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组

 清风明月322 2014-03-03
文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组

——以复习唐宋被贬文人散文为例

    江苏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  张五芳 (213200)

    一、文学教学内容的无视与缺失

进入初三阶段,面临中考复习纷繁芜杂的种种事项,一线语文教师忙得焦头烂额,但苦于没有明确的复习目标、缺失鲜明的教学内容、缺少清晰的复习条块,使长达半学期之久的语文复习陷入无序、无味、无效状态。

对文学教学内容的漠视或无视,成为当前初三语文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缺失环节。而文学作品恰恰是初三语文教学与复习的重头内容,对其采取无视或不复习的态度,显然不能很好地达成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阅读教学目标,同时也使中学生缺失了一系列文学作品的整合阅读复习活动,阅读品质得不到锤炼,阅读心智也得不到很好地开发。

因而,开挖文学教学的内容,成为当前初三语文复习课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

根据上述现状,我们把初三春学期文学作品的复习,分成两个专题来展开研究: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把两个专题又分设为四个分支(共八个小课题):

古典文学作品——古代散文、古典小说、古代诗词、明清话剧。

现代文学作品——现代散文现代小说现代诗歌现代话剧。

然后分由语文组的八位年青教师各领衔一个小课题,选定复习篇目(课内外结合),选择文学教学的具体内容,拟定复习目标、授课时数、授课步骤等,在此基础上形成小课题活动方案,先在备课组交流、讨论、通过,然后再批准执行。

以古代散文专题的复习为例,我们做了如下小课题研究——

(一)选择复习内容(篇目)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为例,六册书共提供了如下25篇古代散文(《三峡》《梦溪笔谈二则》《论语八则》《赵普》《黔之驴》《晏子使楚》《人琴俱亡》《记承天寺夜游》《治水必躬亲》《马说》《陋室铭》《口技》《宋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陈涉世家》《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孟子二章》《愚公移山》《出师表》)这些散文,相隔年代久远,描述内容驳杂,主题风格不一,势必给复习带来诸多麻烦。

于是,我们决意,选择课外与之配套的散文,编写配读作品,分专题开展复习。如:诸子百家散文、《史记》选读、魏晋散文选读、唐宋散文选读、明清散文等。这些专题的设置,一方面把上列课内散文做了清晰的分类,理清了复习文学作品之古代散文的思路;同时,把复习这一枯燥乏味的活动引向纵深,使学生循着课内散文的足迹,走向课外古典散文的道路,既增加了文言知识,也拓宽了文学视野。

(二)重组课内外文学内容

然而,以上篇目,头绪多,内容杂,复习时如果面面俱到,则会耗时太多而收效甚微;如果草率处理,又会使资源流失,失去培养学生涵养文学素质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采取了对部分内容重组的方式,把古代散文的复习内容定位为课内外打通,开展系列复习——小课题研究。如,对唐宋散文,我们分成以下四个小专题:

A唐宋被贬文人的悲悯情怀

《捕蛇者说》《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等。

B唐宋被贬文人的山水情怀

《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钴潭西小丘记》《丰乐亭记》《超然台记》等。

C唐宋被贬文人的风月情怀

《记承天寺夜游》《前赤壁赋》《超然台记》等。

D唐宋被贬文人的讽喻情怀

《黔之驴》《陋室铭》《日喻》等。

每个专题从课内到课外,由文字、文学到文化,逐一整理、归类、分析、鉴赏,从而渐次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自主复习的能力。

当然,具体到每一堂复习课中,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特点及不同学情,作更高明的文学内容组合,使复习课变身成新授课,使被动复习变为自主研发。下面以专题“唐宋被贬文人的山水情怀”为例,说说文学复习课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组,教学方式的改变与运用在学生课堂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三、文学复习课的教学与运用

专题:《情何以堪——唐宋被贬文人的山水情怀》

【复习目标】

1、选择的三组诗文,从不同角度作比较式的复习;

2、整合课内外诗文资源,温故、知新、拓展。

【复习过程】

A、温故导入

(按:这是初三年级的一堂古代散文的复习课)

昨天,我们说到唐代文人刘禹锡被贬“巴山楚水”之地,发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感慨;宋代文人范仲淹左迁河南邓州之时发表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情。今天,我们继续来看一组唐宋被贬文人的作品,看看他们情何以堪,情何以载!

B、观画品诗

(一)观看“独钓寒江雪”图,复习《江雪》。

1、朗读《江雪》,说说该诗的意象有哪些,中心意象是什么?

意象:孤舟、千山、江雪等;中心意象:孤舟。

2、诗人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孤”:孤单(无生命的)——孤独(有生命的)——孤傲(有张力的)。

3、诗人当时是什么形象?他外观世界,内视心灵,分别看到了什么?

外视角图——空间辽阔,生命渺小。内视角图——生命博大,空间狭小。

 

 

 

 

 

     小结:可见,诗人身在孤舟,却心怀江雪(宇宙),冷眼看世界,孤傲守清寒。情以舟载,情足以堪。

4、背诵小诗。

(二)观图,复习《画眉鸟》《水调歌头》。

5、仿照《江雪》的读法,捕捉两首诗的动情点,分析他们承载情感的载体及妙处。

篇名

诗人形象

意象

意境

意蕴

主旨

《江雪》

蓑笠翁

孤舟 千山

万径 江雪

冷眼看世界,

孤傲守清寒。

《画眉鸟》

画眉鸟

山花 杂树

金笼 林间

红紫

随意

自在

随遇而安,

自适旷达。

《水调歌头》

清  

明月 宫阙

琼楼 玉宇

清寒

共婵娟

酒后的轻狂,

醒来的乐观。

6、小结:当你独坐船头,静卧船舱,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鱼眠,起舞弄清影;只需一杯清茶,一盏薄酒,人便如天地一沙鸥。这瞬间,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会渐渐离你远去,唯剩下能包孕天地般辽阔澄净的心魂与情怀。情何以堪,情何以载?唯有“江船、山水与风月”而已。

这种情怀在三位作者的散文作品中,有着更为充分的体现。

C、读人品文

(一)通读《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三文,判断:

1、三人在文中分别是什么形象?

2、提取三文中出现的情感词(相同的)。(答案见下表)

(二)比较鉴赏

3、三种“乐”分别借助于哪些不同的意象(载体)来承载的?

《小石潭记》:潭水、石底、青树、翠蔓、小鱼、石岸等;潭水荡涤“我”原本浮躁的心灵,凄清之境包裹了“我”,使“我”沉静、安宁。

 《醉翁亭记》:山峰、酿泉、野芳、佳木、肥鱼、洌酒等;酿泉滋润了琅琊山,养育了滁州人,也陶醉了“我”原本衰老的心魂,今朝有酒今朝醉。

《记承天寺夜游》:积水、明月、藻荇、竹柏等; 如水的月华,皎洁、透明、纯粹,包容了“我”,也净化了“我”。

篇名

作者形象

意象

意境

意蕴

主旨

 

《小石潭记》

 

游  

潭水 石底 青树 

翠蔓 小鱼 石岸

 

过 

 

心与潭合,

与境同清。

 

《醉翁亭记》

 

醉  

山峰 酿泉 野芳 佳木  肥鱼 洌酒

深 秀  繁 

阴 

 

心与亭融,

与民同乐。

《记承天寺夜游》

闲  

明月 积水

藻荇 竹柏

空 

心与月化,

与友同乐。 

4、这三种的“乐”的实质一样吗?分别为什么而乐?

《小石潭记》:闻水声而乐、观游鱼而乐——乐中藏哀(保持孤傲之骨)。

《醉翁亭记》: 闻水声而欢欣、赏亭子而欢乐、饮酿泉而快乐;乐在物丰民安,乐在民风和谐,乐在禽鸟自在,乐在与民同欢。

《记承天寺夜游》: 见月色而欣然,寻怀民而悦然,赏明月而释然。乐在与友共话之逸趣,乐在心怀明月之闲趣。

(三)小结整合:说说三篇散文不同的题旨。

《小石潭记》:开掘小石潭,物我同化,发现自己。

《醉翁亭记》: 建造醉翁亭,人人合一,发现自己。

《记承天寺夜游》:心怀明月,天人合一,发现自己。

D、读文品人

(一)探寻被贬文人作品抒情达意的载体。

1、通过一组古诗与一组散文的复习,你有没有发现被贬文人内心的苦闷、彷徨、抑郁、不平之情,以何堪,以何载?

以“山、水、舟、月、酒、乐”等为抒情载体,把被贬的苦楚、郁闷、无奈来承载。

2、让我们引进三位作家的另外三篇散文(节选),通过比较阅读,捕捉文章潜藏的作者情怀及情感载体特点。

不同一作家同类作品之情怀的比较——《西小丘记》《丰乐亭记》《超然台记》(表略)。

3、让我们再来看看同一作家在不同的作品中情感宣泄的方式。

同一作家(欧阳修)不同作品之情怀的比较——《画眉鸟》《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表略)。

(二)这给我们未来写作记叙文以什么样的启示?

1、艺术起于细微;真情起于细微。

2、真情实感需要借助于形象的载体(意象、意境等)来承载;因为形象的力量往往大于思想的力量。

(三)由文品人

3、看了三组诗文,你觉得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略)

4、回读《江雪》一诗,我们发现,它还是一首藏头诗,四句话的开头四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而这种孤独,不是柳宗元的“专利”,它也是被贬文人欧阳修、苏轼共有的情愫。但这种“孤独”比之于生命之舟之重、生命之流之长,又算得了什么呢?也许,正是这份沉重的孤独,洗涤了这些被贬这原本不平与烦躁的心性,灵魂向宁静走去,心胸放宽,与天地同大,至于,心藏江雪、怀抱明月、超然物外、恬然自适。宁静成为他们生命的最美姿态。

E、布置作业,收束授课

1、课后,请按照今天的方式复习,完成以下两张表格。

同一作家(柳宗元)不同作品之情怀的比较——《江  雪》《小石潭记》《西小丘记》(表格设计同上)

同一作家(苏轼)不同作品之情怀的比较——《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超然台记》(表格设计同上)

2、尝试用今天比较整合的组材方式,复习王安石的诗词文。(课内两篇加自选课外一篇)

3、结束的话——

唐宋文人被贬之多,多过牛毛。王维失意唱阳关,韩愈被贬走秦岭;白居易左迁浔阳江头作《琵琶行》,刘禹锡谪迁巴山楚水吟《陋室铭》,苏东坡谪居湖北黄州唱大江东去……

 底层的生活丰厚了他们的阅历,贬官的生涯锤炼了他们的意志。于是,一批又一批忧国忧民的文人,跋山涉水、泛舟踏月、把酒临风,且行且吟,他们的山水情怀,凝结成唐风宋雪,蔚然成诗、成文、成画、成音、成品。

 文品如人品。品唐宋被贬文人之诗文,品出的是一个个散发着独特香气的灵魂(精神的贵族)。孤独使他们厚重,宁静使他们美丽。

  再翻开那些历代被贬文人的轶事,眼前似乎又浮现出那空明如积水的月华中,伴着孤独的船桨声,一批批行色匆匆、心绪悠远的过客,轻轻敲开一扇扇门扉。这不是梦幻,这是历史,这是真实。这批优秀的被贬文人,永未离去,他们因其闪光的文品与人品,而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间……

【教学反思】

古代散文,尤其是唐宋散文素来是中考复习的难点,也是重点。怎样在有限时间里达到相对高质量的效果,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从唐宋被贬文人的诗文入手,以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为发端,我重组了苏教版初中教材的六个作品:柳宗元的《江雪》《小石潭记》,欧阳修的《画眉鸟》《醉翁亭记》,苏轼的《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把他们做了体裁的分类合并,就有了“组诗”及“组文”的整合与比较阅读。后来又想,既然是以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为发端的复习课,不如再引进三位作家的一组散文,既扩大资源,又拓展学生的视野与品鉴能力,于是又有了一组“类文”。这样,整堂课的前半部分变出现了由诗而文,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自然的整合,经济地开拓了课堂时间与空间。

这堂课的后半部分,我想再在三组诗文的横向比较上,再做一次纵向的组合,既鉴赏同一作家在不同作品中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这样,课堂形成了一种纵横交织的网状结构,真正使学生的思维打开,复习与新学双丰收。

从本堂课教学内容的开发上来看,一是指向文学鉴赏的复习,使学生的品鉴能力有所提升;二是指向文化传承的新授,使学生超越传统的复习课,得到唐宋被贬文人深陷逆境但依然心怀释然的中华文化的洗礼。

 

当然,文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组必须严格遵循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中学生的阅读期待,形成阶梯分明的“专题链”,营造个性鲜明的语文味,从而有效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文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组,使原本迷茫而繁复的语文复习课堂,变得井然有序,层次递进;教师有计谋,学生有看头;学生有兴趣,教师有机智。因而,文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组,在语文教育中一定大有可为,期待方家指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