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不敲响的钟声 成尚荣

 清源渭水 2014-02-28

 

两次去台湾,必去台湾大学;每次去台大,必定在傅亭前久久徘徊。那口古铜色的傅钟,垂挂于亭中,一片静默,但我似乎听到了它那苍老而悠扬的钟声响起。不过,它每天只敲响二十一下,还有三响,是不敲的。因为校长说,那不敲响的三小时,要让台大的师生安下心来,静静地读书、思考,永远怀想老校长傅斯年的教诲。

回来查询资料,知道傅斯年是台湾抗战胜利后第四任校长。他顶住各种压力,大刀阔斧改革,为了把台大建成一座世界水准的学府,殚精竭虑,几乎每天无一刻的轻松。仔细看看,傅钟上刻着八个大字:敦品励学,爱国爱人。这是台大的校训。傅先生身体力行,严格按校训行事。1950年新生入学考试,国文卷由他亲自命题。他选了《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一段:“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傅钟虽是后任校长命名的,但说到底应该是傅先生用自己的精神和灵魂锻造的。

叙述以上一切,不是想去评述傅斯年这位教育家,只是想说,傅先生给台大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留下了最重要的思想。何为文化?黑格尔早就说过,文化的魂与体是融为一体的。好比洋葱头,剥掉一层皮,就是剥掉一层肉,皮剥完了,肉也就不存在了。傅钟就是台大校园里的一个文化符号,它是“体”,体中有魂,魂也附体。这样的景观才显现文化之意,也充满思想张力。

大学学子的确需要安静思考的时间,同样,中小学的课堂里也一定要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毋庸置疑,课堂教学需要温度,需要学生怀着激情去讨论,没有温度的课堂肯定不是好课堂。但是,往深处去想,真正的温度应当是思考的温度,是安心阅读、潜心研究、悉心建构的深度。绝不能把温度只理解为热烈的气氛,甚至追求表面的热闹。当下的一些课堂正是要十分警惕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是不是也要像傅钟所表达的那样,一堂课一定要有那么几分钟,那么十几分钟,规定学生静静地阅读、默默地思考,在安静中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梳理自己的思想呢?此时,教师只是用期待和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不去叮嘱什么,也不去提醒什么,然而这恰好是最好的教学、最生动的教育情境。

对教师同样也应如此。教师生活在充满生气的校园,总是在各种各样的热闹中度过,这本正常,但是往往形成的习惯是,无暇去读书,无法去思考,无法去沉思,久而久之,一些教师也渐渐地无需深入研究。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校长们,还有教师们自己,能不能规定一天中留下一两个小时,是没有任何“钟声”敲响的呢?昆曲《班昭》里有四句唱词实在太好了:“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好文章在孤灯下。孤灯下的寂寞是最丰富的,其实,他内心的钟声早已敲响,思想的钟声早已在心中悠扬。

倘若还有机会去台湾,一定还去台大,一定还要在傅钟下静思默想几分钟。在那飘散的思绪中唤起对教育家的怀念,激起对教育、对文化的思想波澜,那不敲响的钟声才是最动人心魄的。(作者系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

                                                                                   中国教师报 2014-2-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