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州民居的风格特色

 时空胜步 2014-03-01
潮州民居在早期较多地受到中原文化的渗透,后期较多地受到八闽、江西文化的浸润和江南、广府文化的影响,加上自身地域的自然、经济、人文特征,使之成为既是中华建筑文化之一脉相承;又既有别于中原和北方民居建筑的凝重、鲜艳;又区别于江南民居建筑的俊逸、清纯,逐渐地形成自身的民居风格。
  1、保留古制 形式趋同 
  潮州开发迟于中原,而民间工匠的建筑技术,主要是靠师徒相承的私授形式。因此,在古代信息传播迟慢的条件下,对中原的先进技术有着传播过程的时差。一些珍存的民居在细部结构上,至为难得地保留了前代的古制,一些几经重修的民居,因格守原则而较好地保留古制,如“斗栱之斗底皆刻皿板”,是见之中唐之前,远者可溯至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中山国铜方案上的斗栱模型,斗底即刻有皿板),这种做法在中原地区宋代遗构已为鲜见,而在潮州民居中,自宋至清如许驸马府、猷巷黄府尚存此唐代之前的古风。 
自然环境与民系文化的同一性,使潮人的生活习惯与审美情趣具有许多共通点,反映于民居上就有风格的趋同性。同全国大部分民居建筑一样,潮州民居均恪守对称的布局,它们都有明确的中轴线,以厅堂为中心组织空间,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规模大时则纵向延伸或横向发展,规模更大时则多厅堂组合,或并列数条轴线,形成多院落组成的大型民居。但在规模的延伸发展中,潮州民居中的中心厅堂带有祭祖、敬神的功能,因而厅堂的中心地位,在空间组合中一直是处于中心轴线的位置,其重要位置无可替代。
潮州的民居入口大门大部分位于轴 线的正中,不象北方合院式民居从东南位、西北位入口,这可能是保留了早期的营造式样,未受到宋代以后出现的“先天八卦”学说影响。
合院式民居的优点是有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内向院落小环境,它能满足家庭生活的安宁、私密、伦理等方面的需求,因而成为全国大部分地区共同的住宅形式,潮州民居的大部分类型为这种形式。 
  2、轻巧通透 工艺精致 
  轻巧通透是潮州民居的重要特色之一。 
  所谓轻巧,一是单体体量较小,普遍不及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民居建筑的宏敞高大;二是外表视觉效果不及中原地区之威严,也不及江南地区之俊逸。无论是屋顶的曲线、檐角的举翘、门面的布局、颜色的涂饰只要作一比较,就可以感受到潮州民居的特色。以色彩为例,北方喜上下均重彩,金碧辉煌,团花簇锦,显得雍容华贵;江南喜用素色和黑色,颜色清纯,与水乡之环境协调。而潮州民居的色调较之偏灰浊,着重于屋脊、梁架、墙头、檐下等重点部位加强装饰,而这些装饰构件往往同建筑构件的实用功能有关。在潮州民居中,通常是灰麻石或灰面勒脚,贝灰墙面,灰瓦屋面,唯有屋脊和山墙、大门口才饰以较为鲜艳悦目的灰塑、嵌瓷、彩画、木雕、石雕,在屋檐与屋面交界处常施以黑色边线,画上彩色(有的黑色)卷草、悬鱼、夔纹,使轮廓醒目,在强烈的日光下,丰富了立面的变化,表现出传统建筑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所谓通透,是指建筑从整体上注意透风,既有利于建筑材料去潮防朽、延长寿命。更着眼于地处亚热带地区的潮州长夏无冬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使居住活动舒适凉快。潮州民居注重整体环境设计达到室内降温效应,形成一个适宜人居的冬暖夏凉的建筑环境。为使空气流通,采用前低后高,巷里对直以兜风入室,此所谓之“露白”,加强了室内的穿堂风和足够的日照。在民居向大型化组合发展的情况下,横纵之间以火巷、屏风、槅扇等相隔,既通风、又防火、便交通、达到形式上的分隔。就是照壁、砌砖窗花、厅堂、门口采用的门罩、拦干门、门、博古等空间分隔构件,都以不同材料做成通雕,以利空气对流,达到分而不隔,更使石雕木雕等传统工艺有用武之地。木结构多采用彻上露明造,让所有之建筑构件通风透气,木材尽量外露以防白蚁、防腐朽,庭院内多为敞厅,门窗多朝天井,一般人的天井都设有花圃、水池、花木、莲缸、四季常青、静谧幽雅、更有利于调节室内温度。这些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潮州民居的通透特点。 
潮州民居重视装饰,《周志》已经提到所谓“鸟革翬飞”、“雕梁画栋”,都在赞美潮州民居装饰的华美,特别是明清以后,潮州民居建筑进入了成熟时期,建筑装饰手法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其一是实用与艺术和谐结合:也就是所谓的固本,即是艺术加工一定不能削弱或破坏原有建筑结构及构造的力学性能,不能防碍建筑的使用功能,不能降低建筑的稳定性等,即对建筑根本的使用不能造成危害。在关系到建筑结构、特别是屋面上最显眼部位,如屋脊、墙头、不同墙面的转角处、细部收口等部位,通过装饰手法使之不至于单调,而且更加坚固。潮州是多雨地区,对于屋面结合部的屋脊防漏要求很高,屋脊做得较大,在最为突出的屋脊饰以灰塑、嵌瓷、彩画,不怕日曝雨洒,历久如新,在大面积的外墙面墙上嵌以石雕、墙头饰以彩画,避免了单调的直角、丰富了立面,大中型祠堂采用穿斗式与抬梁式结合结构,多数采用彻上露明造以求建筑空间敝大,同时在梁架、照壁、额坊、柱头斗横、雀替等部位精雕细琢,使这些举目而可见、抬头可见的部位给人以美的感受,为了防潮、防洪和防白蚁,潮州民居一般采用石构柱础,而且比北方明显更高,因而将柱础雕刻成复杂的几何形状、造型饰样几乎逾百种,在家内一般追求良好的采光、通风、采用精致的通雕屏风,隔扇,同时,潮州民居十分注重门面装饰,集中对石柱、屋脊、外墙门框、匾额楹联、檐头、抱鼓石、石狮乃至门前之亭子、旗杆等均予以精美之装饰,使建筑物的大门前徒增华贵之感。对于内部重要部位用器物如梁架,雀替以至神龛,更集中了装饰的精华,使之光彩夺目。一般梁柱在潮州称之为“五脏内”,可见其在建筑物内部之重要位置。 
  其二在装饰题材广泛:潮州民居的装饰题材几乎可说囊括传统的民间题材,如历史故事、神话、渔耕樵读、戏剧题材、吉祥图案、虫鱼鸟兽、亭台山水、以至名人名家诗书画,二十四孝、忠义戏曲故事、以及英雄神话故事、渔、耕、樵、读等传统题材使用频率最高,同时善于表现地方特色,如潮州人景、岭南佳果等地方题材,晚期尚出现了一些西方花纹图案。这些民居之彩画、木雕、石雕用于大门、门、隔断等构件之上,这无不体现其建造者敦敦之教诲和 趋吉”的艺术匠意,同时,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主题。
主题方面,根据建造者的爱好、文化品位而有不同的选择。例如岁寒三友、琴棋书画、博古文玩等图样,表现了一定的文化气息,多为文人墨客或附庸风雅人士所选用;又如山水林木、花鸟虫鱼、奇岩怪石等具有隐逸之风的图样,多为愤世嫉俗、失意政客所用;至于神仙怪异、文武戏出、出将入相等题材,多为文化层次不高而富有阶层人士所选用;但对于大部分人家在民居建筑中所选用的装饰主题多为希望家宅平安,健康长寿,人丁兴旺,财源茂盛等“趋吉避凶”的题材,即传统民间人士所企望的人生美妙的吉祥前景“三多”,三多是指多福、多寿、多于之意。故这类题材又称之为吉祥图案或吉祥图样。
  吉祥图案的表现方法可分为四种情况,即直观、隐喻、谐音和组配。
  直观容易理解,如福禄寿三星(三个具有明显的约定俗成特征的老人)、百子图(一百个或较众多的小孩在戏)、百寿图(一百个不同字体的寿字)、大官赐福(一个官员手捧福字展示众人)、老寿星等,直接表露出福禄寿的主题。隐喻即借用具有吉祥含义的动物、植物、器物作为装饰母题,暗示吉意。如龟(长寿)、鹤(长寿)、桃(仙人所食、长寿)、松(长生)、鹿(禄)、鸳鸯(相爱、偕老)、牡丹(富贵)、佛手(握财富之手,有福禄之意)、石榴(多子)、葡萄(多子)、灵芝(如意、吉祥)、云朵(祥瑞)、金钱元宝(财富)、荷花(高洁)、竹(君子)、萱草(忘忧)、蝉纹(居高饮清、高洁之意)、梅花(冰清玉洁)、回文(不断延续)、水纹(不断)、龟背(长寿)等。隐喻与民族文化及历史积淀有关,每个国家皆有不同的隐喻图案与标号,不同隐喻理解,所以特殊性较大。谐音即借用动植物、器物的音韵与文字音韵相谐和,以表吉意。这也是汉字的同音异字现象在装饰图案中的应用。例如羊(吉祥、吉祥音通)、喜鹊(喜)、鲤(利)、幅(福)、葫芦(福禄)、爬蔓植物(万代)、缓带(寿、代)、盘肠(长)、鹿(禄)。金鱼(金、玉)、芙蓉(富)、水仙(仙)、大桔(大吉)、寿石(寿)、桂花(贵)、屏(平安)、磐(庆)、(万福)、竹(祝福)、盘肠人结(八吉)、等。谐音的应用也是中国装饰的特有手法。组配即是将上述三种手法综合应用在一个装饰主题中,音、意、形并用,组合搭配成一幅图案,表示出准确的吉祥用语。如三多(佛手、桃、石榴代表多福、多寿、多子)、五福祥集(中间为祥字,周围五幅)、五福捧寿(中间寿字,五幅围之)、福寿绵长(幅、桃、飘带)、松鹤适龄(松、鹤、灵芝)、金玉富贵(金鱼、牡丹)、百事如意(百合、柿子、如意)、万事如意(万字、柿、如意)、富贵白头(牡丹、白头翁)、灵芝祝寿(灵芝、水仙、竹、寿桃)、太平有象(大象、宝瓶)、四季平安(花瓶、四枝月季花)、安居乐业(鹤鸽、菊花、枫叶)、富贵满堂(牡丹、海棠)、喜上眉梢(喜鹊、梅花)、连中三元(桂圆、荔枝、核桃)、福寿眼前(幅、寿桃、方眼金钱)、岁寒三友(松、竹、梅)、荣贵万年(芙蓉、桂花、万年青)、平安如意(宝瓶上加如意头)等。
  这种装饰手法也是中国独特的手法,因约定俗成的原因,就是文化不高的老百姓,也很熟悉这种图案,从而起着劝人为善的教育作用。由于上述诸项民居建筑美学特色的影响,所以才形成千宅千面的民居造型。民居建筑与其它类型的建筑相比较,虽不能以体形、体量的变化取胜,但其形式美及装饰美的丰富变幻,却为它赢得了美的赞誉。 
  其三、装饰工艺丰富多彩:最突出的是石雕、木雕、灰塑、嵌瓷、琉璃、彩画等工艺。对各种装饰工艺 ,是根据它们的材料性能、特征,合理地布置在相应的部位上,如屋脊、山墙等部位,常用嵌瓷和灰塑加以装饰。嵌瓷是一种用彩色瓷片镶嵌在灰泥上,塑造出各种平面或立体的造型形成的一种艺术品种;灰塑则是用纸筋、草筋灰泥直接在构件上塑造出各种艺术造型。这两种工艺多采用红糖水或糯米水为粘凝剂,成型后非常牢固,不怕风吹雨打。相反,嵌瓷经过雨水冲淋之后,更显出它的光泽。室内的桁、梁、屏、门、神龛等,则多采用木雕装饰。
室内的地坪多采用传统的红方砖,就连地坪的铺装也有一定的隐喻。老人们告诉我们,那些厅里地坪铺成斜的"人"字型隐喻有人气和人丁兴旺;卧室地坪铺成错链呈"丁"字型隐喻生男孩;过道的地坪铺成"田"字型隐喻家有田地…… 
  其四、精益求精的营造思想。明代初年,朱元璋申明官民第宅之制有明确的规定。《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六年规定,公侯“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一品二品官员,“门屋三间五架,门用绿油及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正门三间三架,门用黑油,摆锡环”;六品至九品,“正门一间三架,黑门铁环”。同时规定,“一品官房……其门窗户牖并不许用髹油漆。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妆饰”。明中叶以前,在潮州的民居的营造型制和装饰尚较为朴素,使明末以后,潮州民居装饰日显细腻繁复,斗拱及彩色妆饰比比皆是,从封建礼制角度看已是僭越,较为典型的有已略黄公祠、从熙公祠等,其装饰工艺可谓是不厌其精、不厌其细、不厌其烦。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和装饰内容,使潮州艺人大显身手。同时,在营造过程中注入了竞争机制,一般较为大型的民居多用两组艺匠,以中轴线为分隔,在统一的尺度、材料和既定的题材,两组艺匠争奇斗巧,这对于提高潮州民间工艺水平的提高起着刺激作用,也体现了潮人精益求精的营造思想。 
  3、恪守礼制,重视教育。 
嘉庆《澄海县志》曰:“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因为宗祠是联系族人、举行宗族活动之纽带,也是衡量宗族实力之窗口。它在强化封建礼制上的作用与影响不言而喻。在民居中,礼制秩序,对其建筑格局和使用功能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如百凤朝阳式宅院、门厅会客、后厅设龛祭祖、中厅可行各种大礼;中厅西侧大房,乃家长之居室,前院为客房,后院为内眷,火巷排屋则为族人、佣人之住所,这种格局,切实地体现了父权统治,男尊女卑、主仆有别的伦理秩序,即便是最基本的“下山虎”、“四点金”,上厅正屋,一定要高于下厅,大房的纵深长度也一定要超过下房,上下的尊卑等级绝不能越雷池半步。 
  在教育方面,清代乾隆年间周硕勋《潮州府志》有这样的记述:“望族营造屋庐,必立家庙,尤加壮丽。其村坊市集,虽多茅舍竹篱,而城廓中,强半皆高闰闳,厚墙垣者。三阳及澄、饶、普、惠七邑,闾阎饶裕,虽市镇也多鸟革翬飞。家有千金,必构书斋,雕梁画栋,缀以池台竹树。”“书斋”、在潮州民居确是常见,其作用主要就是教育。自韩昌黎刺潮之后,潮汕之民风丕变,好学成风,宋朝乡贤王大宝尚书曾有“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总结。及至明清,潮州的经济增长促使了文教的发展,更有薛侃等一大批先贤致力于教育,儒家文化渗透到下层社会,追远报本、光宗耀祖的理念普遍为潮州人所接受。民居中设书斋足可以看出潮州人尚学的精神主流。
  4、讲究实用,突出兼容。 
  潮州地处亚热带,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境内河海交汇,雨水多、台风多,洪患多,建筑物须立足于实用、牢固上。又因潮州森林资源不丰,故建筑材料以石材、泥沙、贝灰为主,《周志》称“民居辄用蜃灰和沙土筑墙,地也如之,坚如金石。即遇飓风推扑、列火焚馀,而墙垣卓立无崩塌者”贝灰沙的广泛应用,是潮州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 
  潮州民居屋顶多采用硬山式,因为它所有的屋顶形式中有更好的搞风防火性能,而且出椽不长,不易受淋,为了防风,屋顶偏于平缓,又适当降低高度。檐口加封檐板以阻挡气流进入;屋瓦铺双层,以利隔热,瓦面交接处抺灰做成瓦垅,以增加屋面重量以及前述的轻巧造型、通透石雕、木雕构件等等无不体现潮州民居讲究实用的特色。 
  至于突出兼容,明中叶以前,潮州民居建筑多受八闽文化和中原文化辐射,此后由于潮商在江南一带活动频繁,则受到江南文化较大影响,近代则较早吸纳了一些海外文化因素,正是这种海纳百川式的兼容,才使潮州民居的不断发展,显得绚丽多彩又风格独具,近代以来,海外的建材、模式以强劲的势头进入本土,许多民宅纷纷使用“红毛灰”、玻璃、瓷砖,如古城区东平路蒪园建有玻璃厅(民谚有“起大厝,激玻璃”之句),澄海陈慈黉故居的拱门、檐梁内容中甚至用了英文字母,门窗饰件兼用嵌瓷与石膏构件、地板用马赛克。赤凤镇白莲村顺德居的书斋装饰,以及遍处皆是的古城区沿街骑楼等……。但是这些居宅、园林的总体布局和外观,大都以潮州建筑传统风格为基调,反映了潮州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对外来文化的善于融合吸收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