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虚荣出版(创作漫笔之六十四)

 江山携手 2014-03-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了奇迹甚至神话,很自然地,这些神话创造者也需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乃至发迹历史写点什么,或者叫留下点什么。于是,这些需求就很自然地转向了写作与出版。这种写作与出版,叫做虚荣出版(Vanity Publishing)。2012年,美国总计有类似的出版物二十万种。我国现在每年出版图书总量世界第一,四十一万种。但是,其中虚荣出版并没有单列出来,是混在其他没有这个诉求的出版物之中的。我估计,我国的虚荣出版物也不会比美国少。

虚荣出版,是不是一种合法合理的诉求?当然是。为成功的个人或者企业树碑立传严格说起来也没什么错。只是这种出版给写作和出版带来了一些需要重新思考和认识的问题。

据了解,虚荣出版物中的多数作品,都不是成功个人自己写的,而是找到了专写这类文字的作者。在外国,这就叫做专栏作家。比如,英国王室就有大批的专栏作家,有的写建筑,有的写收藏,有的写婚姻,有的写滥情。各有分工,互不干扰,还相得益彰。也有的是被采访者本人的好友,交往多年,熟悉甚至深刻理解被采访者,这样写起来就不至于张冠李戴,写不到位。作家写作由被采写者来支付相关的费用,出版物出版后版权则归传主。这是外国的做法。中国虚荣出版的历史只是这些年刚刚兴起,尚未形成固定的规则,但一般来说,作家写作的费用也是由被采访者来支付,出版的相关费用也是由被采写者来支付。这些相关出版物出版之后,一般来说,都是由传主负责销售图书,出版社因为更多地要关注其他出版物而没有有关这些受到行业局限图书的销售准备而基本放弃了销售。事实上,据我所知,很多类似的出版物出版之后都是由传主或者被写的集体拿去送人的,借以扩大声势,给人一种被社会认可文化认可的印象,这对于进一步提升传主的社会乃至文化上的地位是有着明显的好处的。

虚荣出版还不仅限于此,随着社会各种职称考核的需求,各种不是以写某人某事为主而是以科研内容为主的图书也进入了虚荣出版的行列。因为,各种职称的考评之中,都会强调被评人的学术专著问题,所以这些问题也就很自然地成为虚荣出版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国外,这个问题是由同人出版社来承担的。

虚荣出版给写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首先是人物传记的兴盛,各种以个人奋斗为内容的传记开始出现,这些个人奋斗较为雷同的一个方面就是几乎所有的传主都是平步青云的高手,他们出身寒微,但是,通过勇敢的搏击,竟然一举成为某个行业的领头者。一些人物更是以很短的时间就创造了创业神话,他们之中有的出身草根,有的留学海归,最终以很小的举动,一举扭转乾坤,成为某些新兴行业的开山之祖。面对这样一些近似神话一般的人物和人生,写作者本身要想写好这样的人物,必须快速地学习被采写者的各种不凡经历、学识以及认知。比如,被采写者是一位从美国硅谷海归而来的科技人才,那么采访者也就是未来这个传主传记的作者,如果对电子科技毫无知识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好的,于是,这位作家就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扫盲,转而对电子科技有着超越一般人的认知,否则他将无法写作这本充满科技色彩的个人传记的。

说到传记,不是我悲观,在当代中国,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一本毫无避讳敢说真话敢写真事的传记,大多数的传记都是对传主有一定程度上的修饰和美化的,加上中国近现代历史充满着许多无法说得清楚的事件,使得很多传记都无法做到完全真实。这也是中国读者较之外国读者不那么喜欢读传记的原因之一。

由于虚荣出版首先就解除了出版的负担,所以,一般来说,虚荣出版的门槛都不是很高。出版社对这类稿子的审读也不是那么关注,主要没有什么政治问题一般来说都可以签字出版了。

在图书的销售方面,我看很多书店都把这些书列入了励志类图书的范畴,最明显的就是所有的飞机场书店,充斥着这一类的图书,标题耸人听闻,版本赛过报纸,有的甚至还配有光碟,一路吆喝,好不热闹。

可以设想,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这一类的虚荣出版物将越来越多,要求加入虚荣出版的人和集体也会越来越多,所以这样的事情不要去堵,而是需要引导和提高。与其花那么多力气去阻止,不如很好地去加以研究加以科学指导,使得这一类图书在我国出版物当中也赢得一席之地,在读者当中真正能起到励志的效用,那么这个“虚荣”也就坏事变好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