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章大气病之三?暑气病之中暑证

 昵称8532635 2014-03-02

第一章          大气病之三·暑气病之中暑证

暑为夏季主气。如《素问·热论》云:“后夏之日为病暑。”也就是说,非常炎热的天气,使人易犯暑热之病。暑邪犯病,其特点有四:一.暑乃阳邪,其性炎热:凡暑邪致病,则以高热、口渴、多汗、脉洪大等热盛诸症为特征;二.暑性升散,耗津泄气:暑为阳邪,其性既升又散,若侵犯人体,内则直耗津液而渴饮,外则腠理大开,津自外流而多汗,汗多伤津,气随津散,形成津气两伤之特点,津伤则口渴而多饮,小便短少,气耗则气短而神疲乏力;三.暑易夹湿,阻碍气机:故暑邪致病,易夹湿邪而共犯人体,暑湿阻遏气机,临床可见高热、渴饮、心烦之外,如阻遏脾胃气机,脾不升清,胃难降浊,就产生胸闷呕恶,脘腹痞满,肢体困倦,大便溏泄等症;四.暑邪为病,传变迅速,易扰心神:暑为高热,侵入人体,传变十分迅速,可直接传入心包,加上湿气困阻气机,使心脏鼓动无力,让全身气血运行受阻,临床可见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呼吸很弱,嘴唇、四肢青紫,这就是暑瘟急重症的死厥症,也就是炎热之盛夏,人们常说的中暑急症。如急救不当,就会立死无疑。

扁鹊为虢太子治死厥的典型医案,在青囊当中,已众所周知。如《扁鹊传》云:“扁鹊使弟子子阳砺针砾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剂和煮之,以熨两胁下,太子起坐。”这里的砺针,就是指针刺放血,其中的砾石,就是用表面光滑,周边钝圆的石块制作的刮痧工具,进行刮痧治疗。也就是说如中暑急重症的治疗方法:先针刺放血,继而刮痧、煅熨,待急救苏醒平静之后,方可用药。

以下介绍一下中暑刮痧的基本常识。首先在刮痧前要注意如下八点:1.对首次接受刮痧患者,在清醒时更好,如昏迷,先放血让其苏醒过来,然后作必要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消除紧张心态,使之轻松愉悦的接受刮痧治疗。这样疗效会更好。2.选好刮痧体位,既方便医生治疗,又使病人感到自然舒适。3.刮痧由轻到重,用力均匀,以病人能承受为度,刮到局部潮红或出现痧斑、痧点为宜。4.小孩老人及身体非常虚弱的患者,刮痧时隔层软布进行治疗,手法宜轻,不能用力太大。5.如所刮部位皮肤上长疔疮疖肿、外伤斑痕及皮肤溃烂未愈,均要避开,绕道刮痧。6.在刮痧过程中,如患者突然面色发白、冷汗、恶心欲吐,脉沉细等情况,应马上停刮。使患者平卧,头低足高体位休息片刻,喝适量糖水,最好是50%葡萄糖60ml,加温水150ml,会立即恢复正常;假如还不能奏效,则马上采用刮或针灸百会、内关、人中、涌泉等穴进行急救。7.刮痧后,注意休息,适当喝温水,禁食生冷、油腻食物,所刮部位不能水洗,只能纸擦,夏季刮痧时不能吹风与使用空调,可用台扇吹与人相反方向,让房内空气流动,两天内不宜洗澡,冬季注意保暖。8.过饥、过饱、过度紧张的人,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脑中风病、血友病、产后缺乳、盆腔炎、不孕症、子宫下垂、小儿惊风、百日咳、疳积、腹泻、麻痹、遗尿等病均不宜刮痧治疗。

刮痧的功效有三:1.扶正祛邪:扶正就是帮助抗病能力,抵御外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祛邪就是祛除侵入人体的病邪,“邪去正自安”。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好转或恶化的过程,也就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如正胜邪,则邪退正复,疾病好转,若正不敌邪,则邪胜正虚,疾病恶化。刮痧采用补泻手法,以达扶正祛邪之目的。2.调和阴阳:当人体阴阳失衡时,就“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从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的病变。通过刮痧来达到“阴平阳秘”而消除疾病的目的。3.疏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道,内通脏腑,外达腠理,不可不通,不通轻则病,重则死。如《灵枢.经脉》云:“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说明经脉不通可致虚实不调,百病皆生,乃至生死攸关。故刮痧疏通经络,至关重要。

2007年我在浙江省某大型民营医院中医科负责,724,该医院急诊科送来一急性中暑病人:男,28岁,农民,他在炎热的气候下干农活,突然心理恶心,想吐,呼吸急促,嘴唇四肢青紫,体温39.8,血压:70/43mmHg。送往我院急诊科,立即用清开灵输液退烧,结果不到一分钟,人昏迷,瞳孔缩小,体温升至41.2,医院立即通知各科室主任,马上会诊。我说这种病我曾经急救过,我来:

初诊:高热发烧——中暑闭证

初投:紧急抢救

马上把输液管拔掉,立即将双手与双脚十指尖的十宣穴针刺挤压放血,流出血全是乌黑的,然后刮痧,同时在收费室拿四枚一元的硬币,先将病人仰卧,双手张开,将钱沾点冷水,四人同时刮痧,两人从左右肘窝为起点,反射性向两胁与两手内侧由轻至重刮痧,另两人从天突穴朝两边胸胁放射性刮痧,同时从天突沿任脉往下由轻到重刮痧,各刮了十下左右,患者就清醒了,说舒服很多,直至各自刮了约20下,紫黑色的痧斑,全都显现出来,然后叫患者俯卧,从大椎穴朝腰背及两胁呈放射性刮痧,同样由轻至重,再从大椎沿督脉向下轻刮,各刮约20下,紫黑斑痧,全部显现,接着给患者80ml50%葡萄糖加入200ml温水里慢喝,约半小时,患者说他完全舒服了,量体温:37.8,血压:105/68mmHg,脉浮数,接着用药。

处方1输液:

1.       0.9%生理盐水    150ml

清开灵针         30ml

2.    5%葡萄糖       150ml

      黄芪针           50ml

3.    0.9%生理盐水    150ml

      黄芪针           50ml

(静滴一次)

处方2中药:投益气清暑汤(自拟),以补气养阴清热而透暑。

西洋参30  黄芪150  白术30  石斛30  麦冬30

北沙参30  玉竹30   黄连10  知母20  竹叶30

荷梗30    西瓜翠衣20   甘草20

1剂,中药煎服法:先将中药冷水侵泡30分钟,然后煎40分钟,约煎成150ml药汁,倒出不喝,再加水同样煎法,煎成150ml药汁,和一次混合,均分三次温服。

处方3食疗方:山药、红枣、大米煮稀粥喝,瘦肉青菜叶子做汤喝。

处方4注意事项:暂不外出劳作晒太阳。

2007725复诊:体温37.1,血压108/70mmHg,心胸不适,嘴唇、四肢青紫等症全部消除;精神恢复正常,不再处方,善后收功。嘱:暑热天劳动时间不宜持续太长,并适当喝水,出汗代谢。

点评:暑热犯病,传变迅速,直达心包,阻遏气机,内扰心神,而神志不清;暑湿犯病,直入气分,耗津泄气,阻碍气机,而津气两亏,则神疲乏力,气血受阻,嘴唇四肢血流不通而发青变紫。所以首先针刺放血,瘀血从四肢流出,则气血流畅,使人苏醒,再拟益气清暑汤以益气清热透暑而治之。药用微苦而寒的西洋参,既补气养阴,又生津清热而透暑,用大量生黄芪补中祛邪,利湿退热而清暑,苦温之白术益气健脾、燥湿清热而祛暑,三药同用益气清热透暑为君药;石斛甘寒补肾阴而清胃热,生津和营,平和阴阳调衡代谢而消暑,麦冬甘微苦寒,养阴生津清心营而散暑热,北沙参甘微苦寒,生津养阴以清肺胃之暑热,玉竹甘而微寒,生津止渴,养阴润燥,助北沙参清肺胃之暑热,四药合用生津养阴润燥而清暑热为臣药;黄连、知母、竹叶、荷梗、西瓜翠衣清热解暑为佐药;甘草甘缓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凑益气养阴清热透暑之功效。

本案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高热急性中暑全身青紫神昏症,决不能马上输液,否则,在输液几分钟内会猝然死去。因急性中暑,暑湿直入气分,阻遏气分,淤阻不通,使血急性凝滞而见全身青紫;暑湿速传心包,干扰心气的搏动,所以脉搏缓慢微弱,亦使气阻血凝而致全身青紫,在此全身经脉经络气滞血凝不通时,再输液使经脉经络更加瘀阻不通,就立即有生命之虞。因此,在临床上遇此病首先针刺放血,疏通经脉,使气血正常运行,再刮痧祛暑,暑解脉通,然后方可用药。输液药用清开灵开智醒神,清热解暑;黄芪针益气养阴利湿透暑;食疗山药、红枣、大米粥补中健脾扶正祛邪而清暑热;瘦肉、青菜叶汤,既补又清,调和营卫,排邪而安正;处方四,暂不外出劳作晒太阳,使刚恢复的身体,还没彻底巩固,宜休养调理。四方合用,在一天之内,将一中暑急重症患者,从阎王门坎拉转回来,中医抢救急症病的理法方药,还是值得借鉴的。

                            

         曾剑锋201221于广东南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