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用规范汉字表》并非无懈可击 分类仍需明确

 昵称11552122 2014-02-28

  历时10年、修改90余稿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日前公布,这是继1986年《简化字总表》发布后的又一次重大规范。在专家看来,《通用规范汉字表》就是一个汉字的国家标准,今后字典、词典等与汉字相关的工具书和教辅材料,都应以这个为标准来制定和出版。但有了标准,在当前电脑打字高效又准确的前提下,怎么写出正确的汉字,怎么辨识汉字的用法则成了问题……

  比“2009版”少195个字 取消汉字“整形”

  《咬文嚼字》杂志副主编黄安靖对记者说,在一些专家看来,此次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堪称是50多年规范汉字的优化整合。

  《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以前,2009年国家曾发布过《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共收录了8300个字,而正式字表比“2009版”减少了195个字,收录8105个字。

  在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教授陈双新看来,缩水的195个字应该都是三级字,原因是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些人对三级字中某些字的通用度提出看法,课题组重新审查和严格把握后删除了这一百多个字。

  与“2009版”比,另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汉字“整形”附表。当时曾因为与宋体字一致,对44个汉字字形作出调整的规定引发争议。当时对汉字“整形”制定了横变提、竖变撇、捺变点、竖弯钩变竖提和竖钩、横折钩去钩5类笔形规则。经调整后,很多常见字变形,比如“琴”字上左部最后一笔横变提,“唇”、“蜃”等字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等。很多人担心会改变书写习惯,影响用字便利,甚至影响学生学习、考试。

  “字形调整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其实如果是调整也是仅仅针对电脑上的宋体字,日常的手写体和电脑上其他字体还是跟以前一样,对一般人的使用和认读几乎没有影响。”陈双新说。

  新字表并非无懈可击 分类仍需明确

  我国著名文字学家、《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郝铭鉴对记者说,“新字表的发布给汉字应用找到了一个标准。”

  新字表里收录常用字6500个,比原来的通用字表减少了500个,减轻了学习负担,有利于语文学习、语文教育的开展,也提高了用字效率。“地名、人名被收录进来考虑了现实需要,也为老百姓实际应用考虑,比较务实。”郝铭鉴说,十年能做出来这样的成绩还是挺不容易的,要知道汉字规范认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但新字表并不是无懈可击。郝铭鉴觉得新字表的分类并不规范,“比如钱锺书的‘锺’作为异体字被收录进字表里,解释用于姓氏人名时可用,这种规定就很不合理。比如有句话是,‘钱锺书的名字由来,是他小时候在选东西的时候抓了一本书,因为钟情于书,所以取名‘锺书’,两个不同的钟字看起来就很别扭,不如都简化为‘钟’,表述更加明了。”

  在解释新字表时,曾有收录45个异体字的表述,郝铭鉴认为,整个字表里异体字并不止45个,“我算了算至少有50多个,并且像‘阪’可用于地名,如‘大阪’的解释,早在1956年就已经认定恢复了,这次就不应该作为专门的异体字再加以表述。并且为了表述清楚,应该列出来这45个异体字是哪些,这样在学习时就不会搞混。”

  “新字表肯定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也应该力求完美,分类更明确一些,让汉字标准更加名副其实。”郝铭鉴说。

  对汉字敬畏荡然无存 工具书错误百出

  郝铭鉴认为:“人们在认识汉字时,只是符号化地机械记忆,根本不明白一个字的造字依据,这样下去辨识汉字的能力就不容易提供,都是符号化记忆,根本无法辨识。”

  不认识字造成了很多尴尬,央视科教频道8月2日开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现场竟只有30%的成人将“癞蛤蟆”这个著名动物的名字写对,而“间歇”一词的差错率高达40%。至于“陀螺”、“熨帖”、“郫县豆瓣”等词的差错率也很高。

  郝铭鉴认为,这是现在的社会文化批评出现了严重问题,“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

  除了批评,如今给汉字立规矩的工具书也是错误百出。“前些日子有人写了一封信求助,他想知道‘醎酸而已’中的‘醎’是个什么字,他查了五本辞书也没查到。”郝铭鉴说,日常生活中工具书常常出现“打架”的现象,比如“杀手锏”和“撒手锏”不管是字典和词典里都没解释清楚两者该如何用,还有树荫的“荫”应不应该有草字头,有的字典里解释有,有的解释没有,“以前有个文件曾规定不能有草字头,可这个文件是一个主管汉字读音的部门出的,那些编字典的当然不会认可。这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在他看来,现在汉字有了标准,就应该把汉字应用的“规矩”立起来,这样汉字才能更准确规范。

  拯救汉字咬文嚼字危机

  字表不是万能良药

  《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一级字表为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这些字大多是日常生活和基础学习阶段最常用的字。对于这些字,很多人有是否够用的疑问。对此,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说,“根据监测,认识595个常用字可以覆盖80%的语言资料,认识960字,可以覆盖90%的语料,而2388字就可以覆盖99%的日常语料。因此,600字以内是我国居民最常用的汉字。所以,3500个一级字就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需要而言,理论上应该问题不大。”

  新字表发布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根据“一级字表”进行调整,替换了103个基本常用字。例如畦、凫、苫、揖、蛹、蛊等不再作为常用字进入一级字表,而丫、斌、桔、尧、绚、贻、亢、妮等作为一级常用字,中小学生需要掌握。

  “别看3500个字,谁都认识,但到了真正读写的时候不见得都会。”郝铭鉴说,每年《咬文嚼字》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从去年公布的“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可以看到,容易念错的,常用词居多,“发‘酵’的‘jiao’错读成‘xiao’;‘囹圄’一词常被误用为‘囫囵’。”

  而日常生活中“尴尬”二字,左边应为“尤”字少一点,但在书写时,很多人写成“九”;“冒”字上半部分不是“曰”,因为第二横不封口;“健康”的“康”下面不是“水”等等,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字,往往成了最容易写错的字。

  而这种现象也在基础教育阶段出现。最近颇为火热的以拼写汉字为主的节目《汉字英雄》里,一些常用字如“看见”的“见”、“诞生”的“诞”等字竟有学生不会写。

  通过多期的节目,《汉字英雄》的策划人马东发现学生的识字量比一般人要多,“就是因为他们天天都在写。现在人们大学一毕业,可能就不写了,所以孩子的识字量,或者写字准确率比大人高,恰恰是正常的,真正面对这个问题的是成年人。这个问题有解决方法,就是在上学阶段就逼着你写,不许用电脑去替代,但这个的确在被弱化。”

  郝铭鉴说,这次字表推出时机很好,“随着电脑打字的普及,平时人们用笔写字的机会少了,就出现很多‘提笔忘字’现象,这很正常。以前用毛笔钢笔写字,现在用电脑写字,出现火星文等网络文字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人们要学会适应。”

  专家表示,人们识字的时候基本上依赖强行记忆,并不重视汉字的传承历史,比如汉字的造字原理。而电脑各种快捷输入方式的普及和发展,对非拼音文字的汉字是致命的打击。一种极端观点认为,汉字的书写危机只会越来越严重。

  新的汉字表推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汉字的书写危机。“只是要求我们辨识汉字的能力加强,用电脑打出来的字要知道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简单来说就是要认识字。”郝铭鉴说。(新报记者 刘超群)

  图片来源 网络

  标签:汉字表 分类 书写 咬文嚼字 汉字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