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磕头

 初上旅途 2014-02-24

磕头

  • 发布日期: 2014-02-18 00:00
  • 作者:郭文杰

  磕头,是中国人几千年历史的一部分,它占有相当重要不可替代的位置,在老百姓日常生活里更是不可或缺。它不仅是生活习俗,还承载着中国人的人文观念、处世哲学,它既是高居庙堂之上达官显贵的礼仪,也是俗间草民交往的重要手段。

  在日常百姓的生活里有很多地方需要磕头,喜事、丧事、做寿、过年、结拜、祭祀、敬神等等,当然磕头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就因为磕头的目的不一样,所以程度方法也就随之有些许不同。

  报丧孝子头是有特点的一种。有时一家人正有说有笑地吃饭,突然一推门进来一位,咕咚一声就跪那了。这是到家里报丧的,要是孝子在外面大街上,遇上一个认识的人,也要过去磕头,这头磕得不分辈分,不论大小。这里还有些小学问,磕头者不能犹豫,被磕者,还不扶,也不能瞎说——“起来吧!”“不客气!”“不用了!”这些话都不行。要么说“烦恼”,要么说“您守孝”,也就是要把话岔开。为嘛呢?原来这个孝子头磕的目的,是为了死者谢罪,意思是说我爹在活着的时候,有对不住您的地方,或您对死者有恩,现在人没了,这一个头磕过去,就销账了。因为这个头磕的目的性很强,所以作为受头者,不能解释,一旦解释,就等于真有嘛过节一样。

  过生日要磕头,不是父母过生日,是自己过生日也要给父母磕头,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一家人就要吃饭了,请父母在正座,然后笔管条直正正规规给父母磕三个响头,嘴里还要说感谢父母的话,并要祝福父母健康。这是年轻时,要是自己也老了,高堂健在,那也要磕头,这时就不是一个人磕了,要一家人全都磕,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醋打哪酸、盐从哪咸,所谓饮水思源。这是谢恩头,这个头磕得是皆大欢喜。

  过继孩子也要磕头。过继,不同于认干亲,干亲在爹娘前面还有一个“干”字,过继孩子,就叫爹妈,视同己出,所有权利义务与亲儿无异。过继孩子要有仪式,本家重要人物要在场,摆香案,孩子要是大一点就自己磕;小的话,由大人扶着,也要象征着磕三头,还要有一个特别的仪式,钻裆,钻裆是让这个娘躺在炕上,孩子从她腿底下爬出来,这个娘还要把裤裆上的线拆开几针,象征着生出来。就是这样看上去虚的形式,会得到当时社会人们的认同。

  过年磕头也算是件隆重事,当小辈的要一辈一辈地磕,磕头有压岁钱,其实钱并不多,重在压岁上,自己都当爷爷了,只要上面的老人还在,老人也会给压岁钱,当然也要磕头拜年。

  听着有这么多地方要磕头,并不是说磕头这事就是件随便的事,也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老百姓的磕头多数和感情有关。想当年乾隆皇帝,不就因为洋人不肯磕头而错过了一次中西文化交汇的机会?在那个年头没有人认为皇上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在人们心里磕头不是小事。所谓男人膝下有黄金,是不能随便跪的,坚持坚守不能为权贵、为了利益磕头。现如今形式上的磕头越来越少了,可心理上下跪、磕头的人可不少,不一样的是,现在为情感而磕的头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