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龙玉(霍山玉)为天然黄玉髓:国标出炉

 隐士的书屋 2014-03-03

黄龙玉(霍山玉)为天然黄玉髓:国标出炉

黄龙玉(霍山玉)为天然黄玉髓:国标出炉

黄龙玉(霍山玉)为天然黄玉髓:国标出炉

黄龙玉(霍山玉)为天然黄玉髓:国标出炉

黄龙玉(霍山玉)为天然黄玉髓:国标出炉

黄龙玉(霍山玉)为天然黄玉髓:国标出炉

黄龙玉(霍山玉)为天然黄玉髓:国标出炉

黄龙玉(霍山玉)为天然黄玉髓:国标出炉

黄龙玉(霍山玉)为天然黄玉髓:国标出炉

黄龙玉(霍山玉)为天然黄玉髓:国标出炉

黄龙玉(霍山玉)为天然黄玉髓:国标出炉
黄龙玉为天然黄玉髓
2010版三项珠宝玉石国家标准出炉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010版三项珠宝玉石国家标准即GB/T 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GB/T 16553-2010珠宝玉石鉴定、GB/T 16554-2010钻石分级已于2010年9月26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于2011年2月1日开始实施。
   该三项珠宝玉石国家标准,是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在1993年制定的行业标准DZ/T 0044 珠宝玉石鉴定方法、DZ/T 0045 珠宝玉石鉴定标准、DZ/T 0046 钻石分级行业标准的基础之上起草制定的,1996年第一批准颁布为国家标准。历经2003年第一次修订及其5年多的应用后,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2009年向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98,提交修订计划申请。一年多时间,历经意见收集及汇总、征求意见稿、标准修订专题研讨、送审稿,审查评定、报批、批准发布等过程,终于2011年2 月1日开始实施。
   2010版三项珠宝玉石国家标准在2003版相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珠宝行业的现状,充分考虑分析国内实际情况、市场特点及发展趋势,参考国际通用的规则,并严格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充分征求和采纳了各方面提供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珠宝首饰行业的各方面同仁为本次标准的修订,也付出辛勤和努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GB/T 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和GB/T 16553-2010《珠宝玉石 鉴定》的主要修订内容:
    GB/T 16553-2010《珠宝玉石鉴定》:规定了珠宝玉石的术语和定义、定名规则和表示方法。
    GB/T 16553-2010《珠宝玉石鉴定》规定了珠宝玉石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方法及鉴定特征。
    GB/T 16552-2010《珠宝玉石 名称》和GB/T 16553《珠宝玉石鉴定》与2003版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归纳如下:
    ——调整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调整了优化处理的定名规则,增加了有关多种优化处理的定名规则;
    ——增加了“珠宝玉石饰品”的定义和定名规则;
    ——增加了品种名称;增加和删除了某些品种的亚种或商业名称;
    ——修改了某些品种的主要组成矿物;
    ——增加了某些品种的优化处理方法及类别;
    ——增加主要品种的谱学鉴定数据; 等等
    其中:
    1. GB/T 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调整了优化处理的定名规则,增加了有关多种优化处理的定名规则;
    4.4.1优化:直接使用珠宝玉石名称,可在相关质量文件中附注说明具体优化方法。
    4.4.2处理:
    a. 在珠宝玉石基本名称处注明:
    名称前加具体处理方法,如:扩散蓝宝石,漂白、充填翡翠;
    名称后加括号注明处理方法,如:蓝宝石(扩散)、翡翠(漂白、充填);
    名称后加括号注明“处理”二字,如:蓝宝石(处理)、翡翠(处理);应尽量在相关质量文件中附注说明具体处理方法,如:扩散处理,漂白、充填处理。
    b. 不能确定是否经过处理的珠宝玉石,在名称中可不予表示。但应在相关质量文件中附注说明“可能经××处理”或“未能确定是否经××处理”。
    c. 经多种方法处理的珠宝玉石按a或b进行定名。也可在相关质量文件中附注说明“××经人工处理”,如:钻石(处理),附注说明“钻石颜色经人工处理”。
    d. 经处理的人工宝石可直接使用人工宝石基本名称定名。
    2. GB/T 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增加了“珠宝玉石饰品”的定义和定名规则;
    3.5 珠宝玉石饰品 gems ornaments:指以珠宝玉石为原料,经过切磨、雕琢、镶嵌等加工制作,用于装饰的产品。
    4.5 珠宝玉石饰品的定名规则:珠宝玉石饰品按珠宝玉石名称+饰品名称定名。珠宝玉石名称按本标准中各类相对应的定名规则进行定名;饰品名称依据QB/T 1689的规定进行定名。如:
    ——非镶嵌珠宝玉石饰品,可直接以珠宝玉石名称定名,或按照珠宝玉石名称+饰品名称定名。如:“翡翠”,或“翡翠手镯”。
    ——由多种珠宝玉石组成的饰品,可以
   ·逐一命名各种材料;如:“碧玺、石榴石、水晶手链”;
   ·以其主要的珠宝玉石名称来定名,在其后加“等”字,但应在相关质量文件中附注说明其它珠宝玉石名称。
    ——贵金属镶嵌的珠宝玉石饰品,可按照贵金属名称+珠宝玉石名称+饰品名称进行定名。其中贵金属名称依据GB 11887的规定进行材料名称和纯度的定名。
    ——贵金属覆盖层材料镶嵌的珠宝玉石饰品,可按照贵金属覆盖层材料名称+珠宝玉石名称+饰品名称进行定名。其中贵金属覆盖层材料名称按照QB/T 2997的规定进行命名。
    ——其它金属材料镶嵌的珠宝玉石饰品,可按照金属材料名称+珠宝玉石名称+饰品名称进行定名。
    3. 珠宝玉石名称和珠宝玉石鉴定标准中增加了一些品种
表A2 天然玉石名称
水镁石
苏纪石
异极矿
云母(白云母、锂云母)
针钠钙石
绿泥石
表A4 合成宝石名称
合成翡翠
表A5 人造宝石名称
人造硼铝酸锶
4. 珠宝玉石名称和珠宝玉石鉴定标准中增删一些亚种或商业名称
表A1 天然宝石
水晶中增加发晶 。
 
 
表A2 天然玉石
软玉中删除闪石玉,增加碧玉、墨玉、糖玉。
玉髓中增加蓝玉髓、绿玉髓(澳玉)、黄玉髓(黄龙玉)
欧泊中增加白欧泊。
蔷薇辉石中删除京粉玉。
大理石中增加汉白玉。
表A3 天然有机宝石
琥珀中增加蜜蜡、血珀、金珀、绿珀、蓝珀、虫珀、植物珀。
表A4 合成宝石
合成水晶中删除合成蓝水晶。
5. 珠宝玉石名称和珠宝玉石鉴定标准中增加某些品种的优化处理种类及归属
表B1常见珠宝
玉石优化处理方法及类别
珠宝玉石基本名称
优化处理方法
优化处理类别
蓝宝石
染色
处理
祖母绿
覆膜
处理
海蓝宝石
充填
处理
碧玺
覆膜
处理
锆石
辐照
处理
托帕石
覆膜
处理
 
石榴石
热处理
优化
充填
处理
 
水晶
充填
处理
覆膜
处理
长石
扩散
处理
黝帘石(坦桑石)
覆膜
处理
 
    二、GB/T16554-2010《钻石分级》:规定了天然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的术语和定义,钻石颜色、净度、切工的分级规则,钻石质量和钻石分级证书。
与2003版钻石分级标准相比,主要变化集中于:
    1. 范围扩展:本次标准修订中增加了小于0.20ct、大于1.00ct质量范围的钻石分级、非无色至浅黄色系列即彩色钻石、非圆钻型切工的钻石分级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原文如下:
    本标准中的分级规则适用于质量大于等于0.0400g(0.20ct)的未镶嵌抛光钻石、质量在0.0400g(0.20ct,含)至0.2000g(1.00ct,含)之间的镶嵌抛光钻石。质量小于0.0400g (0.20ct)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质量大于0.2000g(1.00ct)的镶嵌抛光钻石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非无色至浅黄(褐、灰)色系列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其净度分级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其标准圆钻型切工的切工分级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非标准圆钻型切工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其颜色分级、净度分级及切工分级中的修饰度(抛光和对称)分级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术语“比色石”的定义中增加了“可以溯源至钻石颜色分级比色石国家标准样品”内容。原文如下:比色石 diamond master-stone set

    一套已标定颜色级别的标准圆钻型切工钻石样品,依次代表由高至低连续的颜色级别,其级别可以溯源至钻石颜色分级比色石国家标准样品。比色石的级别代表该颜色级别的下限。

    3. 颜色分级规则中增加了灰、褐色调钻石的分级规则:即以其颜色饱和度与比色石比较。

    4. 净度级别中LC细分为FL、IF. 即净度级别分为LC、VVS、VS、SI、P 五个大级别,又细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P1、P2、P3十一个小级别。
    5. 切工分级:本次修订中切工分级部分变化最大。主要体现在:
    1)切工分级的切工级别、比率级别、修饰度(抛光、对称性)级别由原标准中四个级别修改为五个级别即极好、很好、好、一般、差,对应的英文缩写:“极好(Excellent,简写为EX)、很好(Very Good,简写为VG)、好(Good,简写为G)、一般(Fair,简写为F)、差(Poor,简写为P)。”
    2)比率分级中增加了比率测量项目:α+β、星刻面长度比和下腰面长度比。同时增加了影响比率级别的其它因素:超重比例、刷磨和剔磨,并确定其影响比率级别的规则
    3)修饰度分级增加了对称性和抛光的分级规则,级别均为极好、很好、好、一般、差五个级别。并分别增加对称性和抛光的影响因素。
    4)切工分级的判断流程进行全面的更新。即依据附录C中各台宽比条件下,冠角 (α)、亭角 (β)、冠高比、亭深比、腰厚比、底尖比、全深比、α+β、星刻面长度比、下腰面长度比等项目确定各测量项目对应的级别。比率级别由全部测量项目中的最低级别表示;
同时考虑超重比例、刷磨和剔磨对比率级别的影响。比率级别与修饰度(抛光、对称性)级别综合查表得出切工级别。
详细如图。
比率分级表例子:
C12台宽比=60%                        
 
一般
很好
极好
很好
一般
冠角 (α) °
<20.0
20.0-23.6
23.8-27.0
27.2-31.0
31.2-35.8
36.0-37.6
37.8-40.0
40.2-41.4
>41.4
亭角 (β) °
<37.4
37.4-38.4
38.6-40.0
40.2-40.6
40.8-41.8
42.0-42.2
42.4-43.0
43.2-44.0
>44.0
冠高比%
<7.0
7.0-8.5
9.0-10.0
10.5-11.5
12.0-17.0
17.5-18.0
18.5-19.5
20.0-21.0
>21.0
亭深比%
<38.0
38.0-39.5
40.0-41.5
42.0-42.5
43.0-44.5
45.0
45.5-46.5
47.0-48.0
>48.0
腰厚比%
——
——
<2.0
2.0
2.5-4.5
5.0-5.5
6.0-7.5
8.0-10.5
>10.5
腰厚
——
——
极薄
很薄
薄-稍厚
很厚
极厚
极厚
底尖大小%
——
——
——
——
<1.0
1.0-1.9
2.0-4.0
>4.0
——
全深比%
<50.9
50.9-56.2
56.3-58.0
58.1-58.4
58.5-63.2
63.3-64.5
64.6-66.9
67.0-70.9
>70.9
α+β°
——
<65.0
65.0-68.6
68.8-72.8
73.0-77.0
77.2-77.8
78.0-80.0
>80.0
——
星刻面长度比%
——
——
<40
40
45-65
70
>70
——
——
下腰面长度比%
——
——
<65
65
70-85
90
>90
——
——
 
    6. 质量:标准中增加了“钻石贸易中可用克拉重量表示,例0.2000 g钻石的克拉重量表示为1.00ct。”
    近年来,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不断加大中国珠宝玉石标准化工作的力度,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工作。在完成珠宝玉石名称鉴定、钻石分级国家标准的同时,加快比色石国家标准样品的研配制工作,加大力度组织相关标准的宣贯和推广,组织质检机构、生产销售企业、消费者开展新标准的培训和宣传。
    通过珠宝玉石名称、鉴定两个标准的配套使用和宣传推广,将进一步统一和明确珠宝玉石的概念及分类,使珠宝玉石贸易过程中的名称标识更加统一、规范,更利于消费者的认知和掌握,从而保护消费者消费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主管部门进行司法仲裁、市场监督检查、投诉处理等。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订的钻石分级标准及其配套使用的钻石颜色分级标准比色样品--国家标准样品,使用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有钻石分级国家标准和比色石国家标准样品的国家。钻石分级标准统一了国内钻石各个环节的分级技术标准,提高我国钻石分级技术水平,维护我国钻石市场的根本利益,同时与国际钻石业顺利接轨,保护钻石商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使我国钻石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依靠我国标准化体系,通过相关标准的宣贯、普及,三项珠宝玉石国家标准将在中国经营者、消费者、教育、科研、检测等各方面普遍使用,继续为政府主管部门的相关监督管理提供有力的标准依据和技术保障,对规范我国珠宝首饰市场,促进我国珠宝业的发展将继续起到重要作用。
 
五年翻万倍的黄龙玉
五年翻万倍的黄龙玉
古语云:“君子比德于玉”
 

在中国,国人对玉石的痴迷由来已久。历朝历代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对采玉、琢玉、佩玉、藏玉、赏玉、玩玉皆乐此不疲。无论朝代怎样交替、人世怎样变迁,玉石因其通灵温润,始终是人们审美追求的对象。2004年,在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龙陵县,黄龙玉作为一种玉石的新品种被发现,并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黄龙玉之价格“神话”

黄龙玉在作为玉石被开发之前,只作为观赏石被收藏和买卖,价格非常便宜,几百元就可以买一车。直到2004年第一只用黄龙玉加工的手镯问世,其晶莹剔透、温润细腻、黄中飘红的品质吸引了大量业内人士的眼球,于是各地玉商开始大量收购原石,加工成品,其价格也开始大幅上涨。

一些财富故事不断地在坊间流传:“几年前,几百块钱就可以买一卡车的黄龙玉原石,而现在一块原石就能买若干辆小轿车。”许多人也因黄龙玉价格大涨实现了暴富的梦想。但在引起人们广泛专注的同时,关于黄龙玉的争议也此起彼伏。

2011年2月1日,最新一版的《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GB/T16552-2010)正式发布实施,黄龙玉赫然被收入天然玉石名称中。黄龙玉获得了国家标准的“身份证”,进入与翡翠、和田玉等玉石同等的行列,这个华丽的转身让玉、石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业内人士认为,黄龙玉身份认证的确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黄龙玉收藏市场,让收藏者在今后收藏黄龙玉时有“法”可依。

玉石之争虽然一直没有断过,但这并不影响黄龙玉的升值,这匹玉界“黑马”自横空出世起就备受追捧,从2004年被发现到2009年,黄龙玉的价格在短短5年间暴涨了上万倍。黄龙玉作为玉石的价值开始被重视,品牌影响力逐步加强,加工技术也精益求精。

黄龙玉能走出这样的行情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一直有把玩、欣赏玉器的传统;优质翡翠和优质和田玉的价格已经到了常人难以接受的价位;黄龙玉材质出众、知名度越来越高、价格适中,非常适合普通百姓收藏把玩,而且具有升值潜力。

黄龙玉之美

“黄龙玉”是继新疆和田玉和缅甸翡翠之后,目前发掘的最优质玉种。黄龙玉主色调为黄色,兼有诸色:羊脂白、青白、红、黑、灰、绿、五彩等,而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尊贵并最有神奇色彩,为皇室与宗教专用。

黄龙玉通常被人称做“云南黄蜡石”。其实,不是所有的云南黄蜡石都是黄龙玉,只有达到玉石级的黄蜡石才可称为黄龙玉。

严格地说,黄蜡石和黄龙玉是有本质区别的。就品质和形态来说,黄蜡石以颜色纯黄、质地冻凝、具有树脂般的油蜡光泽为佳品。黄龙玉则以透明度高、色泽黄中透红、细腻湿润者为上品。形态和质地上的差异,决定了两者不同的价值。

第一是“色”:黄龙玉的色彩分:淡黄色、金黄色、橙红色、桔红色、鸽血红等,这些色调都是暖色调中最活跃、最兴旺、最尊贵而且最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吉祥之色,这是黄龙玉备受青睐、价值不菲的第一要素。

第二是“透”:黄龙玉呈匀净的半透明状,对光观察时,玉料的边缘或较薄的部分有橙黄色透光现象,用电筒照射的时候,光晕较宽,贴切边缘照射时常可透亮到3-6厘米,加工好的成品质地纯净而清透。

第三是“润”:黄龙玉质地细密、纯净而清透,无杂质,所以抛光后效果极好,细腻柔润且清亮灵动。

第四是“硬”:黄龙玉的硬度为6.5-7度,当铝、铁硅酸盐成分多时,硬度会稍有降低。加工的过程中很“吃”工具,比雕翡翠费工些。

石之美者为玉,那当然是玉化度好的才最好。简单地说,透明度高、质地细腻、瑕疵少的黄龙玉,就是好的贵的。展开来说的话,要先看底子,无论是什么颜色的,透明度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细腻,最好的黄龙玉通体蜡质都很强、肉眼看不到晶体颗粒;再次是看颜色,一件工艺品以颜色多为好、以颜色清爽而鲜活飘逸为好、以颜色入眼感觉漂亮为好、以稀少颜色为好;最后是看瑕疵,要看有无脏点、萝卜丝纹路是否细腻而且是否具有独特风韵、有无裂纹缺口、有无死蜡……

黄龙玉之收藏

收藏黄龙玉,无论是雕件、籽料原石、手把件、饰品,最重要的就是选择。黄龙玉从收藏角度讲,分孤品、极品、藏品、陈列品、商品、等外品等六个品级。黄龙玉收藏,至少要选择属于收藏级的黄龙玉。

所谓收藏级的黄龙玉就是指,黄龙玉料石色彩明快,入眼纯净温润、触手平滑细致,水头好,纯净无暇;用料饱满完整、形状周正、玉色纯正、处理巧妙、玉质细腻温润、工艺精致考究的精品,均可列入收藏级,有极大的收藏价值。

在黄龙玉收藏中,收藏级的黄龙玉比较常见,而极品乃至孤品则不多见,尤其是孤品,更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若有所遇,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万不可错过。

至于收藏级以下的黄龙玉,属于陈列品的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只不过此等级的黄龙玉收藏价值大的不多,收藏者要善于观察、发现,从中淘到好的宝贝。一般经济实力不是很雄厚,做短期收藏增值的可以考虑从陈列品入手。

而黄龙玉等外品,万不可收藏,无论是作为手把件的原石还是观赏石,等外品绝大多数带有瑕疵、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缺陷,都不具备收藏的价值。

总体来说,收藏黄龙玉首选就是高档黄龙玉,档次越高,其收藏价值越大。

黄龙玉与翡翠、和田玉、岫玉优劣之比较

评价各种玉的好坏,不能绝对讲其优劣,要综合客观地评价。

翡翠产自缅甸,属于“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其最大的特点是以不同色调的绿色为主。具有特别高的硬度(6.5-7)、密度(3.3克每立方厘米)和强大的韧性及耐压强度。不愧为“玉中之王”的翡翠是这四种玉石中价位最高者。但是翡翠中除了翡带有暖色调之外,都是清一色的冷色调,不如黄龙玉的橙红、金黄色来得温暖、活跃而喜庆。

和田玉产自新疆昆仑山北麓,是由闪石类矿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硬度最高为6、密度为2.9克每立方厘米,是以白色为主的古老玉种。其中以白色凝润的“羊脂玉”为最。

岫玉是产量大、块度大、容易加工(硬度4.5)的绿色系列中应用最广、最古老的软玉。但仅从玉质和价位来看,岫玉价值是相对较低的。

黄龙玉产自滇、桂、粤的部分地区,色丽、质润、体透、水头足、硬度高(6.5-7),密度为2.6-2.7克每立方厘米,而且品类最全。特别是黄龙玉有着精润水灵、一尘不染的温雅、净腻的玉质,色种丰富,具有艳似红霞灿如旭日的靓丽颜色,但在密度、韧性、稳定性方面赶不上翡翠。

黄龙玉之投资

专家建议,收藏和投资黄龙玉需掌握“三原则”,或可规避投资风险。

一是“慎重投资”。俗话说:“神仙难断寸玉”,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玩的名堂太多,贸然出手容易出错,尤其是黄龙玉作为一种新玉种,更需仔细辨认,最好先多看,慎重投资。

二是“不怕买贵,就怕买得不对”。这是云南省观赏石协会会长葛宝荣关于黄龙玉收藏的一句名言,也被奉为行业的金科玉律。

葛宝荣认为,自然界跟人类社会一样,金字塔尖的都是少之又少的,黄龙玉也不例外,其中品质非常好的其实很稀有,虽然少却最大程度代表了黄龙玉的品质和价值,所以才很贵。因此,只要买的是顶级货,现在价格再贵都不怕,就怕买错,这并不是鼓励所有人都去买贵的,其实黄龙玉兴起的时间不太长,捡漏还是经常能碰到的,关键是要眼光好,要买对。

三是要有玉文化储备。中国人玩玉历史悠久,前人早就总结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对玩黄龙玉也是适用的。中国玉文化首先要继承,然后是发展,发展是以继承优秀文化为基础的,因此掌握一定的玉石文化知识,对于识别、收藏和投资黄龙玉十分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