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傅抱石教子

 杏坛归客 2014-02-27
 

    国画大师傅抱石有六个孩子,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傅抱石的家教是从灵魂里生发开来的,一点一滴,直接进入孩子的心灵。

    他的家里有一种特别的聚谈之风。来客人时,谈艺术、哲学、人生、事业,却从不涉及家长里短、人物是非,这无形中熏陶了孩子的人生观。傅抱石也给孩子讲各式各样有趣的故事。他常常提到屈原,为孩子取名也来自《楚辞》。

    傅抱石从不逼孩子读文背书,却无处不让孩子尽可能地接触到好的人文环境。每每买了字画扇子之类,他总是拿出来给孩子们看,孩子不懂,他就有滋有味地讲解。

    傅抱石认为挂对联有一个好处,可以常常让孩子过过眼睛,时间长了就会看进去。家里挂着一幅伊秉绶的对子:“开卷与心会,得性分外求。 ”是关于读书的箴言妙诀,也是傅抱石对孩子的叮咛。

    世上的父亲大都是严师慈父,傅抱石却是个严父慈师。邻居一位小提琴家有很多孩子,每一个都从三五岁开始学拉提琴,大有棒头底下出人才的架势。傅抱石曾叹道,孩子的品性也许打得出来,才气却是打不出来的。当孩子在言行举止上有不得体之处,傅抱石会严厉呵斥,但在学习上,在文化教养上,从不板起面孔说教。

    女儿傅益瑶从小就怕读古文,觉得很难理解。对待这样的孩子,有的父亲会说:“你连这个都不会,将来遇到更难的,你怎么学得会?”傅抱石从不这样说,他对益瑶说:“这个虽然难,但你学会了,将来学什么就都容易了。”他给了孩子较高的期望值。

傅抱石教子


    傅抱石不让孩子死读书,他买来《古典作品选读》,令益瑶吃惊的是,目录上有记号,打叉的绝对不要读,打圈的要熟读,打星的要背诵,这使益瑶懂得了钻研和欣赏的不同价值,使她掌握了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益瑶从小喜欢唱歌,一直想粉墨登场,但一开口就走调。傅抱石说:“哎呀,我怎么会生出一个唱歌左嗓子的女儿呢?”但他从不说“你是个左嗓子,凭什么去做演员”之类有伤孩子自尊的话,他告诉益瑶:“肚子里真有东西的话,不要说演戏了,就是写戏也是能够的,干什么都行;若不到那个境界,你就一定要谨慎。”

    益瑶曾一度想当演员,想考北京电影学院,傅抱石很担心。他非常了解女儿,虽然女儿想考戏剧学院想得一塌糊涂,但他绝不让孩子偏离正确的学业方向。他也不能确定孩子的将来,于是只在大方向上做正面引导,他建议益瑶考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他认为有了好的中文底子,将来做什么都行。益瑶后来成为有名的画家。

    傅抱石就是这样一位父亲,他从大方向上熏陶、引导和培养孩子,希望孩子的心要能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内心要对世界有所感悟,这个感悟才是“文”,有了这个“文”在心里,心灵才会变得丰富,才会慢慢成就人格。(据《教育文摘周报》段慧群/文2014年1月8日)


傅抱石教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