河。这条河南北宽4米,东西宽2米,影池四周整齐排列着汉白玉护栏,与架在河上的七座桥的桥栏连成一体,共有栏柱179棵,每个柱头上都雕有狮子。护栏上雕刻着花鸟图案,有冬梅、翠竹、秋菊、春兰、牵牛、牡丹、荷花、鱼、鸟、鸳鸯等等。

    九龙壁以五座洁白的石桥作为入口,这五座桥架在曲形河的南河上,桥的外形是单孔圆拱桥,桥身平稳舒展,中间一座为主桥,最高最宽,两侧各有两座配桥,桥栏柱、栏板和桥身均是用汉白玉雕刻砌筑。栏柱的柱头上雕刻有龙和狮子。栏板上雕刻有行龙、飞凤和四季花草,桥身上有十条滴水龙。中央主桥的桥面前坡上雕刻着二龙戏珠,后坡上雕刻着游龙戏凤大型浮雕。

 

10宣化五龙壁    

2011年12月05日 - 辣笔小心 - 日子

   五龙壁是一座以五条巨龙为主题图案的影壁,位于宣化师范校园内,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省唯一一座以影壁作为省级保护单位的古代建筑。

    五龙壁是一种座山式影壁,座东向西,砖雕仿木结构,通高5米,宽4.15米,下面是由上、下枋,上、下枭,圭角及束腰组成的须弥座,中间为砖柱、线枋子和方心砖,从方砖心向上,依次为雀替、枋子、护栏、斗拱、压斗枋、飞椽和瓦顶。整体建筑结构复杂,衔接自如。 五龙壁的主体图案是刻于方砖心上的五龙图。上方是朵朵祥云,下方是滚滚波涛,其中三条巨龙以坐、升姿式翻腾于云海之中。两条由汹涌波涛之中欲向空中飞来,起身之处溅起朵朵浪花。祥云、波浪、巨龙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壮观的图画。五龙壁中除巨龙图外,能独立成画的小型图案还有61幅。须弥座中的束腰上刻着11种走兽,它们有蹲、有卧、有走、有跑、造型各异、形象逼真。护栏上雕有喜鹊登梅、鸳鸯戏水、猴子摘桃等共计14幅图案,其中出现猴子2只,各种鸟类18只,它们或飞、或落、或游或嬉。方砖心两侧刻有石榴花、荷花、牡丹花、莲花等14幅花卉图以及2幅宝瓶图。观其画仿佛听到了鸟语、闻到了花香,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斗拱版上刻有团龙图,脊上刻有两条行龙。这61幅图案与五龙图相互衬托,使五龙壁更显壮观。整个建筑采用磨砖对缝砌成,无论从构件上,还是布局上看都非常合理。整幅影壁采用了浮雕、透雕工艺,将图案凸出来,从而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