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詩律規則與禁忌

 山乡武侠 2014-03-01

詩律規則與禁忌  

 

  1、基本概念

  所謂詩律規則與禁忌乃對講平仄律韻的五言詩和七言詩而言,講詩律的五言詩和七言詩分共有六種形式: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排律、七言排律。這六種形式,在後文中,為敍述方便,我們統稱為律詩。

  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指符合平仄律韻的只有四個詩句的詩。

  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指符合平仄律韻的只有八個詩句的詩。

  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指符合平仄律韻而含十個詩句或多於十個詩句的詩,但詩句的個數必須是2的倍數。

  下面我們來説明一些律詩的基本概念。

  ①基本句式

  説白了,律詩,不管是五律、五絶,還是七律、七絕或排律,其實都是由以下四個基本句式構建的。只是有的律詩含有以下所有的四個基本句式,有的只含有其中的三個或兩個。律詩的四個基本句式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1)

  (仄仄)平平仄仄平(2)

  (仄仄)平平平仄仄(3)

  (平平)仄仄仄平平(4)

  其中,七言律詩的四個基本句式只是在五言律詩的每一基本句式前增加一對疊聲(括號内的就是),這對疊聲要求與五言句式中的第一對疊聲聲調相反。而且,所有的拗句均對五言句式而言,七言句式也是以考查後五言爲主。

  例如孟浩然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是一首仄韻詩,前兩句與後兩句的基本句式相同,也就是說,它由上面的句式(2)和(1)建構的(此即所謂的永明体律詩)。

  ②基本概念

  (1)聯

  律詩的格式中,從首句起,每兩句為一聯。絕句中只含有兩聯,前兩句稱爲“首聯”,後兩句叫做“尾聯”。五律、七律中含有四聯,分別稱之爲:首聯、颔聯(或項聯)、腹聯(或腰聯)、尾聯。至於排律,除了首聯和尾聯外,其他各聯只能用順序編號稱之了。

  (2)抑揚格

  每一詩句中,偶序位的字乃平仄間隔相錯,加上尾字聲調,叫做抑揚格。如上格式中,各詩句的抑揚格如下(圓括號内僅為七言詩句而言——下同):

  (平)仄 平 仄

  (仄)平 仄 平

  (仄)平 仄 仄

  (平)仄 平 平

  (3)詩句的“起”與“收”

  詩句抑揚格中的第一個字叫做“起”,最後一個字叫做“收”。所以,以上四個基本詩句對於五言詩句來説分別是:

  (1)仄起仄收

  (2)平起平收

  (3)平起仄收

  (4)仄起平收

  對於七言詩句來説分別是:

  (1)平起仄收

  (2)仄起平收

  (3)仄起仄收

  (4)平起平收

  (5)對

  通常詩中一聯的兩個詩句之偶序字聲調對應相反,則這兩個詩句謂之成對,簡稱為對。從上述四個基本句式的“抑揚格”中便可看出。對的上一句叫做出句,下一句叫做對句。如果,詩中的詩句不符合這一規則,則叫做失對。

  由各詩句的偶序字聲調可以判斷上述基本句式中,第一句與第二句為一對,第三句與第四句為一對。第一句與第三句亦可成對,第二句與第四句亦可成對,這種成對多數只用在首句入韻時(見下)的首聯中。

  (春節貼對聯一語中的“對聯”一稱,就是由詩的“對”與“聯”的概念而來。)

  (6)粘

  相鄰的兩聯詩句中,上一聯的下句與下一聯的上句,謂之“鄰句”。通常,鄰句之偶序字聲調對應相同,則我們謂之鄰句相粘。否則,叫做失粘。粘只能發生在鄰句之間。

  失對和失粘,乃律詩應當盡量避免的。

  (7)韵

  律詩中,偶序詩句的尾字,要求用同一韵部裏的字(參看《平水韵》),謂之“押韵”。押韵的字,叫做“韵腳”。奇序詩句的尾字,除了首句允許押韵外,其他的不允許押韵。首句押韵的詩,我們謂之“首句入韵”詩。

  例如葉紹翁的《游小園不值》詩

  應嫌屐齒印蒼苔,十叩柴扉九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乃是一首首句入韻的詩,其第一句、第二句與第四句的尾字“苔”“開”“來” 都屬於平水韻之“灰”韻部。

  而王駕的《春晴》: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則為首句不入韻的詩,其第二句與第四句的尾字“花”“家”都屬於平水韻之“麻”韻部。

  2、所謂“奇活偶定”的變通規則

  所謂“奇活偶定”的變通規則,就是指除了尾字外,其它奇序字可平可仄,而偶序字必須按基本句式之律格用字。這就是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實際上,這一變通規則並不是不受約束而任意“活”的。它要以避免出現“孤平”、“三連平”、“三連仄”為前提的。所謂“孤平”“三連平”“三連仄”都對五言詩而言,對於七言詩,只需將詩句後面的五個字按五言詩的規則處理即可。律詩以五言絶句的基本格式為基礎的,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究竟基本詩句中哪些奇序字可平可仄的。爲此我們要先弄明白什麽是“孤平”、“三連平”、“三連仄” :

  (1)所謂“孤平”,就是指除了尾字外,詩句中只有一個平聲字者。

  (2)所謂“三連平”,就是指詩句尾部是連續三個平聲字者。

  (3)所謂“三連仄”,就是指詩句尾部是連續三個仄聲字者。

  下面我們根據“奇活偶定”的變通原則,來討論上述基本句式的所有變格句式。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句式(乃標號為(1)的句式)

  根據“奇活偶定”變通原則,該句式,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種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

  其中,第二個句式犯“故平”,其自救格式便是第一句式或第四句式,故第二句式不可取。也就是說,該基本句式,對於五言句式來説,只有三種句式(包括基本句式——對句救拗的句式不在本節討論範疇(下同))。對於七言句式來説,則有六種句式(包括基本句式、對句救拗的句式不在本節討論範疇(下同))。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

  其中,[平]或[仄]表示可以仄代平或以平代仄,當然,也可保持原有聲調(以下同)。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式(乃標號為(2)的句式)

  根據“奇活偶定”變通原則,該句式,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種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

  其中,第三個句式犯“故平”,其自救格式便是第一句式或第四句式,故第三句式不可取。也就是說,該基本句式,對於五言句式來説,只有三種句式。對於七言句式來説,則有六種句式。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句式(乃標號為(3)的句式)

  

  根據“奇活偶定”變通原則,該句式,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種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仄仄

  我們看到,其中,第二句式和第四句式都犯“三連仄”,但可以自救,我們將第四個字均以平代仄(以四救三)則有以下四種格式(第四句同時解決了犯“孤平”的問題):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故該基本句式,對於五言句式來説,可有四種句式。對於七言句式來説,則有八種句式。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式(乃標號為(4)的句式)

  注意,這一句式本身就犯“孤平”,卻是允許的。這就是律詩矛盾之處。其實,宋以後的那些清規戒律,則完全是人爲制定的。我們完全可以像唐代詩人一樣較爲靈活的運用平仄律格規則。

  根據“奇活偶定”變通原則,該句式,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種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

  我們看到,其中,第二句式和第四句式都犯“三連平”,但可以自救,我們將第四個字均以仄代平(以四救三——注意這種自救方式不被理論界認可但唐人多用)則有以下四種格式(第四句同時解決了犯“孤平”的問題):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平

  自救的結果是,第二句又犯“孤平”,不可取。也就是說,該基本句式,對於五言句式來説,只有三種句式。對於七言句式來説,則有六種句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平

  其實,按以上述結果進行組合的話,律詩的每一種基本格式,我們都可以演化出若干種變格來。這要靈活掌握,未必非按明清人所定的格式,一字不差的去填寫。如此,就陷入迂腐了。例如,五言絕句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按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到3X3X4X3=108種變格;而七言絕句的基本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按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到6X6X8X6=1728種變格。

  同樣對七絕基本格式的變通,只需將每一個詩句中的後五個字按上述基本詩句處理即可。因爲七絕是由五絶的每一詩句前加一個節奏(即一對與原有首對疊聲相反的疊聲)而得的,故其每一詩句的第一個字都是可平可仄的。

  3、拗救規則

  (1) 本句自救

  ①三連仄自救:

  由“奇活偶定”變通原則可知,只有“平平平仄仄”詩句才有出現“三連仄”的可能。上一節已經分析了,該句式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將第三個字用仄代平,否則就構成三連仄的拗句。三連仄自救方法是:在第三個字確實非用仄聲字不可的時候,可將第四個字以平代仄。自救後的句式變成了

  [平]平仄平仄

  但是,這樣,就與“仄仄仄平平”失對了,但這種失對卻是允許的。

  例如孟浩然的《訪袁拾遺不遇》中的第一聯:

  洛陽訪才子,

  江嶺作流人。

  本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却成了

  仄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這是因爲,首句的首字和第三個字均以仄代平而犯“三連仄”且犯“孤平”,故而將第四個字以平代仄以自救。

  相應地,七言詩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三連仄的拗救句式就變成了

  [仄]仄[平]平仄平仄

  這樣的格式。

  ②三連平自救(此種自救不被明清理論界認可但唐人多用):

  由“奇活偶定”變通原則可知,只有“仄仄仄平平”詩句才有出現“三連平”的可能。上一節已經分析了,該句式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將第三個字用平代仄,否則就構成“三連平”的拗句。三連平自救方法是:在第三個字確實非用平聲字不可的時候,可將第四個字以仄代平。自救後的句式變成了

  [仄]仄平仄平

  這一句式的“孤平”是被允許的。這種“三連平”自救方式,在唐代詩人中亦有運用,但後人未定成規。如夢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詩句:“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其出句便是

  八月湖水平

  仄仄平仄平

  如儲光義《又洛陽道》詩句:“大道直如發,春日佳氣多。”其中的對句格式便是

  春日佳氣多

  平仄平仄平

  通常,這種“三連平”自救句式不被提倡,所以,盡量避免不用。

  ③孤平自救:

  在上一節中,我們分析過,以下三中基本句式都容易出現“孤平”

  仄仄平平仄(1)

  平平仄仄平(2)

  平平平仄仄(3)

  句式(1)只要第三個字以仄代平,就犯“孤平” ;句式(2)只要首字以仄代平,就犯“孤平” ;句式(3)當首字和第三個字都以仄代平,就犯“孤平” 。

  這類孤平自救的方式,只能調整其他奇序字的聲調。但可以採用對句救拗的方式來解決。

  (2) 對句救拗

  ①基本句式(1)的孤平句

  仄仄平仄仄

  這個結果可以看作是基本句式(1)第四個字必須用仄聲字造成的。它的對句是基本句式(2),通常講將基本句式(2)中的第三個字改用平聲字,謂之“對三救出四”。

  例如白居易《原上草》詩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②基本句式(1)的孤平句

  仄仄仄平仄

  這個結果可以看作是基本句式(1)第三個字必須用仄聲字造成的。它的對句是基本句式(2),通常講將基本句式(2)中的第三個字改用平聲字,謂之“對三救出三”。

  例如孟浩然的《望廬山》詩句: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③全仄拗句的自救,它的對句救拗格式仍然同上。

  例如李商隱的《登樂游原》詩句: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仄仄仄仄仄 平平平仄平

  至此,我們基本了解了,律詩(廣義)的平仄律格基本句式、以及各基本句式的“奇活偶定”的變通格式、以及拗句自救與他救的方法。之後,就是你去如何靈活運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