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只书评】我羞涩地冒犯着你。。。

 promisedland 2014-03-03

这标题很党。可我就是这么想的,每当我面对高级的、高雅的、有学问有知识的书(包括人),我就羞涩、就不好意思——羞涩于自己的浅陋猥琐,和憋不住满心坏笑的那种不好意思。鉴于我一贯的形象和真实的本质,只要被我想到这类人或这种高级书,我就已经涉嫌犯罪了,且罪名也不好听,如冒犯学问、猥亵学术——好在都是未遂,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这次不能跑题了,下面就说《论语》。

我很少“高看”哪本书,即使《论语》也不行。鉴于我对“语录”向来没有好感,孔大爷躺着中枪,早早在我心里堕落凡尘——事实上,调皮捣蛋的后进生,注定了不会爱儒家经典这种“主旋律”。读着爽快的是庄子,读到颤抖的是韩非,而孔孟一派,太假正经、太虚头巴脑、太人模狗样……我爱不起来。

年轻时候是如此,现在虽然稍好些,但基于我性子惫懒,又从未正经过,以致此类书我从未一气读完过。总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读到合意的傻笑,心里佩服一下;读到倒胃的就冷笑,骂两声主旋律的娘,扔下书该干嘛干嘛去。就这么读过来,我对《论语》的上半身很熟稔热络,而中段儿略差,虽然知道他的肚脐眼在哪儿,但具体有几个却说不清楚;到了下半身,就完全陌生起来,以致不靠近不戴眼镜就搞不清它的性别。

扯这么多,竟还未入题!我真想对自己发飙。

《论语》大家都知道,我可不会臭不要脸地解读它、评论它。皓首穷经琢磨这种东西的专家多着呢,我虽不怕暴露自己的无知,但无任何新鲜见识,才不会逐句显摆来丢人。我只是来说说我是怎么读《论语》的。

年轻那会儿看书不知道怎么选版本,下手挑书的时候,就傻乎乎地选“大个儿的”——厚、字多、庞杂,总之信息量大就算占便宜。可实话说,没少吃亏:垃圾版的孔孟老庄我正经看过几本呢,真心让人喜欢不起来,白耽误功夫且错了不少心思。前些年读杨伯峻译注本,50、60年代所作,简洁流畅、平实质朴,不拔高不虚妄——老一辈学人有真功夫,不燥不浮,沉得下,温吞吞就能让人着魔。

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也让我高看一眼——最早读南先生是本《大学微言》,那时年轻,读书有虎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当年觉着这东西很狗屁,不知觉就把它的上半身背得滚瓜烂熟。熟了能干什么并不知道,也不喜欢——这或许就是语言自有一种吸引你的气势,不喜欢也读得下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重“讲”不重“注”,里面有史有事有论,杂七杂八无所不涉,很适合我这种没啥文化的人消化。我佩服《论语别裁》的是它能抵御时间的力量——此书大致和我同龄,时事变迁了很多,我都变成老流氓了,可它还能读、还能用,还能贴合现在的人心和社会的属性。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黑夜”——但凡抱有这种精神解读《论语》的,我都不爱看。《论语》不过是孔大爷发点牢骚,和小朋友们扯扯淡,文青一下、抖个骚情……哪有那么重大的意义?当代的解读者也有流行的。于丹甜腻腻油糊糊自我陶醉是一种,李零野狗丧家之论自找挨骂也是一种。我读《论语》的时候喜欢参合着读几段李零、张远山(一位很爱批儒的作者)来解“崇高”的毒,只有这样我才会觉着孔子有些可爱。

尽信书不如无书。古语注释,差之一点则谬之千里,连什么是孔子本意都不知道呢,就爱的死去活来的,未免太矫情了。比如《论语》里有一句堪称“千古迷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来直译就是:老百姓都是傻货,命令他们去做就好,没必要告诉他们这样做的道理——一语道破五千年政治之真相。可是,换种断句方法再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完全变了:民众水平够了,就由着他们更民主更自由;民众水平不够的,就教导他们、使其知道道理。(此段大致出自《论语别裁》)

如何句读是准确的?没有标准,孔大爷连个录音也没留下,这些话怎么解释就看注译者想要说什么。《论语》还好呢,争议不多,想想《老子》,连章节都是错乱的,句读之争让人头疼的地方更多。庄周说“君所读者之糟粕”(大意)——我们真没必要对一堆堆糟粕太矫情了,读着好玩就乐呵乐呵,上纲上线的事,不如留待死后再去找圣贤们掰扯。

胡说八道我行,正经学问别找我——事实上,即使不说出来,在我一想到这些高级玩意儿的时候,我就已经错了。

 

    PS.昆明昆明,你平安么?单爷、一秋等小动物,你们要乖乖地在家窝着,别出来得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