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70)黄芪建中汤;小阴旦汤治天行病:急性肠胃炎、发烧、痢疾;小青龙汤治天行病

 johnney908 2014-03-02


大阳旦汤治凡病,自汗出不止,气息怯怯,身劳无力,每恶凉风,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脉虚大者,更为切证。凡病是说不管它是外感天行,还是内伤杂症,凡是得病都能治。这种病出汗要比小阳旦汤程度要厉害一些,感觉非常气短,稍微一点凉风就怕吹到身上,都是非常弱的现象。而且肚子老疼,吃东西不行,这个方子就特别合适了。黄帝内经说脉虚大为劳,我在临床经常遇到这种病人,这是阳气不能入于阴中、浮阳外脱的表现。黄芪建中汤主治胃气不足,得把中气重新建立起来。

有黄芪五两,桂枝三两,有芍药六两,桂枝三两,这就是泻肝补脾。黄芪五两,人参三两,是用来补气的药,甘辛补脾。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这个方子可以把少阳的虚火降下来,这就有了小建中汤的意思,生阳之方以黄芪为主。它扎的根比较深,而且它的质地比较松软,可以深入沙土几米深。所以它生发津液的力量就特别强,张锡纯就善用黄芪补正气,张仲景的黄芪建中汤就用一两黄芪,他这里加大了生阳的药量。

人参是补气生津、健脾,因为出汗多会伤到胃液。伤寒论的新加汤就是用党参、倍白芍,思路是一样的。这就是虚劳病,脉无力而且洪大,里面是空的。洪而有力是里面有实证了,而这种松软的脉就跟摸到豆腐或棉絮一样。芤脉的外面还有点硬,缺血后里面的气还比较足,这里的脉象是里面的气已经不足了,搏动的力量小了。各种病都能引起这个症状,有的西医还是叫不上名的,内伤的比较多,但不一定就能化验出什么病来。

拘急就是痉挛或抽筋,小孩子老肚子疼,就用小建中汤加饴糖和白芍,酸甘就除了痉挛了。白芍能利脾下血脉,走静脉。熬法就是把药渣去掉后,把饴糖放进去再开一个滚儿,化掉就可以了。睡着了以后就不主张再喝药了,应该勿扰其阳。睡觉后阳气入里的目的是阳气潜藏修整了,还可以温养脏腑,打扰了他就伤到阳气了,而且还伤神,所以有人睡觉了别人应该不大声说话。

小阴旦汤治天行病,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痢。有黄芹,芍药,生姜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张仲景的方子用药是根据汤液经法的气味化合,药量的数字是根据河图洛书之数。比如柴胡八两,黄芩三两,三八为木,就是这个比例。补阳用大枣二十五枚,炙甘草汤补阴用三十枚大枣,二四六八十加起来是三十,阴数之和。一三五七九加起来是二十五,阳数之和,所以叫经典之方。

这个方子能治急性肠胃炎、发烧、痢疾,肚子一疼就得去厕所,芍药能缓解疼痛。这样的方子还有好几个,葛根芩连汤有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治疗的是热利,肚子不疼。大便次数多,喷射状,味臭。桂枝人参汤治疗的是寒利,大便次数多但不臭,拉肚子不难受,是脾虚寒造成的,就是桂枝加理中汤。

小阴旦汤里的黄芩能泄胆火,阴旦就是从长夏过渡到立秋的时候,阳气该降的不降,湿热该收的不收。阳气因为湿热在那里挡着而降不下去,需要用白芍和黄芩去收降阳气,白芍右降酸收,苦寒味的黄芩能燥湿,寒又能往下降。就把长夏的湿热之气除掉,痢疾就是有湿热,凝聚到一起了。肺气不降湿热传到大肠就是痢疾,拉肚子后肠胃的津液受伤了,生姜、炙甘草和大枣可以补脾胃。

古人的思路是通过观察天去研究人,尤其是秋季腹泻和痢疾。按照正常的气化到秋季开始敛降,水火各返其宅,水归水,火归火。阴气往下一降,就把阳气潜降下去了。如果湿气太重热气就往上走,所以就会汗出。藿香正气汤是转治暑期的暑热引起的恶心、吐泻,外面是暑里面是寒,用来温中化湿,其实是喝了很多凉东西脾胃受寒了。伤寒论里面把小阴旦汤叫黄芩汤。

大阴旦汤治凡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心中烦满,胸胁支痛,往来寒热者方。有柴胡八两,人参三两,党参三两,生姜、炙甘草、芍药各四两,大枣十二枚,半夏洗一升。这就是小柴胡汤的症状,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胸胁苦满,病在少阳经。这是在小阴旦汤基础上发展得比较严重的病,是小柴胡汤加白芍,张仲景的黄芩汤基础上加了柴胡、半夏和人参。如果合并阳明证,张仲景就又在里面加了枳实和大黄,就成了大柴胡汤。

柴胡走三焦、清少阳,他们用杏仁有的是多少枚,石膏用鸡蛋大小,厚朴一尺。估计他就是怕以后换算错了,历朝历代的度量衡都不一样。吴茱萸也是用一升,有时候是几两。比如半夏仲景用鲜的,和干的重量肯定不同,所以仲景写半升,和姜一起用这个药非常保险,并不是有毒不能用。这个方子总的来说是一个右降的方子,黄芩和白芍清降君相二火,柴胡左升清阳,又能右降,左升就等于右降。所以叫大阴旦汤,降的力量要比小阴旦汤更强。

柴胡苦平不是热药,左升的是清气,用量大了还能泻。可以推陈致新,能上能下。张仲景对中医做的贡献已经超过伊尹了,他肯定看过汤液经法,并作了重大发展。

小青龙汤治天行病,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身痛,脉紧者方。用苦温的麻黄三两、杏仁半升,辛味的桂枝二两,甘味的炙甘草二两。甘苦化咸可以补心脏和津液,苦味本身就走心脏。桂枝和炙甘草张仲景治疗心动悸,是强心的药。张仲景用的叫麻黄汤,麻黄就是青色的,左升宣发的药。桂枝也是升阳的,纯属左升的方子,所以叫东方的小青龙汤。如果冬天这样的病人病重了,一到春天就好了,证明得到了天地阳气的资助了。有些皮肤病就是这样,中医是大的思维。

青龙宣发就是把汗毛孔打开,强心阳加大心脏的运动,把外面来的寒气赶走。病人受寒后阳气郁闭,抑制了人的阳气的宣发。阳气来源于冬天的寒水,该生发的时候没有生发上去。夏天阳气宣发出汗的时候突然受寒了,照样可以用左升的方子,发汗把寒邪排出去。麻黄青色入肝,生发肝脏的阳气,杏仁可以补汗水。人出汗时外面的寒水突然受到寒邪的压制,就会因为不通出现身痛。寒气把人体的脉收住了,气血过不去就紧了,人体本身不是太弱,张仲景在这里写的是浮紧。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就成沉细的少阴脉了,伤寒是高出皮肤的浮脉,摸着就是洪大有力的。

有一个病人本身是太阴合病阳明,大便稀是太阴证,经常口渴时阳明证。而且又加了受寒脉沉细的少阴证,还有头两侧和两胁不舒服的少阳证。开始用的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然后加了麻黄附子细辛汤,两天后烧就退了,病也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