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张素兰老师的《合学教育:打造教学“动车组”》有感

 海涛教育 2014-02-26

张素兰老师的《合学教育:打造教学动车组》有感

    学了张素兰老师的《合学教育:打造教学“动车组”》深深地体会到:合作学习,能训练思维与表达,能学会交流,沟通与倾听,能学会尊重,包容与欣赏,能学会共同沿着:“懂—会—对—熟”的途径爬坡。合作学习能给学困生充满心理的安全感,使各类学生能在相对轻松的小组合作中参与学习,在合作中能创造轻松、高效和谐的课堂。同新课改要求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人格完全一致。合作学习,将学习升华为不可阻挡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及家长认识到:群体如水,个体如船,水涨船高,在落后的群体中难以出类拔萃。这同新课改要求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完全一致。合作学习的有效介入,使得合学教育源于内心顺应需要。

    张老师以她自己12年来在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所取得的成效为基石,向老师们详细阐述了合作学习教育的具体方法。张老师指出:合学教育是人本教育。它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注重问题设计的研究;二是问题引领联姻合作学习;三是从合作学习到合学教育。她通过合学教育,打造出了高效课堂。她所带班级的学生,是零预习,零复习,零负担,但成绩却都是名列前茅。张老师以质朴的语言,生动的课例,向我们展示了合学教育的魅力。

张老师分析学生的求助心理,当一个学生求助于别人的时候,总希望给别人带来的麻烦达到最低限度,这样求助的频度可以提高。让“学困生”坐在前面,学生靠教师近,往往很方便地小声向教师求助,求助的频度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这一细节我认为非常重要。

    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十分重视知识重难点的讲解,而往往忽略学生合作交往技能训练与培养。而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组讨论越来越多的被教师引入课堂。我根据张素兰教授的观点,在教学中首先把学生分成14个小组,以4人一组,小组内选定小组长和大组长,学生的合学完全是在一种有序的状态下进行。要想充分提高合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 “利用”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实现教与学的师生相长。当然, 学生的合作习惯和合作交往并不是一时能形成的,我认为刚开始训练学生的合作学习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到互相补充,互相尊重,完成个人分工的责任,激励学生的合作欲望,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合学教育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教师也真正实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角色转换: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创造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天堂。我相信只要老师们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