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栾城县种草莓种出了大效益

 智慧旅游519 2014-03-01

    □马凯旋

    本报驻河北记者赵云龙

    绿幽幽的叶子底下调皮地探出几个红红的小脑袋,煞是醒目好看。“今年的草莓长势不错,游客们摘得满意,玩得高兴。”日前,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柳林屯乡范台村草莓基地,种植户檀玉林充满自信地说。

    采访时,檀玉林正在采摘自家的“红颜”草莓。据他介绍,该乡种植草莓已有十余年历史,如今全乡草莓大棚就达400余个。近年来,该乡种植户在引入新品种的同时,还采用引蜂授粉、喷洒奶制品等无公害方式种植草莓,不仅果实成熟期短、口感好,还提高了亩产量。据了解,栾城县自2003年开始举办第一届阳春草莓采摘节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达200余万人次。栾城草莓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都市农业品牌。

    檀玉林说,今年春节前夕,该县草莓基地便迎来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采摘。正在大棚采摘的市民张女士说:“早就听说栾城草莓熟了,今天是周末,就带着孩子来游玩,中午再去吃顿农家饭。”在采摘园的草莓大棚里,一颗颗娇嫩的草莓在瓣瓣绿叶映衬下,愈发显得鲜红欲滴。摘一颗放到嘴里,满口略带酒味的醇香,让游客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栾城草莓何以有如此吸引力,单从草莓上做文章还远远不够。今年以来,柳林屯乡通过不断完善和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解决了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发展瓶颈。投入上千万,打机井、铺设地下节水管道,道路扩建和整修,电网升级改造等等措施实现了路水电“三通”。园区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调整的飞跃。

    在提升园区配套设施的基础上,为做好园区生态旅游这篇大文章,园区环境卫生整治也同步跟进。组建了专业卫生清洁队,增设停车场。绿化、净化、美化了园区内的道路,并对标牌、广告牌匾进行了规范。加强了园区管理和接待人员的培训,做到了服装统一、持证上岗、礼貌待人。农业与旅游实现了结合,一产与三产得到了融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做大做强园区,科技支撑必不可少。该乡多次组织种植户到山东寿光、湖南、邯郸、衡水等地参观学习,激发农户调整生产结构的积极性。邀请国外、省市县专家走到地头,走进大棚进行实地技术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引进高产良种、科学化管理,产量连年提升。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农民技术夜校,定期为农民播放实用技术光盘。创建了农村技术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市场信息,搞好销售服务。引进了自动化电脑远程控制滴管系统,实现了电脑控制,成为全国第一家精准实验基地。

    檀玉林说:“自从开始种植大棚草莓,收入明显提高不少。一个标准大棚占地六七分地,收入一年大概3万元到5万元,我承包了2亩多地,有3个大棚,如果种粮食一年也就4000元,而大棚种草莓能有10余万元的收入,差距一目了然。”据了解,栾城县依托草莓采摘节的优势,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引进特色品种,努力实现全年生态采摘不断茬。目前,单柳林屯乡共建有温室大棚2200个,各种拱棚1160个,露地蔬菜2610亩,总面积超过了1万亩。在范台、辛李庄、北屯、岗头、东牛、柳林屯等村设立了采摘区。在市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马上就要迎来栾城县第十二届草莓节,今年将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特色、增加收入”的理念,携手企业,现实“企业搭台、农民唱戏、干部跑龙套”的形式,转变思路把栾城阳春草莓采摘节这一品牌引入市场,把实现农民增收的重担放在企业身上,营销服务平台主要由龙头企业、合作社、草莓协会、农产品物流企业来搭建,政府更多的是提供服务。

    “今年到草莓基地,不仅有草莓可以采摘,还可采摘香菇、西红柿、黄瓜、萝卜、彩椒等十几个果蔬品种。”柳林屯乡乡长白玉平说,为丰富游客需求,除采摘之外,这里还新增加了特色风筝放飞、农家地认领、田园垂钓、品尝农家饭等特色游玩项目,让栾城阳春草莓采摘节创出特色,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游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