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建築(六)

 zqbxi 2014-02-27


51、城堡式圍樓

城堡式圍樓,外牆用“三合土”夯築或青磚壘砌,是東江流域和深圳、香港客家民居的一大特色,是堂橫式圍屋、圍龍式圍屋和四角樓的綜合體,並吸收了廣府民居的優點發展起來的。在平面佈局上保留了興梅客家民居堂屋、橫屋、禾坪、月池、轉鬥門的主要結構,四周被二層圍樓包圍起來。有些圍樓在保留四角碉樓的基礎上,在後圍中央增建“望樓”,望樓是全樓的最高點。圍樓頂層周圍建成通廊“走馬樓”。

圍樓外部裝飾有兩大特點:一是四周簷牆上建女兒牆,簷額用青磚砌作數層菱角牙子;二是碉樓、望樓頂端兩側(山花)大都做成“鍋耳”狀,並有挑頭裝飾。內部結構的建築形式有較大的變化,圍樓四周(前排稱倒座)是二層或三層高的單元式住房,內低外高,通常是一廳、二房、一天井、二廊。堂屋、橫屋多爲二層高的單元式房間。正門樓占一單元,進入大門穿過門廳爲天街,天街將圍樓和堂屋、橫屋隔開。有些大門內建仿牌坊式建築,上有灰塑圖案和石刻。

龍崗圍堡的建築規模不等,首屈一指的當屬坪山鎮曾氏“大萬世居”和龍崗鎮羅瑞合村“鶴湖新居”。“大萬世居”又稱大萬圍。由曾姓客民建於乾隆五十年(西元1785年),平面方形,後牆略呈弧形,占地1.5萬平方米。前有禾坪和月池,後有蓄水灌田的沙墩坡,圍內爲三堂兩橫加圍龍式,所不同的是加築一道以大石和沙灰砌成高10米,下部厚1米,頂寬50釐米的方形圍牆,寨牆上以走馬廊相通,四角建3層高角樓。它的石刻、木雕、彩繪藝術實屬精湛,是深圳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深圳坪山鎮田段心村的龍田世居。建於清道光十七年(西元 1837年)。圍屋牆體爲三合土夯築,高4米,厚50釐米。寨內主樓爲三堂式五鳳樓。占地約5000平方米。四隅建有5層角樓,均有高大的鑊耳風火牆。四周繞以寬16米的濠溝。另外深圳龍崗鎮羅瑞公村的“鶴湖新居”,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五年(西元1780年),歷經羅瑞鳳(今稱瑞鳳公)三代人,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建成。占地2.6萬平方米,包括179個居住單元,386間房子,外圍牆成方形,圍牆四角有4座高6米的角樓,正面爲3座拱門。可住1000餘人10,素有“九天十八井,十閣走馬廊”之稱。1997年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爲全國最大的客家聚落建築之一。

 

      客家建築(六)       客家建築(六)

        深圳坪山曾氏大萬世居           深圳龍崗李氏正埔嶺

52、圍村

圍村,就是將一個村莊用圍樓或圍牆圍攏起來,故有人稱之爲“寨”。圍村深溝高壘,固若金湯,顯然是出於防禦的需要。客家圍村的分佈主要在客家人與潮汕人或廣府人的臨界點或雜處地。在粵北和深圳、香港地區有較多的實例。

深圳的客家圍村,既受廣府圍村的影響又保留了客家民居的傳統。主要特點是橫縱成行成列的房屋,四周被圍樓或圍牆包圍起來,平面呈方形,四角設碉樓。圍內的住房多爲單元房,有鬥廊式或“大齊頭”(一廳一房)。單姓圍村在中軸線上設祖公堂,而多姓圍村則各有祖堂。大門口有禾坪和池塘,這是與廣府圍村的主要區別之一。客家圍村有的呈方形,有的呈不規則的圓形。圍內房屋有的排列有序,有的比較淩亂。此外,圍村內的住房有單間式的,也有堂橫屋和單元式的,還有一間房中間建隔牆成了套間或“背靠背”前後開門的,形式多樣。而粵東豐順建橋圍村則四面環水,圍內是一座座獨立的堂橫屋。

 

        客家建築(六)        客家建築(六)

        深圳橫崗西坑圍(圍村)        深圳龍崗劉氏田豐世居(圍村)

在福建省閩西山區,有一個至今保存完好的連片成群的客家古老村落,這就是已有800多年歷史的連城縣培田明清古民居。培田古民居建築群由30幢高堂華屋、21座古祠、6家書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條千米古街構成。最大的建築九廳十八井,占地6900平方米。各座建築佈滿浮雕、楹聯、名匾、石雕等,工藝精巧,十分壯觀。一些建築專家和國外友人前來考察後認爲,這是人類建築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産。目前,連城縣已對古民居進行保護性的旅遊開發,吸引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客家建築(六)     客家建築(六)

          恩榮牌坊                培田古民居建築群

53、碉樓

在粵東、粵北以及河源、惠陽、深圳和香港等地區所見的客家碉樓,大都與圍樓、圍龍屋或“鬥廊屋”結合在一起,且多爲四角樓。惟獨在粵北始興等地區可見獨立存在的大型碉樓,建築占地面積200~400平方米不等,有四五層高。碉樓內有天井和水井(少數無天井),有的還設有祖(神)堂。每層樓均爲通廊式單間房,有木樓板和走廊。外牆用大卵石和青磚砌築,厚1米有餘,特別堅固。全樓只有一個大門,條石門框,內裝鐵皮木門、木杠、鐵柵等四五重屏障,門上還有防火水槽,真可謂固若金湯。一個村可建幾個互爲犄角的碉樓,以保護全村的安全。遇有匪賊或戰事,村民們便扶老攜幼進駐碉樓。這也是粵北客家建築文化中的一絕。

 

       客家建築(六)       客家建築(六)

       始興太平曾氏憩春閣(碉樓)    始興太平曾氏萬福攸崇樓(碉樓)

54、中西混合式圍樓 

中西合璧式圍樓的建築年代較晚,最早在清代末期,但大都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後的産物。漂泊海外的客家遊子們在國外經商致富,不忘故土,眷戀民族的傳統生活,榮歸故里後置田建屋。他們受到南洋各國及西洋文化思想的影響,採用傳統的圍龍屋或堂

橫屋的平面佈局,局部稍作改動,如有些屋式將弧形的圍龍和花頭部分變成了長條形、直線形,橫置如枕,當地人稱“枕頭屋”,如梅縣南華又廬、萬秋樓、聯芳樓等。門窗、廳堂加之西式裝修,特別是增設陽臺的做法,使古老深沈的傳統建築煥發出清新的氣息。

這是客家僑鄉民居建築形式的一種特殊風格,是將客家傳統的房屋結構結合西洋的建築藝術的混合型民居建築。盡管在外觀上吸收了西洋的藝術裝飾,而內部仍是道地的客家民居傳統結構。

 

                客家建築(六)

              梅縣城北李氏聯輝樓(中西合璧式圍樓)

55、自由式圍屋

所謂自由式,是指沒有明顯的佈局規律的一類客家民居形式。屋主人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並結合財力和用地情況,建造居住舒適、外形美觀而又符合客家傳統民居風水學中陰陽五行理念的建築。

 

                 客家建築(六)

              梅縣梅江黃遵憲故居人境廬(自由式圍屋)

56、庭園建築

王府重臣,富商階級,除了興建正式的宅第外,還廣築庭園,做為祭祖使用。

 

                客家建築(六)

57、綜合形樓

在南靖縣書洋鄉田螺坑的一座山上,雄踞著五座奇妙膨大的土樓,中央是一座方形樓,四周則是三座圓形樓和一座橢圓形樓,整體布局巧奪天工,壯麗無比。登高遠眺,恰似梅花怒放,從下仰望,宛如拉薩的布達拉宮。許多外國專家稱之為“福建的布達拉宮”。上海同濟大學路秉傑教授考察後贊嘆不已︰“這是世界上最美的土樓群”。

 

          客家建築(六)

                  南靖田螺坑土樓群

目前,福建客家土樓一個群落一個群落保存下來,總數有1000多座。近年來,已有30多個國家的建築、歷史、民俗學專家學者和記者、華僑等前來考察,更多無數的觀光客絡繹不絕無不為這些奇特的建築所折服。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史蒂文安德烈來此考察後說︰“這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生土建築───神話般的居民住宅。也是世界住宅史上一個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