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管扼杀独立性放手的爱还孩子自由

 秀水拖蓝 2014-02-27

张小娴说:“治疗感冒最好的方法是把冰冷的双脚放在情人温暖的肚皮上。”按照她的说法,一个你爱的人用二十四小时温暖,就能治愈那恼人的感冒。那么心灵上的感冒怎么办?叶子说:“治疗心灵感冒最好的方法是走进社区心理,将痛心的往事倾诉给理解你的人。”一个愿意听你讲烦恼的人,用两个小时默默的倾听,帮你甩掉心灵沉重的包袱。主持人:叶子

故事分享

小学就离家出走这样的孩子没法管

彤彤以前是人见人爱的孩子,可是现在,她让父母头痛。

彤彤父母做着生意,陪孩子的时间不多。小学四年级前,孩子姥姥在家帮忙带,呵护周到,孩子除了贪玩,基本不用大人费心。后来姥姥回老家,彤彤没了管束,一下子调皮很多。到彤彤六年级时,居然偷了家里四百元钱和社区里几个比她大五六岁的男孩子一起离家出走,到秦皇岛玩了两三天才回家。回来后,父母很是生气,痛打一顿不说,还请了保姆接送上学,严格看管起来。

彤彤对父母的做法很抵触,总想找个机会摆脱保姆再偷偷离家。可是保姆看管很严,彤彤没能如愿。失去自由的彤彤不愿就这样被父母“征服”,她在学校变着法的折腾,学习成绩大幅下降。每次家长会后,彤彤少不了挨骂。但她越来越不在乎,还和班上“坏孩子”玩到一起。

老师找到彤彤父母,希望他们花点时间教育彤彤,不然很可能让彤彤留级。回家后父母将老师的警告转告给彤彤,还给她请家教课下补习,效果不好。父母不想让彤彤留级,就通过关系将彤彤转到离家不远但教学质量不高的学校。上了一学期后,父母又花高价将孩子转到另一所教学质量比较高的学校就读,一学年转两次学,彤彤本来就难以适应,再加上新转的学校教学质量高,彤彤跟不上,经常被同学讥笑,自尊心受了很大的打击。父母没跟孩子商量,同老师协商后让彤彤留了一级。彤彤知道父母的做法后,大闹一场。

 

开学后,彤彤开始被着父母逃课。每天早上彤彤上完第一节课后开始逃跑,有时她在学校的某个角落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到放学时再出现在保姆面前。父母知道后,又狠狠地打了彤彤,并请了家教。从那以后,彤彤性格像变了个人似地,经常在课堂上发呆,还拿小刀在桌子上乱写乱画。老师批评后,还冲老师傻笑。

主持人分析

信任她给她自由

彤彤是不是坏小孩?刚见到主持人,彤彤妈急于给孩子下定义。在彤彤父母眼中,做出这么多出格事情的孩子一定是“坏孩子”。彤彤父母带着这种“有色眼镜”教育孩子的结果可想而知。

在彤彤的案例中,彤彤性格的改变需要从小学四年级那次离家说起。彤彤父母忙于生意,平时没机会带孩子出去玩。“长大”的彤彤渴望出去旅游。这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父母忙没时间带她外出,拿点钱找同社区年龄大点的孩子一起去。这是已经长大“独立”的彤彤的真实想法。孩子的思想简单,至于偷拿家里钱、不打招呼离家几天、跟男孩子出去等等后果,她一概想不到。

如果此时彤彤父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需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耐心说服教育,相信彤彤会接受的。但是父母没有这么做,而是以限制孩子自由为前提的管束,造成孩子产生抵抗心理。学习成绩下降后,没有客观找原因,盲目将孩子转来转去,让孩子经常陷入陌生、孤立的环境,后来转到重点学校,又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孩子还没有适应过来,又让她陷入留级的困境。短短一年时间,彤彤经受诸多变故,又没有与父母沟通的正常渠道,压力、孤单与恐惧让彤彤情绪波动,出现上课发呆、用刀子乱刻乱画等行为。如果彤彤父母再不采取措施,彤彤有可能出现撒谎、打人等不良行为。

在主持人的建议下,彤彤父母学着重新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不强迫孩子做事,与老师沟通帮助孩子融入新的环境。

自我意识的觉醒

很多家长知道孩子在十六七岁容易出现青春期叛逆,并不知道过了十岁后自我意识的崛起。在教育方面,因为不尊重、不理解而压制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动,造成孩子终身性格的缺陷。

在心理学界,认为男孩在13~16岁和女孩在12~14岁期间,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他们在学校或者家庭开始有独立意识。在社会中,他们觉得自己有一定独立活动能力,在家里,他们觉得自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他们独立思考能力迅速发展,所以不完全盲目服从成人。他们对老师和父母有意见,虽然不敢直接反对,但却保留自己的看法。在家长制约下,孩子们已经体验到外在压力的苦闷,内心开始反抗。发展到这一时期的少年,正处于反抗期,他们的情绪体验迅速丰富,他们寻找友谊、同情、理解,有些孩子甚至萌发性爱。所以家长要认真对待这一时期的孩子,认真倾听他们的思想,多引导教育,少打骂批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