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情怀悟情怀——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有感

 钟楼语文 2022-03-09
金中作文选评

 
以情怀悟情怀
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有感
 
 
朱璐瑶
高三(13)班 
 
       粗略地看完大半《品中国文人》,以及囫囵吞枣般地学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更兼一两本康震所述蜻蜓点水般又加以缀饰,我们的大师就一个个从薄薄的纸页上立起,衣衫飘飘,文采飞扬地向我们走来。
       其实,如今的我们去细读古文,有佶屈聱牙之作,亦有琅琅上口之文,风格迥异,情感丰富,令人有捧腹之感,又欲泪下沾襟。文言的魅力还在于,运用简洁得多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同样生动的世界,绝无赘述而气势倍增,读来唇齿留香,神清气爽,这是八大家最引人传诵之处,摈弃了那古文的僵直死板之面,流传于后世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文字,文化的灿烂也就在这传经诵道之间。
       还原出的历史终掺有了想象,大量不可细述的细节给我们留下无限的空间。我们读着大家的力作,却不由得透过纸张去探寻那个文字背后的人物。他的为人是否正如这利剑般的文字,狂风疾雨般迅猛而不留情面?亦或是个感情丰沛的男子,一时须髯毕张,静时又如春花冷月?再就是那无限的胸怀之下,藏着的是一颗孤寂苦闷、又向僻躲避着的文人之心?
       总是不得而知的。
       但那七零八落的史料能告诉我们的,似乎是:杰出文人的命运从来不顺。韩愈被贬潮州,柳宗元谪居柳州,王安石变法不顺,欧阳修深陷诽谤……撇开八大家,杜甫于仕途终生碌碌,李白常年于官门外徘徊,就是那身居高位的王维,也未曾因着这官位而纵享荣华富贵……事例很多,也很引人注目,我也是受了他人启发才会如此直接地想到这一层,纵有他人学说在前,仍是想自己得出观点。
       要我说,磨难是偶然,也是必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文官的清廉德行太显眼而障目,好比那黑底上的白斑,炭块中的美玉,太过刺目而与环境不协调。于是便有“好心之人”善意提醒:何必如此特立独行,快快入队,团结力量大嗬!而那文人的倔脾气又是自古而有之,犟起来了偏说不动,鹤立鸡群的感觉甚好!但所谓寡不敌众,黑底那惊人的吸噬力岂是你白点点可抗衡处?好言好劝你不接受,那我们就抹黑你,让你和我们一色;诽谤你,说你那冠冕堂皇的模样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欧阳修不就是这么被扣上了“老色鬼”的帽子的吗);让你百口难辩,越洗越黑,如同在泥淖中挣扎,只会越陷越深,而他们望着冒着泡泡的沼地,期待着你最后的没顶。偏偏文人们又不屑于这样无力而虚伪的哀求与申辩,在呈上必要文件以述清白后,便缄口不言,便招来了贬官和谪居,好似必修课般。
       必然性之一便是如此,自己太过优秀而招徕他人排挤,而其二则是这样的磨难多半是洗炼出更优秀的诗文。或许是达到人生的低谷时人的心境、信念、与世态度都有所改变所致?抑或是不一样的人生境遇为他们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让他们的角度与从前大不相同?再不然就是心智一夜之间的成熟。为眼中的世界增添了非同一般的情味?或许这是几个不同的方面,也可能无法割舍地共同影响着文人。
       因此,体悟文人需要一种情怀,一种设身处地、贴近心灵的情怀。我们难以重复当年的事迹,但倘若就抱着词句学习,机械阅读的目标去阅读,想要读懂八大家是远远不够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怀,我们才不会觉得王安石只是《答司马谏议书》中那个理直气盛、锐气逼人的普通的变法大臣;我们才能感受到韩愈在记录早年生活那样的轻描淡写之下,是怎样血淋淋地抚慰着那颗千疮百孔的心;我们才不难明白为何八大家的文章名满天下,而未有以奇文怪句者取胜。
读唐宋八大家,难免会有这样的感触。
 
师说
文言文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工程,其意义、价值之重大,自不待言。然而当前小学、初中阶段,教材中的文言篇目很少,学生在文言阅读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很是瘠薄。苏教版高中教材中的文言篇目陡然增多,必修教材1-5册共有23篇,《〈史记〉选读》19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32篇,加上辅读的必修读本中的若干篇,《〈史记〉选读》读本中的12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读本中的33篇,加起来共约一百二三十篇之多。如果全部学习,每学年要学习40篇左右。然而限于课时,我校选读中的篇目通常只学习一半左右,读本中的几乎不碰,实际学习的篇目实际上只有70篇左右。学习目的一般是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方法主要是紧扣字句的翻译和简单的文意疏通,过于重视文言文的工具性,而几乎完全忽视了其人文内涵,加之教材中的篇目排序标准混乱,缺乏系统性,因而几乎耗尽了师生的学习热情,效果却是少慢差费。曾有老师进行文言教学改革,增加经典文言文的阅读篇目,或者引导全本(比如《史记》)的通读,但学习方法似乎一仍其旧,效果并不明显。如何提高文言阅读效率、如何能够最大化发挥文言篇目的人文价值,也把文言篇目当做文章教,一直是个难题。以个人经验,我以为精读与泛读宜相结合,精读当以老师为主,口讲指画,引导启发,提升高度,示范引领;泛读则应以学生为主,检测基础,设置问题,读写结合,交流讨论,或观其大略,或探其幽微,各得其便宜。顺序则以历史为经,以作家为纬,古今联系,学以致用。而无论精读泛读,均需快速推进,以期量变而质变。本次学习《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就尝试着在本教材学习结束之际,让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在人文性上做些探究感悟,颇有些的优秀之作,令人喜悦,下面几篇,推荐给大家分享。(刘涛老师)

公众号ID:jlzxzwxp
 
金中作文选评
新鲜的作文教学材料
精细的学生习作点评
专业的语文教育探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