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杂志等于是普通驾校(文学漫笔之五十四)

 江山携手 2014-03-02

我是编文学杂志的,对文学杂志很多作者都有着十分复杂的认识。我注意看了很多作者的博客,都喜欢把自己在某家杂志上刊登出来作品的封面甚至目录都拍下来刊登出来,也有的作家,在写自己创作简历的时候,都说自己曾经在某家杂志某某报刊发表过什么作品之类,总之,文学杂志的发表,在很多作者的眼中,就等于是文学界的认可。其实,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我国的文学杂志主要是由两大系统负责编辑的,一个是作家协会系统,全国三十一个省都有作家协会,每个省都以自己所在省份的名字命名一家文学刊物,比如《山东文学》、《上海文学》。全国还有一些城市,也有自己的文学刊物,比如,《广州文艺》、比如《芒种》(沈阳市)。这些杂志的编辑部都设在作家协会内部,由作家协会组织编辑出版,发行量基本上都不是很大,有一些杂志只是处在维持的水平。另外一个系统则是来自大的文学出版社,比如《当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十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这些编辑部都是由出版社负责组织的,编辑人员则由出版社的人员来担任。也有极个别的杂志是由文联负责组织的,比如《北京文学》。这是一个特例。情况并不普遍。我个人的看法,不管是哪个机构主办的刊物,实际上,只是等于是一个普通驾校。这些刊物的取稿尺度之间相差无几。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现在留存的这些文学刊物都经历了一些历史。文革之前有一些杂志在读者中作者中都享有较高的声誉,比如上海的《收获》杂志,比如陕西的《延河》杂志。改革开放开始之后,也有一些杂志因为某种类型的原因获得很好的口碑,比如《青春》杂志,比如《十月》杂志。八十年代前后,是我国短篇小说最为热闹的时代,那个时期当中,全国的短篇小说评奖基本上是以一年一届的速度在进行当中,每次得奖的小说多达二十多篇,一个作家只要有一个短篇小说获奖,基本上就可以成就这个作家的创作声誉和地位。现在活跃在我国文坛上的大部分作家都在那个时期获过奖。这样一种推进的方式,一个是当时代社会拨乱反正文学回归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文学读者所欢迎的方式。在这样的大潮下,全国开始创办起了一批文学刊物,新作者新作品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地冒了出来。转眼经济改革进入纵深阶段,文学开始走向边缘化市场化,很多在最旺盛时期建立的刊物这个时期遇到了很大的尴尬,刊物的被关注度直线下降,刊物发行数量日渐萎缩,编辑部的日子难以为继,一向做惯了大众指路明灯的文化人感到了被社会遗弃的一种寂寞。与此同时,杂志的多样性这个时期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各种时尚生活类杂志以精美的设计和大手笔的宣传攻势开始上市,文学杂志逐渐被挤到了各种报刊杂志销售点的边缘,成为少人问津的一种过时的读物。这样一种局面至今也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如果,还要把新媒体革命算上,文学杂志所遭遇到的尴尬就更严重了。中国移动的阅读基地上刊载一部小说,可以获得数千万的阅读收费,即便是中国移动与作家五五分账,作家的版税还是高达数千万元。而一份杂志,能有个三五万的发行量,已经算得上是畅销了。传播样式的此起彼伏,造就的局面基本上还是驱赶纯文学杂志的格局。

这个时期我国文学样式也开始了变化,本来就不是很稳固的阅读短篇小说的热情很快就被人们放弃了,人们转而阅读起了长篇小说,这样一种趣味的转移,也迫使很多作家转而把创作注意力转向了对长篇小说的写作上去了。那么我们再来看那些在鼎盛时期开办的文学刊物怎么样?就全国来说,基本上所有的文学刊物都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维持现状等待东山再起基本上是这个行业的主要心态。在这样一种读者轻视作家脱离的时代氛围下,现在我国那些文学刊物上好的小说越来越少了,有名的作家基本上都不继续在刊物上出现了,这些刊物就只能在那些处于成长阶段的作家当中寻找写手。所以,就质量来说,这个时期的文学刊物水平基本上都差不多,缺少很好的作品,很好的作家。

阅读全国的文学期刊,这个时期当中好的小说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全国好几家选刊都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如果有一个小说写得比较好,几乎几家选刊都会蜂拥而上,而且在选刊树立起来的刊物得奖中也都是那几位。可是,这样狭小的奖项即便是得奖了,也没有什么影响,更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总是,这个时期全国的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一种十分消弭的状态,根本无法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相比。

从作家的角度来看,作家们也不是分不清文学杂志的传播势力,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所以,作家们也开始忽视起文学杂志了。给杂志写的作品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差不多就行了,没有哪位作家还在那里精益求精。

文学杂志由于其坚持的是纯文学道路,因此,在生存理由方面似乎并不理亏,这些年里,一些文学杂志到处嚷嚷,要求政府给予资助,具体来说就是把提高稿费作为一个抓手,希望政府能拿出一点钱来,补足那些亏欠的不足的稿费。这个事情,有的地方政府做到了,但是,多数的地方政府无法做到,在政府开支当中根本找不到这个支出项,因此,就会招致一些文学期刊界的责骂,最厉害的就是“没文化”,“一心就盯着钱”。这个事情政府方面也觉得冤枉,不是舍不得花这个钱,主要是没有这个项目可以支出。

一些获得了政府资助的刊物就开始理直气壮起来,对外宣传我们的稿费已经如何如何,而那些尚未得到资助的刊物只能更压低了做人。其实这样做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关系。并不值得骄傲和气馁。

问题在于,即便你把稿费提高了,是不是好稿子就来了呢?

一样还是不来。这不是钱的问题。缺少关注才是这个问题的根本。

与西方国家相比,西方国家的作家都羡慕中国有那么多的纯文学刊物,还能收到政府的资助。这个事情要在西方国家,等于就是天方夜谭。

我们也认为,在中国的确是少不了这样一些甘于清贫的文学刊物,因为这些刊物的一个功劳就是将较小格局的作家能传递到具有大气场大格局的创作位置上去的功能,是一个制造大作家的摇篮。

而我要说的是,我们的作家对文学刊物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个人的看法,目前我国的文学刊物,不管哪一家,基本上功能都和普通驾校差不多,培养的都是标准驾驶方法,至于你今后会开车了,准备去开赛车还是准备去跑长途,那就要看你自己的造化和需求了。驾校的职责就是把你教会,最后给你准驾证,你再出门开车就算是合法的了。文学刊物准予你的作品发表,等于是确认了你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构思操控语言的能力了,如果你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保不齐可以获得更高的境界,当然,今后一人独自上路之后,遵守交通法规,提高注意力,保持对周边环境的感受警觉,这些都是你需要加强的,只要你不是独出心裁,不是瞎胡闹,那么你今后的写作还是有希望的。

这个认识不仅作家要能认识清楚,杂志编辑部也要认识清楚。你们做的就是那些脏活累活,不要埋怨,不要吹嘘,踏踏实实地与作者们很好地协商,把你们的经验尽可能多地尽可能清楚地交待给作者,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这样你们的责任就算是尽到了,就对得起你的工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